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十年沙漠種棗人


十年沙漠種棗人


李鵬 生於1951

法治週末記者 戴蕾蕾

十年,5萬株楊樹,70萬棵棗樹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生長起來。

這些樹木現在生長的地方曾是被當地村民稱為“水澆上去也不會有樹長起來”的沙海。

實現這一切的是一個名叫李鵬的古稀老人。

李鵬18歲參軍進新疆,在新疆工作生活了近50年。他做過當地人口中“挺大”的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行署副專員。

2009年,李鵬退休,然而他卻沒閒著,跑去和田地區策勒縣的一個農村,在沙漠邊緣準備種紅棗。

李鵬種紅棗的地方是和田地區策勒縣阿日希村,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三號風口,生活條件極度艱苦、乾旱缺水、風沙肆虐。

李鵬把烏魯木齊的房子賣了,家裡的積蓄都拿了出來,用這些錢作為啟動資金。

有人問李鵬,你為什麼跑到策勒縣那樣極度艱苦的地方吃苦受累?

他說:“我的原則是‘一去兩不去’。要去最艱苦、最急需改變貧困面貌的地方;凡是我任過職的地方不去,凡是我同事和部下任主要領導的地方也不去,策勒縣就是最好的選擇。”

沙漠種棗人

和田地區的綠洲面積僅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7%,策勒縣的耕地就更是彌足珍貴,為了不與農民爭地,李鵬移走過兩層樓高的沙丘。

土地平整了,新的困難又來了。李鵬的地位於三號風口,棗苗一入地,不到一個月,就被風沙掩埋了。於是李鵬又在風口紮紮實實地種了三年的防風林,高強度的工作讓他落下了一身的病。

在沙漠裡和農民一起種棗樹,李鵬是裡面年齡最大的“棗農”。但相比身體的勞累,更難的是缺錢,儘管李鵬拿出了積蓄,但依然杯水車薪。

李鵬有一個賬本,上面一筆筆記錄了借款人的名字、金額和日期。在等待防風林長成的日子裡,他把周邊的朋友借了個遍。

他還從銀行貸款,採取邊幹邊投滾雪球的方式,一塊地一塊地的開發,經過十年的滾動開發,終於形成了如今將近3000畝紅棗地的規模,成為當地的紅棗示範基地。

如今,李鵬的棗園設施完備,70萬株紅棗樹已全部進入結果期,原來的大沙漠變成現在充滿生機的紅棗園。

第五小隊小隊長

阿日希村全村有702戶,2592人,3009畝土地,由於人多地少,又遠離城鎮,李鵬開發的棗園為阿日希村村民的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

阿日希村有4個村民小隊,李鵬把自己的棗園稱為第5村民小隊,他的微信名就是小隊長。

棗園的工人基本上都是阿日希村的村民,村民按出勤發工資:男工大多數是長期工,每月發一次工資;女工出勤不固定,上一天班發一天工資。

據統計,10年來,李鵬的紅棗示範基地為當地解決就業13萬人次。務工人員月收入達1800至5000元不等。10年來累計發放勞務費1400萬元,阿日希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173元增加到2018年的9300元,超出全縣人均水平1000多元。

阿日希村黨支部書記麥提沙吾爾·胡達拜爾地說:“李鵬來到阿日希村後,不僅植樹造林防風治沙,改善了環境,還通過僱村民在紅棗示範基地打工,讓村民學會了紅棗提質增效的技術,帶動大家增收脫貧,共同致富。”

若一直停留在種紅棗、產原棗、賣統貨的現狀上,紅棗產業發展是沒有任何出路的。因此,李鵬又在精深加工項目上下功夫,積極籌備項目資金,以實現紅棗全產業鏈的目標。

2018年秋季,得到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資金支持,李鵬在阿日希村建成了一座年加工能力6000噸的紅棗加工廠。

按照李鵬的計劃,加工廠對外採取代加工、代儲存、代銷售的模式,幫助策勒縣的棗農通過對紅棗進行篩選分級、清洗、包裝等初加工,提升紅棗的附加值。

策勒縣林業局副局長吐爾洪·加帕表示,策勒縣今年有15.86萬畝紅棗,產量預計達2.9萬噸,李鵬的加工廠全力投產後能將加工策勒縣一半以上符合初加工條件的紅棗。

2018年12月,他與阿日希村簽訂《2019年脫貧攻堅戰略合作協議書》,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資金扶貧為核心,助推阿日希村全面脫貧。同時又成立了策勒縣智慧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1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3人,為他們無償加工紅棗200噸。

“雅克西”老闆

如今在阿日希村,提起李鵬,村民們會說一句“雅克西老闆”(維語:好老闆)。

李鵬不僅投資為村裡修路、開渠、架橋;還無償送給當地村民柴火、飼草和洋蔥;當村民家裡有病人時,他還主動幫忙聯繫烏魯木齊醫院治療,並解決交通、食宿等費用。

2016年9月初,策勒縣連續降雨引發洪災,已淹沒村民的部分房屋和棚圈。李鵬明知引洪進地就意味著棗樹爛果,但還是決定開閘引洪到自家棗園,晝夜連續引洪一個多星期。村民財產得到保護,棗園卻損失100多萬元。

作為當地的種棗大戶,李鵬還把自己種棗的經驗分享給了村民們,不僅讓當地棗農見識了修剪、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嫁接、保花保果等讓棗樹多結棗,結好棗的一系列提質增效技術,還讓棗農們嚐到了紅棗進行篩選、清洗、包裝等初加工後賣上好價錢的甜頭。

李鵬是家裡的獨子,既不能捨棄扶貧濟困事業,又需要照顧年邁父親的晚年生活,他就把90多歲的老父親從烏魯木齊接到策勒。

父親被他的義舉所感動,97歲與世長辭前立下“把我埋在這裡,陪著你,看著你”的遺囑。按照父親的遺願,李鵬把父親的遺骨安放在自己堅守的這片沙漠裡。

“我有一個心願:等到鄉親們家家戶戶都能把大棗種好的時候,我就可以真正退休了。”李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