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王閣序》一文中,王勃用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滿腹怨懟。馮唐與李廣發跡於漢文帝時期,經歷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最後卒於漢武帝時期。此二人的人生軌跡,皆以“七國之亂”為轉折,走向悲劇的結尾。
馮唐:持節雲中
在沒有科舉制度的漢代,地方官員會將轄區內有品德或才華的人的名單上報給中央,新的官員將會從這些名單中選拔產生。馮唐就是以孝聞名,被選拔為中郎署長。
一次偶然的機會,漢文帝乘輦經過中郎署,就進來問詢馮唐的身世。馮唐的父親在秦統一六國之前,曾在代國做官,而漢文帝在登基之前被封為代王,算是有一些淵源。在聊天的過程中,漢文帝得知馮唐的祖父是趙國的將軍,曾與李牧共事,於是拍了一下大腿,說道:“唉!我要是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將軍,哪還用這麼擔心匈奴呢?”馮唐回答道:“陛下即使有廉頗、李牧,也不能為您所用。”
這話可是當著中郎署一幫官員的面講的,當眾給漢文帝難堪,把漢文帝氣回宮了。但眼下匈奴滋擾北地邊境,實在讓漢文帝放心不下。漢文帝等氣消了之後,單獨召見馮唐,問道:“你怎麼知道廉頗、李牧不能為我所用?”
馮唐言道:“臣聽祖父講,趙悼襄王把軍中論功行賞的大權完全委任於李牧,悼襄王從不干預,所以李牧得以盡情施展拳腳,破林胡,滅澹林,退強秦,壓韓魏。要不是繼任的幽繆王昏庸,聽信讒言殺掉李牧,趙國差點就稱霸北方了。如今的雲中守魏尚治軍有方,打得匈奴不敢靠近雲中。但陛下的文吏卻強行干預軍事,魏尚僅僅因為斬獲敵人首級的數目差了六個,就被打入牢獄,削奪爵位。臣認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即使有廉頗、李牧,也得不到重用。”
漢文帝聽了之後恍然大悟,當天就安排馮唐拿著節杖,去赦免獄中的魏尚。魏尚官復原職為雲中守,馮唐擢升為車騎都尉。
漢文帝死後,漢景帝調馮唐去楚國輔佐楚王劉戊。馮唐的運氣真的不怎麼樣,新領導劉戊不太安分,跟吳王劉濞等人策劃了著名的“七國之亂”,最後劉戊自殺,馮唐受牽連被免官。直到漢武帝即位,求天下賢良之才,有人向漢武帝推薦了馮唐。但此時馮唐已經是九十歲高齡了,空有報國之心,而無做官之力,最後只能讓兒子馮遂來代父應召。
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表達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仍希望為國效力的決心。
李廣:龍城飛將
李廣的先祖是秦將李信,家族世代習射箭。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李廣因為斬殺敵人數目眾多而嶄露頭角。漢文帝常常帶著李廣一同打獵,見李廣格殺猛獸的景象,漢文帝感嘆道:“李廣要是生於高祖之世,封個萬戶侯都不算什麼難事!”
漢景帝時期,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聲名大振。因為接受梁孝王私自授予的將軍印,李廣雖然立下汗馬功勞,不僅沒有得到賞賜,反而被調到邊關抵禦匈奴。
漢武帝時期,李廣被調往右北平,因為用兵如神,被匈奴人稱為“漢飛將軍”,匈奴多年不敢進犯右北平。有次出獵,李廣看見草叢中的石頭,以為是猛虎,就對著射了一箭,箭頭深深插在了石頭上。後來知道是石頭之後,任憑李廣再怎麼射,箭頭卻始終沒能插進石頭。
按照當時漢朝的制度,斬獲敵軍的首級作為軍功,達到一定數目就可以封侯。但因為“飛將軍”名聲過於煊赫,匈奴常常集中大量兵力來對付李廣軍隊。即使是如神一般的“飛將軍”,面對幾萬兵馬的進攻,能保住一條命已實屬不易,根本沒有餘力再去斬獲敵首。所以,李廣經歷了大大小小七十餘場戰役,往往無有尺寸軍功,故而一直得不到封賞。
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大軍出擊匈奴,李廣堅持要跟著一起。漢武帝拗不過李廣,表面上同意李廣同去,暗地裡偷偷給衛青一道詔書,稱:“李廣年邁,又數次戰敗,不可作前鋒,直攻匈奴單于。”於是衛青令李廣率軍向東迂迴,然後再與大軍會合。誰知道李廣軍隊半道上迷路了,等到與衛青會合的時候,衛青都已經和匈奴單于打完一場仗了。李廣感嘆道:“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攻打單于,卻無緣作先鋒,而且半道迷路,難道是天意麼?李廣年過六十,再無力應對刀筆文吏的責問了。”最後拔刀自刎。
司馬遷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形容李廣,意思是說,李廣雖然不善言辭,但他的忠心與誠信世人皆知,所以在他死去的那一天,百姓們都為他哀慟落淚。
參考閱讀
【1】司馬遷(西漢)《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李將軍列傳》
【2】班固(東漢)《漢書·張馮汲鄭傳、李廣蘇建傳》
【3】王勃(唐)《滕王閣序》
【4】蘇軾(北宋)《江城子·密州出獵》
閱讀更多 王哥愛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