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前幾篇文章,筆者介紹了瓊臺礁填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對維護南沙群島海域主權和曾母盆地以後的油氣生產安全,有著重大的後勤支援和保障作用。

瓊臺礁如果實施陸域吹填,雖然礁盤水淺,有連片礁陸,但因礁盤長條形,呈不規則形狀,只能填1至2平方公里的小島,約有永暑島一半的面積,是太平島現在面積的2至3倍,礁上同樣可以修建港口和機場。瓊臺礁是我國南沙群島南部海域不可多得的島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主要因為曾母盆地的油氣資源,開採這裡的油氣資源為我國所用,在瓊臺礁建保障基地十分有必要。

如果我們在瓊臺礁填1至2平方公里的島嶼,隨著島嶼各項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大量人員的入駐,那麼島上的淡水資源怎麼解決?總不可能從我國大陸運淡水過來吧。畢竟瓊臺礁到我國廣東省還有2000公里的距離,遠距離運送淡水總不現實,成本也太高。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會不會從馬來西亞購買淡水呢?

這個有可能。瓊臺礁到馬來西亞沙撈越地區只有160多公里,從沙撈越地區購買淡水還是挺划算的。沙撈越的巴蘭河是馬來西亞東部第二大河流,全長400公里,下游河段靠近文萊邊境,雨量充沛,通航約170公里,三角洲伸入海中較遠,入海口正對著瓊臺礁,西北距瓊臺礁僅有150公里。從這裡的供水站運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經費上都比較節約。

國際上有先例,比如新加坡是一個淡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除了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每年一半以上的淡水需從馬來西亞的柔佛州購買。新加坡專門在柔佛河中游建了一個取水口,取水口由新加坡管理機構運營,用管道向新加坡送水。如果我們從沙撈越的巴蘭河購水,只需用船運輸即可,畢竟小島用水量不大。

有人會擔心,如果馬來西亞不賣水給我們或變相亂漲價,或各種理由推諉氣候原因,沒有淡水可售,我們怎麼辦?

被人卡脖子的滋味的確不好受,但這也難不倒我們。我們在島上有海水淡化廠,還有雨水收集系統,維持島嶼的基本運轉和人員生活沒有問題。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很多人不知道,島嶼有自身的淡水儲存功能,這個又叫“淡水透鏡體”。 就是在島嶼的地下,有一塊凸透鏡一樣,中間厚四周薄的淡水層。島嶼本身是一個雨水收集系統,島嶼越大,形成淡水透鏡體的面積也會越大。如果島嶼寬度小於300米,在海水滲透下,淡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不了淡水透鏡體,也就形成不了雨水收集系統。

我們都知道,油比水輕,由於密度問題,淡水也比鹹水輕。輕的淡水,會漂浮在更重的海水之上,這就好比一塊油漂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島嶼就像一塊多孔的海綿,雨水填充在海綿的孔隙之中,聚在一起,不會流淌出去與海水混合。加之密度的差別,淡水在上,海水在下,形成一種四周薄、中間厚的形狀,就像一個巨大的凸透鏡,這就是淡水透鏡體,又稱“蓋本-赫茲伯格透鏡”。

我國陸域吹填後的永暑島,因為面積大,經過幾年時間的雨水沉澱,後來在島中央進行地質勘察,發現了多處淡水資源,這些淡水均可食用。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還有人會問,無論是永暑島還是瓊臺礁,他們都是珊瑚島礁,他們的珊瑚岩層實際上是非常疏鬆的,降下來的雨水怎麼能留得住,還不是最後都流進大海里去了。

十分疏鬆或孔隙大的岩層,的確不容易留住雨水,這跟島嶼面積大小有關(島嶼面積當然越大越好)。孔隙大的岩層外圍一般都有一個半鹹水的過渡帶,越往裡走,留在中間的就是淡水了。當然中間淡水多少是隨著季節變幻和雨量大小而有所變化,如果到了旱季,也許中間就沒有淡水了(大島例外)。

但瓊臺礁位於熱帶,接近赤道,最不缺的就是雨水,所以也不用擔心島上會缺乏淡水。如果瓊臺礁自身完成淡水儲存功能,根本不需要從外國購買淡水。

(曾明偉/文)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第一時間看更多南海知識。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更多南海知識,請點下面專欄:

在南沙群島瓊臺礁建保障基地,淡水怎麼解決,還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