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81歲退伍老兵為烈士義務尋親三年,仍有16位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記者 高菊 實習生 婁亞婷

家住洛陽市瀍河區的李金超,今年已經81歲高齡。原本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可他卻一直奔波在越南的各個陵園,只為紀念當時一起參加援越抗美戰爭的戰友,並希望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三年幫231位烈士“回家”

“我給各大媒體聯繫,希望通過更多渠道幫助這些烈士‘回家’,幫他們找到親人。”日前,在記者辦公室,李金超老人說。

已經81歲的李金超老人,身體硬朗,說起話來聲音洪亮。據其介紹,他是原洛陽鐵路分局退休幹部。1961年,李金超從天津鐵路工程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洛陽鐵路分局三門峽工務段工作,1965年,李金超赴越南參加援越抗美戰爭,1968年回國。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李金超老人告訴記者,看著參與戰鬥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他的心都狠狠地揪了起來。也正是看到了戰友的犧牲,激發了他為這些烈士尋找“歸家路”的心。

81歲退伍老兵為烈士義務尋親三年,仍有16位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李金超和戰友們合影(二排左四為李金超)

“現在很多長眠在越南陵園的烈士,籍貫大多在‘中越邊界’。”李金超說。從2016年開始,他便踏上了赴越南祭奠烈士和尋找烈士信息的路程。2016年,李金超在兒子的陪同下,第一次返回越南併到中國駐越南大使館諮詢到1446名援越抗美英烈的基本信息。但拿到中國援越抗戰烈士名冊的李金超,心裡很不是滋味——不少烈士籍貫信息竟然是空的,這就意味著這些烈士“無家可歸”。

81歲退伍老兵為烈士義務尋親三年,仍有16位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回到越南和當年的翻譯合影(左為李金超)

之後的三年時光裡,李金超先後多次往返於國內與越南,祭奠那些葬身異國他鄉的烈士,併為231名烈士找到了籍貫所在地,並於2019年8月13日將這些信息以書面的形式呈報給了中國駐越南大使館。

特殊禮物獻給戰友

除了幫烈士找籍貫信息,李金超還為省內的57個烈士製作了鋼絲混凝土材料的“卒”字,這些字厚度為24.4mm,直徑為65mm至68mm不等。“24.4是這57個烈士年齡的平均數值,直徑數代表他們犧牲於的年份是在1965年到1968年之間。”李金超說。他去越南的烈士陵園探望戰友的時候,默默地把這些“卒”字擺在他們的墓碑前。

81歲退伍老兵為烈士義務尋親三年,仍有16位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李金超製作的“卒”字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李金超已經和省內近40家烈士親屬取得聯繫。去越南祭奠烈士時,他都會去看看他們,為這些烈士送去親人的思念。有幾次,因為要進入烈士陵園,他還被門衛索要小費,儘管如此,李金超還是想方設法去探望戰友們。他還和中國駐越南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一起採集種植在烈士墓旁花草的種子,並將這些種子寄給已經取得聯繫的烈士的親屬,希望能夠緩解他們對這些烈士的思念之情。

81歲退伍老兵為烈士義務尋親三年,仍有16位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李金超向記者展示他這些年蒐集的資料

李金超告訴記者,三年的時間裡,他向全省51家援越抗美烈屬寄了3次慰問信,有40家和他有互動,但是有11封信被多次退回,加上還有5位烈士根本沒有確切的聯繫地址,李金超老人的慰問信都無法發出,所以還有16位烈士沒有找到“回家的路”。“這些無法聯繫上的烈士親屬,可能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的親人長眠在越南的陵園內。”說起這些,李金超的眼睛紅紅的。“我年齡大了,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希望有生之年能幫助這些烈士找到他們的家人,我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了。”

為打通烈士“回家”的“斷頭路”,李金超四處奔波,如果各位讀者有這些烈士親屬的信息,請致電本報(0379-62626110)或李金超本人(15737941909)。願這些烈士可以早日“回家”!

81歲退伍老兵為烈士義務尋親三年,仍有16位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無法“回家”的16位烈士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