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手機屏幕多大才算最合適?

尚軒工作室


最初很多人喜歡用小屏幕手機,這樣一隻手便能夠操作,手機的便利性得到最大體現。就說iPhone4/5,後面甚至iPhone 6/6 Puls出來之後,還是很多iPhone迷因為捨不得小屏幕而拒絕更換手機。

近幾年來,手機屏幕尺寸越做越大,從最初的3.5英寸飆升至5.5寸甚至6.5英寸。不過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手機屏幕會越做越大呢?多大才最好用呢?

一、為什麼手機屏幕越做越大呢?

現代工業產品為了削弱自己“沒個性”、“體驗差”、“同質化”的缺點,也在不斷的努力著。屏幕的進化就是一個趨勢,一開始是小屏幕手機,慢慢的大屏幕手機成為影響消費者選購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產者必須考慮這個產品生產出來了有多少人會買,如果需求比較少,那麼單品的價格就必須提高才能抵消成本並且盈利,那麼一個工業產品的價格這麼高,真的會有人來買麼?這也是設計者和廠商需要考慮的。如果他市場上“大屏手機是趨勢”,“小屏手機雖然有需求但是相對少”,而且“根據估計,我們預測設計生產出小屏手機並不掙錢”,那麼就不會有人去做小屏手機了。逐漸,反正市場再也回不去小屏幕手機了,有的廠商甚至為了追求獨特,將屏幕就越做越大,一去不復返。

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現在手機兼顧文字閱讀器、網頁瀏覽工具,照相機、圖像瀏覽工具、收發郵件、導航、購物和遊戲機等趨近‘萬能掌上電腦’的功能,特別是追劇和遊戲,是現代人打發休閒時間的主要娛樂方式,所以,現在還想保留小屏幕是不現實,不與時俱進的體現。

當然了,這個或許這個也真的是一個理由:大屏手機上廁所不會被沖走......

二、全面屏的橫空出世

全面屏可以說是是手機外觀的創新巔峰之作。全面屏手機是指正面屏佔比達到80%以上的手機,其採用極限超窄邊框屏幕,相比普通手機,具備更窄的頂部和尾部區域,邊框也更窄。

在全面屏剛興起真的時候,最典型的全面屏手機就是小米MIX和三星Galaxy S8,前者屏佔比達到91.3%,後者屏佔比也達到了83%。

慢慢的,隨著面板、指紋識別、受話器、前置攝像頭、天線等零組件技術與工藝的不斷改進,超窄上下左右邊框已經成為了可能,這樣具有超窄四邊框、超高屏佔比的屏幕是窄邊框極致追求的結果,是手機外觀創新的巔峰之作。

總結而言,全面屏具有兩大核心優勢: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極佳的大屏操作體驗。


所以從小屏幕到大屏幕,再到全面屏,要說到底多大屏幕最合適,其實這個因人而異。 調查顯示,男性手掌平均長度為18.9cm,大拇指長度7cm左右,4.5英寸是最佳尺寸。而女性為17.2cm和6cm,最佳尺寸為4.0英寸。也就是說,對於單手操作,最好用的尺寸大約在4-4.5英寸之間。

但很明顯,全面屏時代,4-4.5英寸屏幕的手機,估計已經沒有市場了。


中公優就業


不同於本報告的第一篇更偏重於“市場角度”也就是更多的考慮價格因素的分析,這裡的“產業進步篇”更關注於與智能機相關的技術進步角度;因為技術革新週期較長,這裡的調研週期適時延長至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們分別從屏幕尺寸、分辨率、電池容量、攝像頭像素、內存以及接口等五個維度探尋智能手機技術發展趨勢,給2016年下半年手機發展把握脈絡。

趨勢三:智能手機屏幕尺寸分辨率基本定型

無論從市場產品分佈還是用戶真實需求來看,小屏幕和超大屏並非市場主流,份額也在逐漸縮減,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5.0-5.5英寸手機市場一直在擴張,而吞噬的正是5.6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的手機份額。

智能機屏幕尺寸變化:超大屏化放緩

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近兩年來一直延續“大屏化”的趨勢,具體表現為5.0英寸屏幕以下的機型佔比逐漸減少,而5.1~5.5英寸屏幕的機型佔比逐漸增多。而6英寸以上的尺寸大家出於理智都很少涉足,每半年內僅有不超過五款定位“通話平板”的產品推出,就今年上半年來說也僅有小米Max一款6.44英寸屏幕的機型。

雖然上半年由iPhone SE引領了一波較小的小屏趨勢,但iPhone SE在國內的滯銷也意味著大屏化的走向已不可避免,從機型屏幕尺寸的佔比來看,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內,5.1~5.5英寸屏幕的機型漸漸取代5.0英寸屏幕以下的機型從而成為主流,而5.6英寸屏幕以上的機型仍屬小眾。

