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當孩子去上學的時候,拖拖拉拉。你催他,他就加快速度,你不催他,他就東張西望磨嘰。當孩子吃飯的時候,飯都做好了,你催他吃飯,他還沒有起床呢,幾次三番的催促下,最後只好把衣服給他穿好,伺候他刷牙洗臉,才回到飯桌上,還挑剔這不好那不好的,讓父母疲於應付。俗話說得好:“皇上不急太監急,”這是大多數父母遇到的問題,實際上,小孩子的問題很好解決,就看你怎麼“誇”孩子!

下面看一個案例!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這一天晚上,小強的媽媽正準備催促孩子早點上床睡覺呢!小強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自己刷牙洗臉,然後上床睡覺去了。小強的媽媽認為平常對孩子的囉嗦或者軟硬兼施終於起了作用,孩子也變好了,感到很欣慰。可是第二天,小強的老毛病又出現了,磨磨唧唧的就是不肯上床睡覺,媽媽就問:“昨天不是很聽話嗎?為什麼今天就不聽話呢?小強聽了媽媽的話說:“我聽話了,你也沒有誇我啊,”小強的媽媽恍然大悟,立即對小強說:“是的,昨天你很自覺,媽媽應該誇獎你的,可是因為媽媽忙著收拾家務,忘了誇你了,這是媽媽做的不對,媽媽今天向你道歉,下次媽媽就不會忘記了。我準備把你昨天的表現再給你爸爸說一下,讓你爸爸和你挑戰,看誰能夠聽話並且很堅持,剛說完,小強就大喊;“我要挑戰爸爸,我要挑戰爸爸,”小強的媽媽說:“好吧,看你們誰能夠堅持,誰就是勝利者”!從此,小強就和爸爸開始了長期的持久戰。等到小強上三年級的時候,不用父母催促,小強就已經按時吃飯、上學、睡覺,做自己的事情了。小強的爸爸媽媽一陣感嘆!這對於父母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如果不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對孩子操心就不見效果。這倒好,就因為小強的爸爸和媽媽改變了一下對孩子的關愛方式,巧妙的使用“誇”的藝術,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從這個案例中,小強的爸爸媽媽做到了以下幾點:

1、善於用好“誇”的秘訣

雖然是一個“誇”字,但是用不好,掌握不住火候,也會前功盡棄。在案例中,小強的媽媽沒有去刻意的表揚和讚美,而是在肯定小強好的表現的同時,再使用鼓勵加挑戰,在媽媽的鼓勵下,小強產生了和爸爸一決高下的自信心。小強的這種表現就屬於媽媽適當的激發了孩子好強的自尊心,小強馬上就顯示出自己的潛在的自信。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是在幼兒和小學階段為最佳年齡段,錯過了這個階段,再想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就很難了。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孩子處於幼兒的發育階段,自控力、辨識力、都處於不成熟時期,父母的引導也最能見到成效。孩子在未出生的時候,就逐漸具有了感覺意識,這種意識一直伴隨他出生。為什麼會有胎教的效果?就是因為人們逐步認識到胎兒是在媽媽懷孕四個月之後就已經開始具有意識了,所以,這個期間的孕婦,一定保持好的心情、充足的營養和適當的活動,一直到孩子健康出生。孩子的意識和智商在出生後發育的很快,這個時候也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溫暖和關愛,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所以,父母不要小視孩子的智商,從幼兒到小學,孩子的智商要遠遠超過父母的智商,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

可以隨意的用謊言欺騙孩子,壓抑孩子的潛質,這是危險的更是錯誤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最好的營養就是關愛而不溺愛、嚴肅而不刻板的循循善誘,用“誇”的教育藝術,把孩子天才的潛力一步步的引導出來!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2、夫妻兩個統一戰線

小強的爸爸同意小強媽媽的建議,並和小強的媽媽達成共識。改變了對孩子的關愛方式,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讓孩子在不斷的挑戰中,慢慢的養成一個自覺主動的好習慣。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夫妻兩個的相互交流與配合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重要一步。

