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毀在自己人手上的巴黎聖母院,曾從希特勒手裡逃過一劫

英國 著名美術史學家肯尼特·克拉克曾告訴英國民眾,他無法輕易定義“文明”。“但是,當我看到它時,我能認出來。”當他在1969年英國廣播公司節目裡介紹巴黎聖母院時,克拉克如是說。

或許是被同名小說主人公卡西莫多的故事所吸引,或者渴望一睹宗教聖物荊棘王冠,每年有超過1300萬人訪問巴黎聖母院——這座歐洲最受歡迎的歷史古蹟。


毀在自己人手上的巴黎聖母院,曾從希特勒手裡逃過一劫


圖說:1860年的巴黎聖母院 圖GJ

巴黎聖母院的正式名稱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可能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教堂,法語“Notre Dame”原意為“我們的女士”,指聖母瑪利亞。得益於精美的建築、豐厚的宗教底蘊,以及古典文學的描寫,巴黎聖母院無愧為巴黎、法國乃至西方最重要的文化象徵之一。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公元1163年,建成於1260年。在歐洲中世紀那個相對黑暗的年代,巴黎聖母院巨大的拱形天花板、歐亞大陸上最大的絢爛的玫瑰窗、聖母院西面三門上精美的浮雕,使其成為法國哥特式設計的傑作。直到1889年埃菲爾鐵塔落成前,巴黎聖母院在數百年裡都一直是巴黎最高的建築。

這一成就得益於當時一系列最新的建築技術的問世。首先是肋骨拱。教堂正廳的頂部由交叉的肋拱支撐,肋拱將每個拱頂分成隔間,新式的肋拱頂意味著更堅固的結構,從而使更高的建築成為可能。飛扶壁技術也在12世紀出現,這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使頂部高牆上肋骨拱的起腳部位能夠凌空連接到下層的附屬空間,既顯得美觀,也可以平衡肋骨拱對牆面的側向推力。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大火中垮塌的塔尖並非13世紀所建。最早的塔尖大概在1220年到1230年之間建成,在歷經五百年風雨的摧殘與削弱後,原始塔尖於1786年被拆除。法國大革命後,巴黎聖母院在拿破崙時期重獲新生。這次,建築者用堅固的橡木重建了塔尖,並在外層覆蓋了金屬鉛來加強,以至於單個塔尖就重達750噸。

在聖母院門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 Ze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裡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具有法國曆史文化中心點的象徵意義。

二戰中,隨著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希特勒已經認識到巴黎留不住了,喪心病狂的他發佈對巴黎實行焦土政策。當時希特勒召見了從西線戰場趕來的迪特里希·馮·肖爾鐵茨,並且讓他接受在必要時摧毀巴黎的任務,還給他指派了爆破專家。雖然肖爾鐵茨猶豫不決,但因為軍人的職責,他還是在巴黎各重要地點堆放炸藥,其中就包括巴黎聖母院和埃菲爾鐵塔。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希特勒隨時關注著這個計劃。在8月23日,希特勒下令摧毀巴黎之前,肖爾鐵茨做出了選擇不炸燬巴黎。24日,納粹空軍打算對巴黎實施大轟炸,肖爾鐵茨也以城內仍然有大量德軍為由拒絕。25日,巴黎解放,肖爾鐵茨被俘。由於肖爾鐵茨拯救了巴黎,因此他沒有出現在納粹戰犯的名單中,並於1947年獲釋。


毀在自己人手上的巴黎聖母院,曾從希特勒手裡逃過一劫


圖說:巴黎聖母院塔尖被燒燬倒塌的連拍圖 圖IC

巴黎聖母院自誕生至今約850年,都已成為法國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在此召開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

1430年,英王亨利六世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在此加冕,他也是唯一一位在法國得到加冕的英國國王;

1455年,教廷在此為法蘭西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召開平反訴訟會;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遭到劫掠與破壞;

1804年,拿破崙在重振法國、幾乎統一了西歐大陸後,在此加冕稱帝;

1944年,從納粹德國手中收復巴黎後,“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到此感謝聖母的庇佑;

1996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逝世,百餘國家代表在此舉行追思彌撒。

2019年,在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前法國民眾的眼淚,有沒有飽含對國家近年來撕裂與紛爭的哭訴與哀傷呢?

本報記者 楊一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