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平遙四拗八景

大多數平遙人都知道古城有“四拗八景”,這是民間流傳很久的一句口頭禪。但隨著近百年來的戰爭破壞及舊城改造等原因,涉及“四拗八景”的不少建築物已殘遭破壞,甚至不復存在,所以平遙的不少青少年及中外遊客對此並不瞭解。

“拗”是指逆向的怪異現象,平遙“四拗” 即:出了東門是西郭村,出了西門是東達鋪,出了北門是南政村,出了南門是北幹扦。這種猶如不合乎邏輯的悖理,競管人們對此並不完全理解,不能自圓其說,只能將這種“怪” 現象歸納為“坳”。 但是,當地老百姓早已把它當作一種引以為自豪的獨特地方文化,津津樂道,世代相傳,昌盛不衰。其實,這種“坳”是古人在平遙建城時就專門設計好了的藍圖,絕非心血來潮,一時胡塗所為。

除了在上世紀被破壞並填平的賀蘭仙橋,於2012年重新修復並對外開放外,不少景點仍未修復,尚無確切的出頭之日,如位於西大街西端路南的“鳳鳥棲臺”, 直到上世紀中葉,雖因年久失修,雜草叢生,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然亭臺猶存,猶如西域烽火臺般的高大落鳳台,仍然是古城內最吸引人們眼球的高建築物之一。然而,上世紀六十年代,鳳鳥棲臺被平遙縣物資局強佔入住,併為修建一排辦公 用平房,竟將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千年古蹟毀於一旦,致使這一迷人的千年鳳凰臺從此消失。它那迷人的身姿與美麗動聽的傳說,也只能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消失。

包括“鳳鳥棲臺” 在內的平遙十二景(舊八景即賀蘭仙橋、市樓金井、鳳鳥棲臺、於仙藥跡、源池泉湧、嬰溪晚照、超峰曉月、蔍臺疊翠。後又將清虛仙蹟、書院絃歌、何橋野望、仙觀古柏四也增入邑勝,故合稱為平遙十二景。),都曾有過許多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歷史上的一些文人雅士還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墨刻,激情洋溢地對之大加讚頌,如康熙年間知縣王授就為“鳳鳥棲臺” 賦詩一首:

城闉突兀鳳棲臺,節節何年傍此隈。

凡鳥從王協律至,飛龍偕子命官來。

蒼涼彩翼孤雲影,寂寞光儀宿草荄。

盛世穎川符上瑞,文章應不靳昭回。

願平遙舊十二景能早日走出困境,全部恢復夕日的風貌,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增姿添彩,造福於中外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