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經營的本質:如何做好經營分析(權威推薦)

如果把企業的運營比作一輛想要達到預定目標的行駛中的轎車,那麼我們必須瞭解現在的車況,行車的地理位置,有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下一步應該做何操作,在面臨路口時應該選擇什麼方向等等。

現在社會上流傳這樣一個說法,戰略制定不好,但是隻要執行得好,也勝於戰略制定得好,執行得不好。這個說法還很具有魅惑力,所以不少人認為企業幹得不好,一定是中層幹部沒執行好。這就陷入了一種誤區,其實古往今來,所有的集團,所有的組織,對核心領導層尤其是核心領導人的依賴,總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通常所講的戰略執行體系,包含三個體系四個報告,經營計劃體系,預算管理體系,績效管理子體系和經營分析,預算執行,績效合同和戰略評估四個報告,通過三個體系四個報告,滾動的推進戰略的執行,計劃與預算同步,再輔以集團層面的績效管理體系。經營分析作為其中的一環,其重要性怎麼評估都不為過。

什麼是經營分析呢?通常的解釋,經營分析是利用會計核算、統計核算、業務以及其他方面提供的數據信息,採用一定分析方法,依靠計算技術,來分析經濟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從而加強對企業運行情況的把握,監控運行過程的問題,發現商業機會,以便充分挖掘人力、物力、財力和潛力,提高經濟效益的管理過程。由此可見,經營分析工作是一個從數據到信息

再到知識的轉化過程,是一項完整地從技術到管理的活動。我們可以把經營分析活動看成是管理活動的一個部分,管理目標、管理的內容決定了經營分析的內容。或者說,沒有明確的戰略和戰術層面的管理目標,沒有明確的達成管理目標的思路,經營分析就會失去其核心意義。

做好經營分析工作,首先要了解到經營狀態有多方面的屬性,它們就是一個企業核心指標的層層分解,一個企業當前是什麼經營狀態是最基本的信息,但是對許多管理者來說,卻會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屁股決定腦袋。這就需要通過經營分析來了解經營狀態,並通過一些預警指標的設置來提醒不正常的屬性狀態。這就是經營分析的定位功能。其次,瞭解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態後,經營管理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下一步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才能達成預定目標,多數時候,管理者也會面臨信息不全、決策的客觀依據不足、主觀推測因素過大等各種制約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經營分析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原因、並給下一步經營管理決策(選擇適當的經營管理手段)提供客觀的數據支撐的依據,同時反過來又對經營管理手段的執行情況提供定位跟蹤。這就是經營分析的導航功能。

營分析體系有三個基本元素:指標和報表、經營分析報告、經營分析會議。

指標是指那些對業務進行直接反應的基礎信息,最常用的是指標,比如銷售收入、利潤、庫存週轉率、現金週轉等等;除了這些常用的考核指標之外,為更深入的反應業務運作現狀,經營分析體系還包括非考核性指標:比如,人均效益、成本費用率、直銷經銷佔比;這些指標不是經營目標,但是能夠準確反應企業經營質量;報表就是多個指標的彙總:報表不是原始數據的彙總,而是各個指標的彙總對比分析。比如各個區域銷售收入列示在一起,就是一張報表;指標和報表都是以運營的數據為基礎,通過指標和報表,全面反應經營的客觀事實。

分析報告:分析報告就是各種指標和報表按照業務模塊或者專項內容彙總,對數據事實分析基礎上發現各種問題本質。對於經營分析,用數據來一一證明相關經營成果,是非常有說服力的,比如說:全年的經營情況,可以通過曲線圖,一目瞭然的看到那個季度的銷售表現如何,進一步分析,可以找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通過這些數據表現,大膽預測,小心求證,就是一份完美的經營分析報告了。分析報告有兩類:一類是各業務的分析報告,比如:採購分析報告、銷售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財務分析報告等等;一類是綜合性的分析報告:總體的經營分析報告,庫存分析報告、某某事業部或區域的分析報告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報告不是數據的堆積,而是有報告編制責任人對數據做出判斷,如果沒有結論,分析報告就沒有靈魂。分析結論一般就是對業務運作中存在的問題識別和診斷,切忌不疼不癢,陷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分析會議:經營分析會議是組織管理層就分析報告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將解決方法轉變成可以實際操作的行動計劃。分析會議是以行動為導向的,也體現了經營分析會議以決策為導向的本質。如果沒有行動,經營分析體系的價值就無法體現。

通過對經營分析活動的明確,要搞好經營分析工作,必須要從分析人員、經營分析系統建設、分析結果的評估和使用等幾方面下功夫,而不僅僅是經營分析系統建設一個方面。

首先,如果沒有清晰的經營理念、思路和方略,就會象無頭蒼蠅一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經營分析就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是對企業資源的一種浪費。

其次,經營分析不同於做報表,羅列數據,而是從數據到知識的轉化活動,是一項具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工作。要做好經營分析工作,一方面,分析人員要具有相當的業務能力,能深刻理解公司的發展戰略、具有全局的眼光,深刻理解公司各種經營及財務指標的真實內涵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另一方面,要求分析人員要有相當敏捷、嚴密的思維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把握事物本質和關係的能力。

此外,對經營分析工作的輔助支撐也很重要。這主要是對經營分析系統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系統最大程度地在內容上貼近業務需求,另一方面要求系統要便於分析人員使用。經營分析是一個持續性的改進工作。有些人喜歡準備好了再去做一件事情,其背後的邏輯就是那句荼毒已久的雞湯“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然而這是一句屁話,因為這是對神的要求。但凡你還承認自己是個人,這句話就得改成“做了總比不做好,多做總比少做強”。

最後,要對分析結果有恰當的評估和使用。一方面是評估,如果分析報告停留在表象就事論事,而且邏輯不夠嚴謹,使用這樣的分析結果,可能不但不能對公司的發展有益,反而有害。另一方面,一個分析結果再科學再有用,如果不能正確地運用分析的結果,不能正確地指導決策,或者正確的決策不能得到有效地執行,經營分析就失去了其核心的價值,就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甚至也可能產生危害。

失去輝煌的,一定不是市場的原因,一定是企業自己固步自封,自我陶醉,看不到危機,甚至滿足於自己所具有的核心優勢。創造奇蹟的,也不一定是市場的原因,一定是企業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的轉型和調整,時時讓自己具有高度的危機意識。這樣巨大的反差,源於企業自己是否願意做出轉型,併為此付出極大的努力和足夠的熱情。在科技面前,沒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時代會拋棄一切落伍者。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出現?唯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做好日常的經營分析工作。

我們要時刻牢記經營的四個基本元素:顧客價值、合理成本、有效規模、深具人性關懷的贏利。成功的企業從來都關注那些最基本的要素,從來都可以迴歸到基本層面上做努力。(聚合)

經營的本質:如何做好經營分析(權威推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