大屏手機賣最貴 超大屏尺寸盈利能力變弱

從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不同尺寸的手機單價均有大幅度提價,5英寸以上手機機型平均售價已經超過2000元,其中5.6英寸-6英寸這個區間內手機價格從2015年Q1的平均1671元提升至2016年Q2的2406元,也是依據屏幕尺寸劃分單品最高的價位段。第二季度手機平均價格方面同尺寸價格差距放緩,其中5.6英寸-6英寸幾乎持平,分別為2599元和2665元。

2015Q1與2016Q1不同尺寸手機平均價格

2015Q2與2016Q2不同尺寸平均價格

用戶關注度方面同樣證明了消費者對屏幕尺寸喜好度的遷移,2016年上半年數據顯示,45%的消費者偏重選擇5.1-5.5英寸手機,5.5英寸及以上的手機關注度為18%,而此前主流的4.6-5.0英寸手機在當下關注度已經不超過26%,可以看出在目前屏幕並沒有成為產品決定性價格以及市場成熟的狀態下,用戶整體喜好幾乎已經定型,不會再有別的尺寸打破這種均衡。

2016年上半年用戶對不同尺寸屏幕手機關注度

和不同價位段手機類似,不同屏幕尺寸手機的關注度集中在沿海城市,內陸地區河北、河南、河北也存在較高的關注度,其中廣西對大屏幕手機的興趣要比其他尺寸高。

各個省市對不同屏幕尺寸手機關注度

鉗制因素多 2K屏幕短時間內不會爆發

自從2014年上半年首款2K屏幕機型vivo Xplay3S上市以來,陸續有不少品牌的旗艦機型開始採用2K分辨率屏幕的配置,但受限於成本及2K分辨率給處理器帶來的計算壓力急劇增大的問題,這一配置仍然在目前推出的機型當中佔據小眾,雖然同比來看都呈上漲趨勢,但也僅僅是以每半年個位數的水平遞增。

顯然,顯示效果相比1080p並不顯著的改變和像素輸出上相比1080p成倍的增長似乎都成功“遏制”了2K屏幕的普及。

從目前已經發布的2K手機數量來看,主要都集中早高端市場,從前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高端手機市場已經出現增量,但採用2K屏幕的手機卻已經走過巔峰,在2016年上半年出現下坡路。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性能、用戶感受不足等因素外,目前尚沒有太大突破的電池續航也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目前刺激2K屏幕爆發的機關——VR尚不成熟,雖然目前2K屏幕手機廠商均打著VR的旗號突出賣點,但手機VR註定是一個孤獨產品形態,很可能在VR行業成熟之後手機VR已淪為雞肋,目前搭載2K屏的品牌均緣於佔坑心理。

整體來看,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這兩個曾經主導手機市場快速更新迭代的兩個因素已經趨於穩定,尺寸方面在iPhone完成對4.7和5.5英寸兩個產品的定型並大獲成功之後,市場很長時間無法開拓新的尺寸形態,證明了這條路已經鋪設完畢。分辨率方面可以說市場主動幫消費者完成了選擇,1080P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主流,2K有沒有必要廠商、行業和消費者都在觀望,但短時間不會爆發是事實。


小炒肉加飯


智能手機屏幕多大合適?

對於這個問題,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在世時曾說過,3.5寸的手機對於人們的使用是最合適的。但是,喬布斯一去世,繼任者立刻順應潮流將手機屏幕改為4寸,直到之後的4.7,5.5寸,手機屏幕越來越大。

那麼,到底多大的手機屏幕才是最好的呢?

我覺得如果是單手握持,操作的話,5寸的屏幕才是最適合的,但是,5寸的屏幕對於看網頁,看視頻來說就有點顯小了。而看視頻和刷網頁是現在手機的最主要的使用方式。

人們可以一天不打電話,但是不能一天不刷視頻,不看網頁。所以,就使用功能上來說,屏幕越大越好。

但當屏幕大到雙手使用都比較困難時,就有點過猶不及了。太大的屏幕帶來了操作上和攜帶上的不便利。

所以6寸的外框上裝上6.4寸的全面屏是最適合雙手操作和便攜性的統一的!


wang王86


這個問題無解啊。

從單個用戶來考慮,每個用戶手掌的大小几乎不同,其能適應的大小也不盡相同,若非屏幕的工藝、供應鏈、成本等問題,用戶當然希望每個手機屏幕的大小與手掌的大小適應度是完美匹配的,至於是4.7寸、5.5寸、6寸還是更大,這並不是用戶關心的,當然,這只是理想化狀態。

目前市面上的屏幕都是標準化的,各個廠商的尺寸可能略有不同。不過,屏幕肯定不是越大越好,比如7寸、8寸甚至更大,屏幕過大,會大大超出用戶單手掌控的範圍,還有就是,攜帶不方便,屏幕過大的話,攜帶過程中的損壞率也會過高,iPad mini屏幕也比較大,但過我們大部分時候,是帶著手機出門,而不是帶著iPad mini出門。