夫妻之間要和諧相處,相互信任與理解,是家庭幸福安康的關鍵。比如說:“孩子想要媽媽抱,如果媽媽不理孩子的話,孩子就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媽媽的注意,最後達到自己的目的。”媽媽為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就沒有搭理他。但是爸爸看不下去了,就放下手裡的活,把孩子抱起來安慰。爸爸對孩子很關心的舉動,卻打破了媽媽教育孩子良苦用心的計劃,媽媽的付出就會付之流水,半途而廢。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所以,夫妻兩個人對孩子的教育要達成共識,並且能夠相互配合不放縱孩子的任性,才能達到對孩子教育的目的。孩子不停的哭鬧,媽媽該如何解決呢?”對孩子的任性哭鬧,作為父母不要理他,等到孩子不哭了,媽媽才開始關注孩子說:“你一哭鬧,媽媽就沒有辦法幫助你了,只要你不哭鬧,學會給媽媽好好的說話,媽媽就知道你很堅強,很懂事,媽媽就越喜歡幫助你,讓你滿意,”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軟懲罰”,媽媽的這種做法讓孩子吸取教訓,慢慢的就會改變任性的不良習慣。媽媽用誇獎和鼓勵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從任性到獨立性的轉變,從而達到培養好習慣的目的。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3、減少對孩子不良關愛習慣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當的話,就會適得其反,造成不良的結果。父母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判斷孩子習慣的好壞呢?首先,父母要有正確的三觀理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只要孩子平常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不違背三觀理念的原則,父母對孩子就可以適當的誇獎和鼓勵。這個時候就是培養孩子心靈純潔高尚品質的關鍵時期,有理想、有追求、有計劃,孩子的這些好品質就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習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卓見成效。如果因為受到委屈,就百般的呵護孩子,以表達對孩子的內疚感,這就背離了對孩子正確三觀理念的培養。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父母該如何做呢?比如:孩子受到委屈,先不要去安慰他,引導孩子說說心裡面怎麼不舒服,如果孩子更加哭鬧任性,就把孩子先放下,不理他,等孩子平靜了,再給孩子說:“你雖然受了委屈,說明你能承受壓力,這是堅強的表現。當你堅強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不算是委屈,而是自我鍛鍊的機會,而這也正是媽媽要誇獎你的原因。如果媽媽越勸你,你越哭,說明你不是堅強的孩子,你讓媽媽很失望。所以媽媽就很傷心,也就不願理你了,你也就得不到媽媽誇獎,你說呢?”只要大人能說的道理,孩子也會明白,就是不明白,他潛意識也知道:“受委屈也不是壞事,是對自己的鍛鍊,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了,”就是在這種正確的引導下,孩子的性情就會隨之改變,這也正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初衷。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4、堅持不懈,效果顯著

掌握了激勵孩子的方法,但是還要長期的堅持下去,才能夠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孩子的教育是用語言、行為、態度、微笑等一點點的影響和積累的,而不是看到孩子有好的表現就放鬆了警惕性,那麼孩子不好的一面就會乘虛而入。惡習容易養成,也最難以改正,就會給父母帶來越來越多的煩惱,給孩子以後的獨立生活留下隱患。好的習慣不好培養,但是一旦成為一種自然行為,惡習也就難以侵入了。父母和孩子的接觸中,孩子也許會給父母耍心眼,父母對此要心知肚明,不要給孩子耍心眼,父母和孩子相互耍心眼,無形中就助長了孩子心機越來越深,心胸越來越狹隘,逐漸失去孩子原有的善良本性。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對於孩子給父母耍心眼的時候,父母要裝作不知道。”孩子看到父母被自己騙了,就有優越感。在孩子很得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要及時給予嚴厲的批評,告訴孩子這不是聰明,這是自作聰明,在別人眼裡就是傻瓜的表現,所以父母對你的行為很失望也很心痛。因為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看做是傻瓜一個,父母臉上也沒有光彩。在不斷的強化提示中,讓孩子慢慢的明白一個道理:“自作聰明是很愚蠢的行為。”這就是父母用正確的三觀理念來引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自己感到很慚愧,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刺激,就再也不敢耍小聰明瞭,這對於孩子以後如何做人做事是一個很關鍵的指導。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父母就要有原則的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誇獎、鼓勵和批評結合使用。誇獎不是讚美,而是一種肯定。對孩子的習慣不斷的進行強化、固定、再強化、再固定的積累和引導,好習慣也就形成了,父母的堅持就是孩子的幸福!

培養孩子好習慣,就一個字,“誇!”

總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長期的、細膩的,做一件事情都需要用心去做,用心去堅持。沒有原則的愛不是愛,是無法彌補的傷害。用實際行動做示範,才能讓孩子的心靈越來越閃現出多彩的智慧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