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政法战线勇担新时代政法工作新使命!梅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本报记者 李盛华

今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和平安创建知晓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梅州群众安全感继续排名全省第一,政法工作满意度和平安创建知晓率均位居全省第二;此外,在调查的政法各单位中,全市法院工作、检察工作、公安工作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全省第三,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政法战线勇担新时代政法工作新使命!梅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梅州不断提高打击效能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图为公安警察在演练。(何志林 摄)

新时代,新气象,新使命。今年以来,梅州政法战线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跟时代潮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动全市政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名副其实、声名远扬的“平安之乡”,把梅州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努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担当梅州政法责任。

以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建设“平安之乡”

连续六年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连续十多年被省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2008年至今多次入选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榜;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16年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称号……平安,已成为梅州引以为荣的“金字招牌”。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平安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制约梅州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要求。今年初召开的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制定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之乡”行动方案,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打造名副其实、声名远扬的“平安之乡”。此后召开的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均再次对建设“平安之乡”进行再部署。

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建设“平安之乡”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本质要求,是梅州聚焦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地区之一”目标要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具体行动,不仅是梅州推进“六争六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梅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发展品位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平安之乡”的顶层设计,举全市之力、聚政法力量,切实解决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打开局维护社会稳定

6月16日凌晨,梅州市公安局组织近300名警力,对经营3个多月、代号“2019-160”的省毒品目标案件进行统一收网行动,共抓获涉案吸、贩毒人员75名,缴获各类毒品230克。梅州公安立足主责主业,坚持“打、防、管、控、服”并举,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打击整治力度,以打开局,打出朗朗乾坤、打出平安之乡。今年上半年,梅州公安深入推进“飓风2019”“梅安2019”专项行动,严打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立刑事案件3464宗、破案2447宗,刑拘1710人、逮捕1068人,破案数量连续三年同比上升。

在交通管理方面,梅州开展“史上最严”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上半年排查道路安全隐患170处、治理167处,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71868起、同比上升19.15%,推动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59%、13.59%、21.45%,安全头盔佩戴率从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

打击犯罪,梅州政法战线从来没有手软过,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打击手段的探索和创新。

针对大巡防工作现状和不足之处,梅州依托智慧新防控建设,优化整合巡警、特警、移动警务车和省际治安检查站的警力资源,打造“重点守、线上巡、面上控、圈层堵”互补闭环的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建立网格化布警、点线面圈结合、全天候控制的“四警联勤、一呼百应”动态巡逻查缉工作机制,采取定点执勤与机动巡逻、屯兵街面与动中备勤、固定设卡与打击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我市公安机关路面管控、围追堵截和打击震慑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和作战能力,进一步维护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以实践创新推动社会治理

市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实现“321”的工作目标,明确要求市政法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政法委均要培育两个政法工作亮点和平安示范点,市政法各单位必须拿出一个全省叫得响的品牌和亮点,各县(市、区)党委政法委要拿出一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的工作模式。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成立市“平安之乡”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会同市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信访等部门,制定完善我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平安之乡”的《实施方案》,选准32个创新实践项目,实施挂图作战,精准推进、精准操作,以精细施工铸就精品工程。

大埔县百侯镇依托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政法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陶行知教育基地”“家风家训馆”等“三中心一基地一场馆”平台,全力推动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丰顺县司法局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实施“智慧矫正”项目,推进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上下联通、立体多元的运作体系。该局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始终未出现重新犯罪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五华县实施提升平安细胞创建工程,把创建平安村(居)作为建设“平安五华”的主要载体,出台《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全县400多个村(居)治安得到根本性扭转,盗窃案件明显下降,邻里关系不断融洽,村风民风不断好转。

以看得见的方式彰显公平正义

梅州还以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为抓手,迈出法治建设新步伐,以看得见的方式彰显公平正义。

梅州法院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制度过程中,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综合运用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不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促使被执行人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自动到法院履行了判决义务。为了从源头减少矛盾,梅州探索山区破解执行难的新模式,2018年全市执行案件结案率91.93%,位列全省第四,确定考核等次为一类法院,其中案件质量部分的得分位列全省第一,通过啃下执行难“硬骨头”彰显公平正义。

梅州检察机关以“青春之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色品牌为牵引,带动搭建专业化办案、修复性救助、立体化帮教和多元化预防为一体的未检平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挽救了100多名迷途青少年。此外,检察机关擦亮公益诉讼工作梅州品牌,探索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守护梅州绿水青山。

梅州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编写法治歌曲、自拍自导自演普法微电影、开展普法广场舞和中小学生普法歌曲比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同时“以案释法”“以调析法”,让矛盾纠纷调解的过程转化为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极大提升了普法成效,确保所有矛盾纠纷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化解处理,极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