從最初的3.5寸再到現在最大到了6.43寸,手機屏幕確實越來越大,但真正佔據主流的,並不是6.43寸,而是5——6寸之間,廠商推出大屏只是廠商自己的策略,用戶並不call。

在屏幕尺寸方面,最佳的尺寸是單手能夠握持的最大尺寸,像現在的全面屏,基本上都是6寸的,而iPhone 7 Plus、iPhone 6S Plus都是5.5.寸的,看起來,iPhone X的尺寸要比iPhone 7 Plus、iPhone 6S Plus更大,但從握持感上來說,iPhone X的握持感更好,屏幕更窄,拿著更加順手。所以,單純用尺寸來定義似乎並不準確,應該用用戶的握持感來形容,而這個委實不太好劃範圍,只能說是5——6寸之間更好吧。

屏幕的掌控由兩方來決定,一是蘋果、三星、華為、vivo、OPPO這些手機廠商,一是三星、LG、京東方這類屏幕製造商,切割、製造工藝以及成本問題,也會影響著手機廠商的選擇權。比如,目前媒體提到的曲面屏、摺疊屏,這些都是受屏幕製造商決定的,手機廠商只能跟著這些製造商變。


郭靜的互聯網圈


按照人手的大小來說,4英寸應該是最合適的,十分適合單手操作,當年蘋果4也是這個尺寸,這也是喬布斯老爺的理念,不過現在的蘋果手機貌似已經跑偏了。


科技Phone匯


現在這個社會就是大屏智能手機時代。小屏旗艦手機雖然也有市場,但那肯定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市場。屏幕太大了也不一定好,女生單手不好拿,男生出門口袋不好放,現在最合適的就是6英寸左右的全面屏了


仰望那片天96465997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這個問題,就我的理解而言,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能從統計學的大概率上來講這個問題。

國外有一項調查研究,研究者調查了美國、歐洲一些國家、印度等國家的手機使用者,就最合適的屏幕大小做了調查,結論是:最受歡迎的手機尺寸是5英寸(12.7釐米)左右,尤其是4.7英寸最受歡迎。其中,美、日、法、德等發達國家的民眾喜歡4.7英寸,而在印度、尼日利亞等新興手機市場國家,5英寸屏幕的手機則更受歡迎。

社會學上有個理論,叫著結構功能理論,即有什麼樣的結構,就產生什麼樣的功能。我覺得手機需要什麼樣的屏幕,剛好和這個理論相反,即需要什麼功能,就買什麼樣屏幕的手機。比如,你僅僅接打電話、聊聊微信等,那麼可以選擇小點屏幕的手機;如果你要玩遊戲,看視頻,大屏幕手機則會更適應;如果你經常要用手機處理公務,那麼中等大小屏幕手機更合適,因為要既要考慮屏幕適合辦理公務,還需要考慮電池的續航能力;如果用來直播,則買大屏手機合適。

總體來講,5英寸屏幕的手機應該是大多數民眾喜歡的尺寸。至於自己需要選擇多大屏幕的手機,個人覺得遵循切合自己實際需要的原則即可。


居有家


對於手機屏幕,不想做系統分析,只想談談個人的看法。本人最喜歡4.7~5.5(不包括5.5)的手機,不喜歡5.5以上的手機。因為現在手機都是不可卸載電池,大家對續航特別關注,而屏幕的耗電佔大頭,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大屏的續航較差。而且大部分人手機就是打電話,上網,偶爾打個遊戲,像我打大型遊戲一般都用筆記本,這樣大屏就沒有必要。還有小屏攜帶方便,外出可放入口袋,不用特意帶個包。正因為喜歡小屏,對屏幕的分辨率沒有大的要求,1080p 也就可以了,什麼2k 屏,4k 屏不關注,似乎沒有必要。我用筆記本也不喜歡把分辨率調到最高,好像對性能有影響,而且也費電。

本人從省電續航,攜帶方便方面考慮,還是比較喜歡5.5以下的小屏。


success666


這個問題只有八個字,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曾經的喬布斯也就是覺得3.5最好,但而今5.0恐怕都覺得小了,那些說喜歡小屏幕的可以買SE,但是實際上SE的銷量並不怎麼樣,所以降價也快,網友嘴上這麼說,實際還是很相反的。

如果16:9非全面屏,5.3左右應該比較合適。

而今都是全面屏時代,就算是6寸也只不過一般。

所以說根據你的手的大小,眼睛視力,男人/女人。

不同的標準選擇不同的手機。


天零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屏幕在閱讀和遊戲影音方面具有優勢。對於喜歡閱讀、遊戲、看視頻的朋友而言,手機無疑是越大越好。因為研究表明,6英寸的手機在閱讀方面體驗最佳,字體足夠大並且可以一手掌握。而對於遊戲黨和電影黨們來說,它們甚至恨不得手機有平板那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