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去年霜凍產量低、今年價格降,蘋果如何走出量價背離的“迷魂陣”

去年霜凍產量低、今年價格降,蘋果如何走出量價背離的“迷魂陣”

“看到今年豐收的果子,高興之餘也有些擔心,蘋果產量上去了,價格難免就會出問題,果然蘋果的價格就下來了。”洛川小農女蘋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曉輝對記者說,“近期我正在加大銷售力度,另外,把一部分品質高的果子放在冷庫裡面,希望過完年(春節)能賣個好價格。”

在陝西的渭北和陝北部分地區,像薛曉輝一樣以蘋果種植、銷售、貿易為主業的人比較多,今年蘋果價格的下跌,讓他們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但似乎也在預料之中,“畢竟,豐收了,量大了,價格難免會下來”。

市場走訪

批發市場售價絕大部分在5元以下

多位商戶稱與去年相比價格下跌明顯

記者近期來到西安市辛家廟附近一處大型水果批發市場。“普通散裝蘋果4到5元一斤,特別好的6到7元一斤。”據一位商戶張女士介紹,等級高、品相好的價格更高。另一位商戶說,去年售價十幾元,今年下降,算是迴歸正常了。一箱普通富士蘋果售價約80元,算下來6元一斤,可批發也可零售。

靠近倉庫的一位商戶擺了一個紙板,上面寫著“蘋果10元5斤”,不過蘋果個頭較小。旁邊一處店裡寫著“蘋果10元4斤”,店主說去年賣十多元,今年四五元算是迴歸正常,也比較好賣。

零售價格如何呢?記者近期走訪西安幾家超市,有的售價5元一斤,有的售價4元,主要與蘋果品種和品質有關。西安市咸寧路路邊停放著一輛麵包車在賣蘋果,寫著“蘋果10元3斤”。一位市民正跟攤主討價還價,希望便宜點。

果農故事

從業者感慨今年“讓人歡喜讓人憂”

自建供應鏈銷往中高端市場

“今年的蘋果可以說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呀。”薛曉輝說,歡喜的是豐收了,憂的是產量過大,部分地方市場飽和。最近,薛曉輝和團隊成員一起忙著備貨、打包、發貨,有時開車運送等等,很是繁忙。

薛曉輝說,去年遭遇倒春寒,雖然蘋果質量不好但價格高,他接到很多電話,很多客商爭著要。今年產量高、品質一般,價位不理想。以他家為例,2018年14畝蘋果,銷售單價約3.5元,總收入15萬元。2019年蘋果大豐收,產量能多數千斤,但價格有所下降,14畝蘋果每斤售價約2.8元,目前收入12萬。據瞭解,今年到果農家裡收購的客商比較少,一些種植成本較高、管理不當的果農有可能虧本。

薛曉輝和他的團隊一起,已經建立起生產、包裝、儲藏、供應、營銷等綜合體系。他介紹,公司擁有50畝的蘋果樹苗圃,種植基地有2000餘畝;在冷鏈儲藏方面,冷庫有2000噸儲量和現代化製冷設備,可確保全年不間斷有洛川蘋果供應,還擁有現代化選果線。他打造的“小農女洛川蘋果”主要市場覆蓋北京、上海、海南、廣州、杭州和南京。

80後劉毅在老家禮泉種植蘋果,最近正忙著打理網店。往年等待客商收購,今年他開網店主動銷售,售價能比客商收購價高一些。

“老年人在家管理蘋果,年輕人負責銷售。”當地農村大多是這種模式,產量3萬斤以內的自己銷售,3萬斤以上的部分賣給客商。劉毅說,年輕人大多在城市工作,農村勞動力比較少,因此主要是老人在管護蘋果。最近網銷蘋果還不錯,一位親戚今年收穫蘋果4萬斤,年輕人幫忙銷售,基本快賣完了。如今物流發達,從禮泉老家發往上海一般兩天就到。

老家同樣在禮泉的80後曹持在西安黃雁村附近開設一家水果店,註冊了“千畝地鮮果”品牌,把蘋果運到西安銷售,能比地頭價高1元左右。他說,從小生活在農村,父母辛苦種的蘋果賣不上好價,就想著幫父母賣點蘋果,開店以後效果還不錯,收入能高一些。

