06.26 基金項目: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產量影響

番茄屬於自花授粉作物, 在對溫室蔬菜進行人工授粉時,傳統的激素處理,在增加產量上較為理想,但授粉後果實品質、口感較差,畸形果率也較高,還會造成激素殘留而汙染果品,且需要人工蘸花,費時費工,勞動強度大。 而利用熊蜂對溫室蔬菜進行授粉可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

基金項目: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產量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材料(品種):早熟番茄(品種合作 903 );熊蜂。

試驗藥品:植物生長調節激素 2,4-D 。

1.2 試驗設計

試驗為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授粉效果的影響試驗,設計為3個處理3次重複, 3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 :空白對照室;處理 2 :激素處理室;處理 3 :熊蜂授粉室。 試驗各處理區面積為 333 m 2 。 試驗各重複用地選擇土壤成分、 肥力等基礎條件基本一致的三棟溫室進行,數據採集採用完全隨機測試方式。

1.3 試驗方法

試驗於 2016 年 4~9 月在西寧市惠田種植養殖公司溫室中開展。 試驗中番茄栽培大行距 70 cm ,小行距 40 cm ,株距 30 cm 。 2 月 28 日定植, 4 月 20 日至 6 月 20 日進行授粉, 授粉方式按照試驗設計進行, 5 月 20 日至 8 月 10 日進行果實採摘、數據採集。

1.4 觀察指標及數據處理

果實採摘期選取不同處理的番茄進行單果重、單株總果數、畸形果數、果實縱徑、橫徑觀測,數據統計分析採用 DPS 、 Excel 等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產量影響

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生產指標的影響見表 1 ,結果表明:( 1 )激素處理、熊蜂處理的總果數、產量指標較 空 白 對 照 表 現 好 , 總 果 數 分 別 提 高 24.94% 、16.37% ,產量分別提高 26.61% 、 13.32% ,說明採用兩種處理均能促進番茄產量。 在單果重、縱徑、橫徑指標中激素處理組均不及空白對照, 而熊蜂處理均優於空白對照,分別增加 29.08% 、 3.98% 、 3.14% 。 ( 2 )儘管激素處理、 熊蜂處理均對番茄產量有明顯的提高作用,但對番茄產量各指標的影響貢獻率是不同的。激素處理對產量的增加作用僅表現在總果數上,說明激素處理有利於番茄坐果率的增加, 從而引成產量的增加;熊蜂處理不僅增加坐果率,還對其他經濟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3 )熊蜂處理番茄各生產

指標均較激素處理好, 在畸形率指標中表現尤為明顯,採用熊蜂授粉方式果實圓潤飽滿。

通過對番茄生產指標進行方差分析(見表 2 ),結果表明, 番茄生產各指標不同處理之間存在不同水平的差異,( 1 )總果數處理間 F=83.09≥F0.01=18 , 各處理之間存在差異,通過新復極差法比較,各處理之間在 5% 的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 在 1% 水平上熊蜂處理、激素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與空白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 2 )畸形率指標處理間 F=31.74≥F0.01=18 ,各處理間在 5% 、 1% 水平上差異表現一致,通過新復極差法比較, 熊蜂處理與激素處理之間呈顯著差異, 而與空白處理差異不顯著, 區組間 F=2.26≤F0.05=6.94 ,區組間差異不大,試驗結果可靠。( 3 )單果重指標處理間 F=56.64≥F0.01=18 ,各處理間在 F0.01 水平上差異顯著, 通過新復極差法比較,熊蜂處理與激素處理、 空白處理之間在 1% 的水平上呈顯著, 而激素處理與空白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區組間 F=5.7≤F0.01=18 , 區組間差異不大,試驗結果可靠。 ( 4 )縱徑、橫徑指標處理間 F 值分別為62.46 、 121.85 ,均大於 F0.05 、 F0.01 值,各處理之間存在差異,通過新復極差法比較,縱徑指標熊蜂處理、空白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 但二者與激素處理之間在 5% 、 1% 的水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 橫徑指標各處理在 5% 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 1% 水平上激素處理表現較差,與熊蜂處理、空白處理存在顯著差異;但縱徑、 橫徑指標區組間 F 值分別為 40.97 、 142.5 , 均大於 F0.05 值, 結果表明試驗區組間存在差異, 會影響上述結果的可靠性。 ( 5 )產量指標表現 F 值分別為 62.46 、 121.85 ,均大於 F0.05 、 F0.01 值,各處理之間存在差異,通過新復極差法比較,各處理之間在 1%水平上呈極顯著差異。

