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圖”、“洛書”的數理是在揭示太陽系的運轉法則嗎?

黃基成


河圖洛書是貫通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橋樑”,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內容。所以,河圖、洛書又被人視為中華文明之源。現在我們所稱的圖書,圖書館源自於此,它的影響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它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西方人認為洛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最本質的東西。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有洛書的一席之地。前蘇聯D.J.斯特洛伊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寫的《數學簡史》,稱洛書縱橫數字圖是“最著名的數學貢獻”。



河圖洛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起源。相傳在七千多年前的遠古伏羲時代,有一種神奇的龍馬揹負著一張神秘的圖,出現於孟水水面上,象徵吉慶,後世稱為“河圖”,也被稱為廣義宇宙圖。河圖中共有五十五個黑白點,代表“天地之數”五十五。其中白點為單數,一、三、五、七、九,代表陽,又代表天,稱為“天數”;黑點為雙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又代表地,稱為地數。天數加起來為二十五;地數加起來為三十。天地之數相加共五十五。因此稱“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一至五為“生數”,六至十為“成數”。表示天生地成。


“五”這個數對於“河圖”特別重要。所以《圖》的核心是“5”,是5個“陰陽對”組成的圖樣。而且每個“陰陽對”的“陰陽點符”數目之差,都是5!


五行之數,五行之“氣”,各有陰陽,總共10“氣”。這10“氣”,就是把一個太陽年分為10個“月”(上古時代稱“日”,當時“日”“月”相通)。


上古時代,先人把一個太陽年分為10個相等的時期,類似今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上古時代的一歲10個相等的時期叫“日”。也就是把一年分為10個“日”。10日曆在中國流傳了一萬四千多年。“10日曆”的每“日”是36天,10“日”共計360天。歲末有5~6天為過年期。


順便指出,與一年10個“月”相應的,還有過把一晝夜10等分的“十辰制”。流傳至今的十二辰制是後來出現的。

五行、十日(月)是《河圖》核心要素,是構成原始曆法的基本框架。

《河圖》的哲學思想是“宇宙五方,萬事萬物負陰而抱陽”。它的基本功能是充當最原始的“太陽曆法”。


《五體啟示錄》裡面有關於上古河圖、洛書的本質說明,初步草稿已完成,目前正在整理中,將全面顛覆你的認知,請保持關注,或許在裡面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五體啟示錄


神秘的河圖洛書到底是什麼?相傳遠古時期,黃河中出現一馬頭龍身的神獸---龍馬,龍馬揹負河圖,伏羲氏根據河圖推演了八卦。大禹在治理洛水時,見到一隻神龜,揹負玉版,上刻洛書,大禹從洛書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治服了洪水,劃天下為九洲。“河圖洛書”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是我們祖先心靈思維的最高成就。河圖洛書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是上古的天文曆法。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前者為天道,後者為地道,人道在其中,自然“仰觀”為第一要義。

天文研究,第一研究對象是太陽,第二是月亮,第三是北斗星,觀測對象還有二十八宿,金木水火土五星,但前三位是日月與北斗,在上古先民那裡,最重要的是觀察頭頂上的日月交輝與七星連珠。觀測的是天文,量化的是數字,天文的量化即是曆法。天文學實乃中華大地上的第一學,曆法實乃中華大地上的第一法。天文曆法是在文字之前出現的,是用抽象符號表達的。以太陽為座標形成了太陽曆,十月太陽曆是用洛書表達的。以太陽月亮北斗為座標形成了十二月陰陽合曆,陰陽合曆是用河圖表達的。這就是中華大地第一學“河圖洛書”。

河圖的佈局是四面而五方的結構,對“5”數非常器重,是陰陽五行的“五行”之源。洛書的佈局則是八向而九宮的結構。洛書用了“9”個自然數,“9”種點符編碼,整體佈局呈“9”宮格結構,表明《書》更注重“9”這個數。換言之,洛書以“九”為單位地不斷循環。“九九歸一”也是源自洛書的一個成語。“九”是最大的意思。數目大到“九”時,就該進一位,再從“一”計數。珠算也遵循這個原則。

洛書由奇偶之數組成,具體圖形為: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五居中央。一三九七,四個奇數分居四方;二四六八,四個偶數分居四隅。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曆。一個奇數代表一季(行)72天,每個偶數代表18天,四個偶數代表72天,五季共360天。五居中央統領四方。所謂十月太陽曆,是以太陽為座標制定出的,是一年分五季十個月的歷法。一月36天,一年360天,剩餘5-6天,不計入月,用於大小兩個年節。冬至過大年,夏至過小年。大年過3天,小年過2天,閏年大小年均過3天。苗族古歷,就是冬至過大年,夏至過小年。至今我所出生與成長的粵語方言區,民諺依然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洛書中1至9的數字之和為10,5為中間數,因此居中。每個奇數與偶數,其實都暗含了其對位的暗數(以恆數10來相減),因此可以我手繪圖表來說明,洛書九宮格中的左下“八”暗含了“二”。因此,可以定“一”定為曆法中的冬至。從冬至“一”到立春“二”到春分“三”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一”是冬至呢?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所以把冬至當作年週期、大自然氣運週期、萬物生長週期的真正起點。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陰的六根陰爻的最下面一根已變成陽爻,所以冬至又稱作“一陽生”,也即一陽來複。所謂“冬至陽生春又來”,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為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節日。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九”過後就立春,也即“三陽開泰”,萬象更新,冬去春來。