觀察分析

從小農時代進入大數據時期

借金融工具抱團聚力抵禦風險

“優果優價是市場規律。”白水縣從事水果貿易和電商的盧超認為,如今市場經濟成交以質論價,今年一些果農的蘋果質量分化,議價能力、網店運營能力還需要提升。

農戶在種植蘋果的同時,怎樣對接市場,提升效益?海通期貨投資諮詢部農產品研究員孔令琦分析,從近幾年市場行情看,蘋果市場的特點是優果比中差果需求剛性強、議價能力強。大減產年份價格創新高,靜寧、洛川、棲霞這些優質產區優果價格最高能達到7.5元/斤,終端商超價格可能十幾元。

如何面對蘋果豐收價格卻下降的老問題呢?“供應和需求都在改變,產業經營不單是勤奮種植、努力生產,還需要對接市場、掌握主動。”陝西省經濟學會會長張鴻分析,傳統產業不妨以大數據聯通各環節,通過數字經濟助力農產品管理和後續的市場營銷。同時,培訓熟悉產供銷、懂業務、會管理的綜合人才,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推動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營銷,助力陝西蘋果走出國門。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可利用新興的直播、社交電商等平臺打通銷售前端,助力農產品上行,提升品牌和標準,為商家賦能,從選品、物流、客服、營銷、IT支持、培訓等前後端提供服務。

“農業已經從小農時代進入大數據時期,優質優價是市場規律,需要現代化服務體系和物流等合理分工。”西安交通大學營銷學教授郝淵曉分析,目前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可彙總電商、物流等大量信息,打通產供銷各環節,學會融入現代市場體系。如何面對量價的變化?這個的確有難度。抱團是一個方法,一家一戶的方式逐漸向互助合作發展;其次,可以衍生產業鏈,讓蘋果不僅僅侷限在水果層面,這方面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多考慮,比如果汁、果乾、果凍等等,將蘋果的應用拉長;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可以打造網紅水果,讓優質蘋果賣得更貴,賣得更好;在抵禦市場風險方面,陝西多地已經在探索農業保險等,下一步還要幫助基層果農科學管理、加強培訓和指導,抵禦經營和市場風險,提升市場競爭力。

期貨市場

投機情緒減弱

“行情不好。”西安一位蘋果期貨投資者薛先生說,以蘋果期貨主力2001合約為例,11月26日減倉縮量,期價在8150元每噸附近震盪;11月27日結算價為8095元,28日最新價8070元。目前地面貨源交易基本收尾,綜合來看基本面上蘋果多空交織。在豐產邏輯下,蘋果整體價格運行中樞下移至8000元/噸一線。

然而,去年蘋果期貨價格最高達到每噸12000元以上,與去年高峰時期相比,價格下跌超過30%。

“今年蘋果期貨較去年波動性降低、產業參與度增加,更貼合蘋果產業實際的運行情況。”海通期貨投資諮詢部農產品研究員孔令琦對記者分析,今年蘋果期貨的波動率明顯比去年降低,從成交量和持倉量來看,市場上投機情緒較去年有削弱。第一,是兩產區總體氣候條件穩定,對投機者來講沒有明顯的炒作題材,投機積極性有所降低。第二,是交易所進一步完善了蘋果期貨的合約規則,包括拓寬交割的質量標準,設置了更多交割品升貼水,新設了廠庫交割的交割方式,這都更有利於產業客戶進入蘋果期貨的交易中。第三,蘋果期貨上市已經快滿兩年,投資者對於蘋果的產業鏈,以及合約規則和交割方式有了更完備的理解,2018年那樣跟風炒熱點的交易方式減少。

記者手記

小農戶需要主動擁抱大市場

在連日的採訪中,多位受訪者坦承,單純種出好蘋果已經趕不上形勢了,小農戶面對大市場比較弱勢,要科學管理更要懂得現代營銷。

本月初記者在上海參加展會時看到,一些大型企業的蘋果暢銷省內外並出口。但這些企業的採購標準和需求也很高,採購已經面向全球,客觀上對供應端提出了更高要求。

小農戶往往難以掌控市場主動權和定價權。大數據時代,對種植戶、貿易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產業方面,做出品牌,培育大型平臺企業,提升單位產值、產品價值,更加精準營銷、獲取更多附加值。一方面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做強地域品牌,一方面擇機打造自有渠道、自有電商平臺和大型企業,掌握定價權、主動權。

企業、果農要學會講故事,讓更多的人喜歡陝西蘋果。小農戶面對大市場,要更加主動擁抱市場,發現細節,感受市場的變化,爭取在產業鏈上獲得更多效益。

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