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教育強國」朱永新:光榮與夢想中國基礎教育四十年

「教育強國」朱永新:光榮與夢想中國基礎教育四十年

朱永新:光榮與夢想中國基礎教育四十年

教育強國

「教育强国」朱永新:光荣与梦想中国基础教育四十年

★★★★★

「教育强国」朱永新:光荣与梦想中国基础教育四十年「教育强国」朱永新:光荣与梦想中国基础教育四十年

學前教育與高中段跨越式發展,兩塊短板有了新延伸

學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短板。

2001年,全國共有幼兒園11.17萬所,3—5歲幼兒毛入園率35.4%。2010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級政府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據國家部署,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到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啟始的2016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7.4%。

與學前教育發展類似,高中階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職業教育)也經歷了跨越式發展。招生人數從1980年的640萬增加到2016年的1396.2萬,在校生人數從1721萬增加到3970.06萬。隨著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入學機會快速增加,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從1990年的26.0%提高到2017年的88.3%。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經歷了“從停滯中恢復”“在調整中發展”和“在創新中跨越”三個重要階段,取得了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累計為中國輸送了數以億計的畢業生,佔新增就業人口60%,成為中國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

官民並舉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有了新深化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基礎教育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擇校熱等問題嚴重,社會對於教育的不滿也日趨嚴重。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與此同時,民間的教育改革探索也應運而生。從魏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到劉京海引導工人子弟的成功教育,從江蘇洋思的課堂變革到山東杜郎口的課改實驗,從邱學華的嘗試教育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從裴娣娜的主體教育到郭思樂的生本教育、吳鴻清的伏羲教育等,從清華附小的“主題教學”到北京十一學校的“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與專家、教授紛紛探索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其中,以行政推動為主要特徵的新課程改革、以專家引領為主要特徵的“新基礎教育”和以共同體參與為主要特徵的“新教育實驗”各具代表性。

2016年,《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佈。目前,高中各個學科的素養標準已經研製完成,將對深化基礎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堅持強教必先強師,教師隊伍建設上了新臺階

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教師。教師隊伍的素質決定基礎教育的品質。改革開放40年來,基礎教育在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1993年,《教師法》頒佈,其中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1994年至2000年,國家實施了改善教師居住條件的“廣廈工程”,教師家庭人均住房面積較改革開放初期翻了兩番多。

1989年,原國家教委頒佈了《關於加強全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意見》,啟動“百萬中小學校長培訓工程”,專門成立了中學校長培訓中心。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在國培計劃的示範帶動下,中西部地區農村教師長期得不到高質量培訓的情況得以扭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有了許多新的舉措。如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制度改革,推進交流輪崗,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引導優秀校長教師向鄉村、薄弱學校流動,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等。

經過多年努力,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學歷層次得到提升,1998—2015年,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小學教師比例由12.8%提高到93.79%;具有本科學歷的初中教師比例由11.4%提高到82.5%。截至2015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539萬人。其中學前教育205萬人、義務教育階段918萬人、高中階段(含中等職業教育)254萬人、特殊教育5萬人。他們工作在50多萬所學校,支撐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為我國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師的高度重視和對教育規律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出發

40年來中國的教育成就是全方位、開創性的,中國的教育變革是深層次、根本性的。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普及教育到均衡發展,再到內涵發展,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中國基礎教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基礎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問題,看到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於美好教育的需求與我們教育自身發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看到中國教育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如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的教育差距仍然較大,應試教育的做法仍然有很大市場,學生的課業負擔仍然較重,學前教育的教師嚴重短缺,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仍然不足,教育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發揮不夠,對未來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發展趨勢研究不夠、準備不足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唯有進一步加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予中國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朱永新: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1904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教育强国」朱永新:光荣与梦想中国基础教育四十年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教育强国」朱永新:光荣与梦想中国基础教育四十年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百科】【全民閱讀】【黨建】【智庫】【好書推薦】【搜索最新】【客戶端】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