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高中歷史: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統一發展專題總結

高中歷史: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統一發展專題總結

一、

中國古代各民族的發展及其與內地中央政權的關係

1.匈奴

(1)戰國時期,匈奴興起於我國北方地區。

(2)秦朝時,秦始皇命蒙恬發兵30萬出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

為鞏固北部邊防,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築了我國曆史上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萬里長城。

長城對抵禦遊牧民族騎兵的進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障了中原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長城的修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富於智慧和獨創性的表現。

(3)秦漢之際,匈奴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佔據河套地區,形成強盛的奴隸制國家。

(4)西漢初,匈奴不斷南下進攻,漢政府被迫與匈奴和親,並進行貿易。

(5)漢武帝時,國力強盛,展開對匈奴的軍事反攻,重創匈奴。

(6)後來,呼韓邪單于一部歸附漢朝。漢元帝將王昭君遠嫁呼韓邪單于和親,密切了漢匈關係。

(7)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漢稱臣,與漢人雜居,人口增殖。北匈奴退踞漠北,威脅著中原及河西、西域。

東漢先後派大將竇固、竇憲出擊,大敗北匈奴。北匈奴政權瓦解,他們對東漢和西域的威脅最後解除。

(8)西晉時期,匈奴大量內遷。匈奴貴族劉淵於316年滅掉西晉。

思考:

泰漢時期,匈奴有哪些主要活動?

魏晉以後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

2.突厥

(1)6世紀前期,突厥興起於今新疆北部。6世紀中期,建立了突厥汗國,很快統一中國西北地區,中亞各國望風歸附。

(2)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敗,分為東西突厥。

(3)貞觀初期,唐朝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對東突厥的降眾,唐太宗採取開明的政策,在不改變原有部落組織、風俗的情況下,設都督府管轄,仍以突厥貴族為都督。

(4)庸太宗時,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護府,統轄高昌故地。

唐高宗時,派兵大破西突厥,西突厥滅亡。武則天時,設置北庭都護府,管轄西突厥故地。

思考:你怎樣評價唐太宗對突厥的政策?

3.契丹(遼)

(1)興起地域:遼河上游一帶。唐末,遷到長城以北,開始農耕和定居生活。

(2)崛起: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機稱皇帝,建立契丹國。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

(3)同內地的關係:

①北宋初年,宋對遼用兵,試圖奪回幽雲十六州,被遼挫敗。

②1004年,遼大舉攻宋。1005年,宋遼達成“澶淵之盟”。此後,雙方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係,開展了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

(4)遼的滅亡:112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滅掉遼國。

(5)契丹族的消失:元朝時,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已同漢族人沒有什麼差別,已被稱為“漢人”了。

思考:契丹族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哪些重大影響?

4.回紇—回鶻—維吾爾

(1)興起地區:色楞格河一帶。

(2)回紇同唐朝的關係;

①回紇歸附唐朝後,唐太宗任命回紇首領為瀚海都督府都督。

②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③安史之亂時,回紇兵幫助唐政府平定叛亂。

(3)回紇的演變發展:

①8世紀後期,回紇改名為“回鶻”。

②9世紀中期,回鶻政權瓦解,西遷甘肅、新疆、中亞一帶,其後裔包括維吾爾族、裕固族等。

③南宋後期,維吾爾族稱畏兀兒,臣服於蒙古。

(4)清朝同維吾爾的關係:

①清朝稱新疆天山南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居住地區為回部。

②18世紀,維吾爾族的大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被清軍平定。

③清政府在新疆各地駐紮軍隊,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統治。

5.藏族

(1)興起地域:

祖先吐蕃,居住在青藏高原。

(2)政權:

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奴隸制政權,以邏些為政治中心。

(3)同中央政權的關係:

①唐朝: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同松贊干布結婚。8世紀初期,唐中宗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9世紀,吐蕃同唐朝會盟,盟約有“患難相恤,暴掠不作”。

②元朝:

蒙古政權建立後,吐蕃臣服蒙古。元統一後,在西藏地區委派官吏、駐紮軍隊、清查戶口、徵收賦稅。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屬宣政院管轄。

③明朝:

把西藏地區稱為烏思藏,在此設立衛所,並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朝:

順治帝賜予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以“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1727年,清政府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思考:元、明、清三代是怎樣對西藏地區實行管轄的?

