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上映的香港恐怖電影《鬼夜》由三個小故事組成,其中故事之一《驚蟄》就是由打小人展開。其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朱婆婆,在驚蟄當晚依照常規節奏,在鵝頸橋擺檔打小人。故事就從這年驚蟄當晚最後一位顧客打小人開始,情節多番翻轉,故事結尾令人唏噓。片中盡顯恐怖片的暗黑色調與恐怖配音,隨著朱婆婆手起鞋落的節奏,加上她口中的唸唸有詞,為神婆和打小人增添許多詭異色彩。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鬼夜》之《驚蟄》電影片段截圖

那真實的打小人是否如片中所示詭異恐怖,令人汗毛直立呢?打小人到底是宗教行為還是封建迷信?現在還存在原汁原味的打小人嗎?打小人的真實面目應該是怎樣的?今天,筆者將為大家全面介紹——打小人。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鬼夜》之《驚蟄》電影片段截圖

“打小人”源起

根據多位學者考證,香港驚蟄“打小人”的風俗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這個風俗的源頭有這麼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香港島上有一個漁村,漁村裡有這麼一戶人家,夫妻恩愛,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在村裡人緣和口碑極佳。但是好死不死的隔壁住了個好吃懶做的摳腳大漢,不務正業不說,還無中生有、造謠生事,總是編造傳言在村中中傷這對夫妻。對此,這對夫妻十分憤怒,但是口說無憑,這懶漢又十分無賴,於是他們只得忍氣吞聲。

能忍者必成事,這天機會來了!

懶漢又開始湊在村民裡說人家壞話,這回被抓了個正著,懶漢還沒想到對抗之策,這家人男女老少一起上,抄上手邊的傢伙朝他呼去。打這搬弄是非、顛倒黑白、潑人髒水的小人。當他們追趕到銅鑼灣的鵝頸橋時,就連生活在林中的飛禽走獸都出來湊熱鬧助陣,追咬“小人”。這“小人”沒有辦法,只能跪地求饒,重新做人。這家人的生活也終於回覆平靜。打那以後,香港人認為鵝頸橋是塊風水靈地,是“打小人”的聖地,便常有人到此“打小人”。發展到後來,打小人需求過於旺盛,就有人開始以"打小人"為業,從業者多了,形成了“打小人”專業隊伍,其中多為年長阿婆,俗稱“葉中婆”。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香港人類學家喬健所述,“打小人”之俗已有千年之久,源於廣東東莞、曾城、四邑一帶。相傳農曆年過後,大地回春,蛇蟲百獸也開始甦醒並要覓食。白虎是廣東民間傳說中的凶神之一,百姓相信白虎會四處傷人。為了保平安,人們便會在驚蟄那天祭白虎。同時,人們也相信這段時日身邊小人也會越來越多,所以不分男女老幼,都會在這天“打小人”,以求新的一年不受小人纏繞。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小人”儀式

讓我們到鵝頸橋看看神婆們是怎麼打小人的吧。

首先是裝備。鵝頸橋是打小人的聖地,這裡通常有十幾位神婆擺攤。攤前擺著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各路天師、神兵元帥等神像,神像以香火、水果供奉。神像四周,擺滿紙老虎、柚子葉等多種道具。哦對了,還有“打小人”的武器——高跟鞋。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次是流程。

只見神婆手握高跟鞋,口中唸唸有詞,狠狠地拍打著地上畫有“小人”圖像的紙或貼著“驅小人符”的磚頭, 噼啪之聲此起彼落,圍觀者唏噓一片,場面蔚為壯觀。

“打小人”一般分4個步驟。

首先,擺置香燭,查詢善信姓名、婚姻狀況及驅除小人惡運範疇,如人事、家宅、感情等;

然後,將剪成老虎狀的“小人紙”放在磚頭上唸咒,以穿過的女人舊鞋(非要此不可)使勁拍打小人紙;

再將小人紙從肥豬肉上掃一下,以示祭白虎,使它不再惹事生非;

最後,擲聖盃。聖盃其實是兩塊木製的半圓形狀物,是民間用以佔ト的器具。如果結果為一正一反,說明已成功驅走小人,否則要重新打過,直至最後擲出一正一反結果止。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鬼夜》之《驚蟄》電影片段截圖

“打小人”的民俗寓意

現在“打小人”已成為一種心理解壓的方式。是人們對生活中的煩惱與不順的發洩途徑,被打的“小人”上座率最高的一是上司同事,二是小三。神婆也不再只是擁有“詛咒”能力的神奇女俠,更多是都市人的“樹洞”,傾聽他們那本難唸的經。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法定語文事務部招田輝認為,香港的民俗流傳與其特殊的歷史發展有關。香港以前是一個以漁業和農業為主的島嶼,靠天吃飯的成分比較大,當人們遭遇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時,往往寄希望於想象中的諸類神祇。而這些古老的民俗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民俗並沒有受到當局者的破壞,反而自由存在和發展,另一方面,人總有一些心靈上無法開解的結,寄諸這些儀式,也是一種尋求解脫的方式。

恐怖片《鬼夜》裡嚇人的神婆打小人,居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小人”民俗現狀

鵝頸橋下最年輕的神婆都已50多歲,恐怕年輕一代傳承這個行當的不會太多了,或者有一天,香港這一奇景將會消失。在2011年,香港就已經將“打小人”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