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政法戰線勇擔新時代政法工作新使命!梅州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居全省前列

●本報記者 李盛華

今年上半年全省群眾安全感、政法工作滿意度和平安創建知曉率的調查結果顯示,梅州群眾安全感繼續排名全省第一,政法工作滿意度和平安創建知曉率均位居全省第二;此外,在調查的政法各單位中,全市法院工作、檢察工作、公安工作滿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滿意度全省第三,向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政法战线勇担新时代政法工作新使命!梅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梅州不斷提高打擊效能維護社會穩定,提升群眾安全感。圖為公安警察在演練。(何志林 攝)

新時代,新氣象,新使命。今年以來,梅州政法戰線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跟時代潮流,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勇立潮頭、奮勇搏擊的精神,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政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推動全市政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設名副其實、聲名遠揚的“平安之鄉”,把梅州建設成為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努力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擔當梅州政法責任。

以頂層設計高位推進建設“平安之鄉”

連續六年入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連續十多年被省綜治委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2008年至今多次入選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榜;群眾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滿意度連續16年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榮獲“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城市”稱號……平安,已成為梅州引以為榮的“金字招牌”。

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平安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制約梅州平安建設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要求。今年初召開的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制定實施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之鄉”行動方案,努力把梅州建設成為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打造名副其實、聲名遠揚的“平安之鄉”。此後召開的梅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市委政法工作會議、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均再次對建設“平安之鄉”進行再部署。

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建設“平安之鄉”是我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的本質要求,是梅州聚焦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打造“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地區之一”目標要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具體行動,不僅是梅州推進“六爭六補”,打造宜居宜業宜遊“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梅州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城市發展品位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政法系統緊緊圍繞市委關於建設“平安之鄉”的頂層設計,舉全市之力、聚政法力量,切實解決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打開局維護社會穩定

6月16日凌晨,梅州市公安局組織近300名警力,對經營3個多月、代號“2019-160”的省毒品目標案件進行統一收網行動,共抓獲涉案吸、販毒人員75名,繳獲各類毒品230克。梅州公安立足主責主業,堅持“打、防、管、控、服”並舉,針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社會治安突出問題,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大打擊整治力度,以打開局,打出朗朗乾坤、打出平安之鄉。今年上半年,梅州公安深入推進“颶風2019”“梅安2019”專項行動,嚴打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立刑事案件3464宗、破案2447宗,刑拘1710人、逮捕1068人,破案數量連續三年同比上升。

在交通管理方面,梅州開展“史上最嚴”交通秩序整治行動。上半年排查道路安全隱患170處、治理167處,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71868起、同比上升19.15%,推動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0.59%、13.59%、21.45%,安全頭盔佩戴率從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

打擊犯罪,梅州政法戰線從來沒有手軟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打擊手段的探索和創新。

針對大巡防工作現狀和不足之處,梅州依託智慧新防控建設,優化整合巡警、特警、移動警務車和省際治安檢查站的警力資源,打造“重點守、線上巡、面上控、圈層堵”互補閉環的立體化巡邏防控體系,建立網格化布警、點線面圈結合、全天候控制的“四警聯勤、一呼百應”動態巡邏查緝工作機制,採取定點執勤與機動巡邏、屯兵街面與動中備勤、固定設卡與打擊整治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我市公安機關路面管控、圍追堵截和打擊震懾等方面的整體實力和作戰能力,進一步維護全市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以實踐創新推動社會治理

市委政法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實現“321”的工作目標,明確要求市政法各單位和各縣(市、區)黨委政法委均要培育兩個政法工作亮點和平安示範點,市政法各單位必須拿出一個全省叫得響的品牌和亮點,各縣(市、區)黨委政法委要拿出一個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廣的工作模式。市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的作用,成立市“平安之鄉”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會同市公安、法院、檢察、司法、信訪等部門,制定完善我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建設“平安之鄉”的《實施方案》,選準32個創新實踐項目,實施掛圖作戰,精準推進、精準操作,以精細施工鑄就精品工程。

大埔縣百侯鎮依託現有的“黨群服務中心”“政法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中心”“陶行知教育基地”“家風家訓館”等“三中心一基地一場館”平臺,全力推動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豐順縣司法局強化科技手段運用,實施“智慧矯正”項目,推進信息技術與社區矯正業務深度融合,形成上下聯通、立體多元的運作體系。該局監管的社區矯正人員始終未出現重新犯罪的現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五華縣實施提升平安細胞創建工程,把創建平安村(居)作為建設“平安五華”的主要載體,出臺《實施方案》和《考評辦法》。全縣400多個村(居)治安得到根本性扭轉,盜竊案件明顯下降,鄰里關係不斷融洽,村風民風不斷好轉。

以看得見的方式彰顯公平正義

梅州還以深化政法領域改革為抓手,邁出法治建設新步伐,以看得見的方式彰顯公平正義。

梅州法院在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公佈制度過程中,有效整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綜合運用報紙、電視、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不定期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促使被執行人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自動到法院履行了判決義務。為了從源頭減少矛盾,梅州探索山區破解執行難的新模式,2018年全市執行案件結案率91.93%,位列全省第四,確定考核等次為一類法院,其中案件質量部分的得分位列全省第一,通過啃下執行難“硬骨頭”彰顯公平正義。

梅州檢察機關以“青春之帆”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特色品牌為牽引,帶動搭建專業化辦案、修復性救助、立體化幫教和多元化預防為一體的未檢平臺,全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努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有效地挽救了100多名迷途青少年。此外,檢察機關擦亮公益訴訟工作梅州品牌,探索辦理生態環境領域案件“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模式,守護梅州綠水青山。

梅州司法行政機關結合工作實際,通過編寫法治歌曲、自拍自導自演普法微電影、開展普法廣場舞和中小學生普法歌曲比賽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普法宣傳,同時“以案釋法”“以調析法”,讓矛盾糾紛調解的過程轉化為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的過程,極大提升了普法成效,確保所有矛盾糾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化解處理,極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法律的尊嚴權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