6.蒙古族

(1)興起區域:

蒙古高原。

(2)建立政權:

12世紀,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1206年,蒙古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3)軍事擴張:

蒙古政權建立後,成吉思汗發動對周圍地區的征伐戰爭。向西打到中亞、俄羅斯,向南打到印度河流域。

1234年,滅金。後來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接著,進攻南宋。

(4)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1276年,攻滅南宋。1279年,元朝統二全國。1368年,元朝滅亡。

(5)蒙古同明朝的關係:

①明朝,草原上的蒙古族分為韃靼和瓦刺等部。

②永樂年間,韃靼和瓦刺的首領先後接受明朝封號。

③韃靼首領俺答汗時,同明朝修好,明朝封他為順義王,恢復封貢互市。

(6)蒙古同清朝的關係;

①明末清初,蒙古分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清軍入關前,漠南蒙古歸屬清朝,其他兩部也都臣服清朝。

②1757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貴族的割據勢力,設烏里雅蘇臺將軍和科布多參贊大臣,控制蒙古各部。

③1771年,漠西蒙古的一支土爾扈特部發動起義,首領渥巴錫率部迴歸祖國,受到乾隆帝的熱情接待。

思考:明清(前期)兩朝蒙古族的分佈情況及與當時中央政權的關係如何?

7.黑水靺鞨—女真—滿洲

(1)黑水辣輻

①唐朝時的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祖先。

②興起地域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一帶。

③8世紀前期,唐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區正式劃入唐朝版圖。

(2)女真

①建立政權:

11世紀,完顏部統一女真各部。1114年,完顏阿骨打領導女真族抗遼。1115年,阿骨打稱帝,建立金。

②金髮動的民族戰爭:

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建立後,金多次興兵進攻南宋。1141年,宋金議和。

③女真的漢化:

1234年,金政權被蒙古所滅。元朝統一後,進入黃河流域的女真人被稱為“漢人”。

思考:女真族在歷史上的·興衰與契丹族有何相似之處?

(3)滿洲

①滿洲的起源:

明後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政權金,史稱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改女真為滿洲。

②入主北京:

後金建立後,攻佔明朝遼河以東大片土地,遷都瀋陽。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清軍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起義軍,大舉入關,遷都北京,開始對全國的統治。

思考:建州女真是怎樣一步步發展壯大並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的?

二、中央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1.對東北地區

①8世紀前期,唐政府在黑龍江下游兩岸建黑水都督府。713年,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②元朝在東北地區設置了遼陽行省。

③清朝在東北設立黑龍江、吉林、盛京三個將軍轄區。

2.對西北地區

①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都護,這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集權的開始。

②東漢政府重新設置西域都護。

③唐在西突厥地區先後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④元朝設嶺北行省。

⑤清朝先後平定了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分裂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了烏里雅蘇臺和伊犁兩個將軍轄區,並在新疆天山南北各地統一駐紮軍隊,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統治。

3.對西藏

①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駐紮軍隊,清查戶口,徵收賦稅,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②清朝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順治帝和康熙帝分別冊封了五世達賴和五世班禪。清政府規定,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的冊封。

1727年,清朝設置了駐藏大臣。

4.對西南地區

①漢武帝派人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建立了郡縣,加強了西南同內地的聯繫。

②三國時蜀相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③唐玄宗支持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併其他五詔,並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④13世紀,忽必烈攻佔大理。元朝統一後,在該地設立了雲南行省。

思考: 漢、唐、明、清時期在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先後設立過哪些管轄機構?