表 1 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生產指標的影響

基金項目: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產量影響

表 2 方差分析結果

基金項目: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產量影響

2.2 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品質影響

通過試驗觀察分析發現,試驗不同處理對早熟番茄合作 903 影響差異較大,( 1 )熊蜂授粉處理番茄果實成熟期高峰期明顯早於激素處理和空白對照。 ( 2 )熊蜂授粉處理果實表現成熟度好,果實色澤亮麗,果形圓潤飽滿;空白對照處理表現成熟度不佳,果實色澤暗淡,果形小欠圓潤;激素 2,4-D 處理表現果實成熟,色澤較鮮,果形圓潤。 ( 3 )熊蜂授粉處理果香濃郁,鮮嫩多汁,種子成熟度好,籽粒多;空白處理汁液少, 口感欠佳, 果實內幾乎無籽粒; 激素2,4-D 處理表現汁液少,口感較硬,果實內籽粒含量少且不成熟。 通過試驗觀察發現,熊蜂授粉可明顯提高番茄商品率及產量,減少果實畸形,改善果實品質。

2.3 經濟效益分析

經濟效益分析(見表3 )顯示,一棟 333 m 2 的溫室用熊蜂一箱成本約為 350 元(熊蜂價格: 350 元 /80 頭,80 頭為一箱)。

用 2,4-D 成本約為1元, 但用2,4-D需要人工點花,一棟 333 m 2 的溫室需點花人工費用 240 元(共點花 6 次, 每次用工2人一天點完, 人工費用每人20 元 /d ),所以除去成本用熊蜂授粉和用 2,4-D 每棟溫室可增純收入分別約為 896.6 元、 117.4 元; 用熊蜂授粉和用 2,4-D 每棟溫室的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2.28 、 1∶1.24 , 溫室番茄生產中用熊蜂授粉農民可增加更多收入 ( 333 m 2 的空白對照溫室總產量約為2 500 kg , 按照 番茄市場價格 , 商品性好的為1.2 元 /kg 、商品性差的 0.9 元 /kg 計)。

表 3 不同授粉方式經濟效益分析

基金項目: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產量影響

3 小結與討論

3.1 小結

( 1 )熊蜂授粉在生產中具有優勢,利用熊蜂為溫室番茄授粉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率、無汙染的現代化高新農業技術措施,具有投入少、節時省工、可持續發展的效果。

( 2 )熊蜂處理番茄各生產指標均較激素處理好,能有效降低畸形率、提高果實外觀品質和口感。

( 3 )溫室生產中使用熊蜂授粉不僅能達到最佳授粉效果,還由於“熊蜂”在花粉最多、活動力最強的時候授粉,能形成更多的胚珠和種子,使果菜質地更為堅實所以能提高蔬果品質;而且授粉由“熊蜂”完成,蜂箱用天然材料製作,適合“熊蜂”生存,並配有食物,一旦放入大棚或溫室內,無需管理,省時省力;放蜂后,減少有毒藥物的使用,特別是杜絕了植物生長激素的使用和在果菜上的殘留物,減少果菜汙染,利於消費者的食用健康。

3.2 討論

儘管熊峰授粉在生產中應用具有優勢, 但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1 )防止蜇人。 避免蜂箱強烈振動或敲擊蜂箱,工作人員不要穿藍色衣服及使用香水等化妝品。

( 2 )合理施用農藥。 在熊蜂回箱後把蜂箱移出溫室再施藥, 兩天後再放回原地。 嚴禁施用具有緩效作用的殺蟲劑、 可溼性粉劑、 煙燻劑及含硫磺的農藥等。

綜上所述,為安全有效的加快本市溫室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我們應加大對熊蜂授粉技術的推廣應用。

以上就是不同授粉方式對番茄品質影響試驗的全部要點,歡迎各位大棚番茄種植戶多多參考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