三、新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發展

1.新中國的民族政策

①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

②黨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這就滿足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實現了民族的平等,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2.各民族共同繁榮

①人民政府歷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給予支持,以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進一步落實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區實行改革開放。

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考: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哪些重要的民族政策?

思維拓展:

1:漢武帝和唐太宗處理民族關係的相似之處

①二人都打敗了少數民族貴族的騷擾,穩定了北部邊境。

漢初,匈奴兵經常掠奪西漢北部邊郡。漢武帝時,對匈奴展開了長期猛烈的戰爭,擊敗了匈奴,西漢北部邊郡得到了安定。

唐初,東突厥不斷髮兵南下威脅唐朝,唐太宗大敗東突厥。

②都重視加強各民族間的聯繫和友好往來。

漢武帝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域各族同內地的聯繫。

唐太宗於641年派人送文成公主入吐蕃與松贊干布成婚,加強了漢藏兩族的關係。

③都加強了對邊境地區的管轄。

漢武帝派人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在四川西南、貴州、雲南等地建立郡縣,加強了內地與西南的聯繫。

唐太宗在東突厥舊地設置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做都督。

2:唐宋處理民族關係的不同方式和特點

(1)唐朝的主要方式和特點:

通過戰爭挫敗少數民族貴族的進攻,如唐太宗打敗東突厥的進攻,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管理機構,如安西、北庭都護府及黑水都督府等機構的設置;

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如渤海郡王、雲南王、懷仁可汗的冊封;進行和親活動,如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2)兩宋的主要方式和特點:

在少數民族進攻和民族戰爭中始終處於劣勢地位,以議和方式緩解衝突;採用支付錢物(歲幣)的辦法得到邊境相對安定。

總之,唐朝以強有力的中央政權控制和影響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兩宋時內地政權對周邊地區沒有力量上的優勢,控制和管理鬆弛,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仍然有發展。

3:關於民族融合的問題

(1)民族融合的含義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間的自然融合。

它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繫的結果,是歷史上的進步現象,是多民族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必然發展趨勢的前提。

(2)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徑

①各族人民的友好往來。

②各族人民的聯合鬥爭。

③民族遷徙。

④婚姻關係。

⑤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⑥國家統一局面或實行的有關政策。

⑦民族戰爭。

(3)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特點

①團結友好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主流,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內容。

②民族融合的中心內容是擴大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③民族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反過來國家統一也同樣促進民族融合。民族融合體現了歷史進步,民族融合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

④各民族的特點、優點的融合,不斷地充實豐富了中華民族這個統一體。

(4)古代民族融合的作用

①提高了民族素質。

②加強了民族凝聚力。

③推動了歷史進步。

④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推動了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4:古代民族戰爭的類型及性質

(1)民族掠奪戰爭。這是掠奪其他民族財富的重要手段。

主要表現為遊牧民族對中原農業民族的掠奪。

匈奴與秦漢之間,回紇與唐之間,契丹、女真、党項與宋之間,蒙古與宋、明之間都發生過這樣的戰爭。

(2)民族征服戰爭。

這是一個民族政權為征服其他民族政權而進行的戰爭。

如金滅遼、金滅北宋、元滅南宋等。其結果都是被征服民族政權的喪失,而不是民族的滅亡。

(3)平定民族叛亂的戰爭。

這是中央政權為鞏固統一反對分裂的戰爭。

如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平定回部貴族叛亂等。

(4)古代民族間戰爭的性質,一般不用侵略與反侵略的概念來分析,但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

凡實行民族壓迫和掠奪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戰爭,凡反抗民族壓迫和掠奪的戰爭都是正義的。

分裂國家和民族的戰爭是非正義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戰爭是正義的。

對民族征服戰爭要辯證分析,在征服的過程中往往是非正義的,而征服的結果是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客觀上起了積極作用。

高中歷史: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統一發展專題總結
高中歷史: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統一發展專題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