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夏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春分與秋分則為白晝與黑夜完全平分、晝夜時間長短相等的一天,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也是四個重要的節日,這八個節日是最古老的,遠比我們現在用的二十四節氣要古老。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從上古的洛書中就可以看出來。洛書把一歲的時間分為四時八節,洛書以1到9的數字來編碼,卻隱含了“10”這個數。不難發現,洛書編碼中的陽十字線或陰十字線兩端的點符數之和,都是“10”數。隱含“10”數,卻不用10個點符的編碼,是洛書的高明之處,它既主張一歲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又不否定一歲10日(月),每日36天的歷則。是典型的十月太陽曆,在曆法上更具有本源性,八卦就是從中孕育誕生,也可以說我們後世才有圓形的太極圖,上古時期的天文考察,最初是四方天井文化(挖出一個方形地坑進行天文觀測,從而有了中、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這九個方位

),也即是一個方形太極圖。

綜上所述,“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的史前先祖,為了認知天文曆法、自然規律而構建的符號、數字模型,是其認知並用以解釋天地萬物變化規律的工具和方法,也必然成為當時治國理政,創建中華文明時所遵循的準繩和依據,如此才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傳·繫辭上》)以及“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論語·子罕》)的慨嘆,故而稱其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之源。“河圖洛書”的數字結構,是在太陽為天文背景下建立的以時間、空間、序列、節律為基本要素的模型,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西安交大黎荔


別扯淡了,兩幅圖搞得神神秘秘的,吹捧上了天。從裡邊牽強附會解釋出的東西,毫無意義。

大家知道河圖洛書出自宋朝華山道士陳摶老祖。當時並沒有過多的給予解釋,後人牽強附會給他找了個老祖宗,也就是現在所謂河洛學所說,什麼河出圖聖人則之,牽扯到伏羲時代。之所以說所謂的河洛學,就是一個打著研究古文化的偽科學研究機構。說的神乎其神的,看能不能算出來黃河哪一年發大水?先讓自己逃了命再說。

所謂的河圖洛書,其與周易、道德經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的東西。可是所謂的河洛學偏偏要將周易與道德經的一些思想,牽強附會成周易與道德經緣起晚他們千年,出自華山河圖洛書,這難道不是一個笑話嗎?

在此我敢說,你列出任何一組數列,你將他還原成二進制,在牽強附會到周易上,再從周易解釋出你這串數字的奧秘。對了,現在你就是聖人了。掌握了所謂的河洛學的研究方法,拿起筆,隨便寫吧,聖人就是你!掌握足夠的資料自然界總有它對應的地方。至於對科學的貢獻,對人類進步的貢獻,還是開頭兩個字扯淡。

本人崇尚古典文化,也認為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從古到今有哪幾個成名的大家來研究所謂的河洛學。你又何曾聽說過哪個濟世之才靠的是河洛學來定國安邦。

熱愛古典文化但是良莠必分,比如唐代魏徵編寫《群書治要》連《周易》也是隻選取了部分內容,這才是一個嚴謹的學者,這才是一個濟世的大才。

讓那些把河洛圖書吹上天的見鬼去吧,與其玩這些數字遊戲,真不如去研究一下艾略特波浪理論,比所謂的河圖洛書要科學的多。


長安見聞錄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曰: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論語》子曰:鳳烏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子曰儘管不同,但也說明,孔子沒見過河圖洛書什麼模樣。

孔子《易傳》解八卦: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即,聖人根據河圖洛書畫出八卦。不過,這與《易傳》另幾個說法相矛盾,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用大衍之數五十根蓍草演算出八卦。觀烏獸之紋畫出八卦。

河圖,洛書,直到宋代才出現。黃河裡跳出一匹馬,馬背上刻著符號,河圖。洛水裡爬出一隻龜,龜殼上刻著符號,洛書。如此鬼怪之事,古人也許有人相信,現代人竟然也相信,就令人不可思議了。

對此,章太炎有考證:

是漢人雖說《河圖》《洛書》,卻未言河、書為何象。宋人說《易》,創為河洛及先天八卦圖,朱晦庵《易本義》亦列此圖。其實先天圖書荒唐悠謬,要當以左道視之,等之天師一流可矣。

道教為爭話語權,只承認伏羲《易》,後人稱之先天八卦。

河圖、洛書,都是道教畫的,驅邪鎮妖的符籙。


趙日金141


河圖,洛書是一種點“象”,(易經卦爻則是線象)象徵能量在先後天情況下結構分佈的狀態,其“數”字分佈則是無聲的語言把結構分佈的規律道了出來。故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合成一體的“象數”思維乃產生了!

河圖中心的15數乃是銀河系中心凝聚為黑洞成因的表象。洛書中心的5數與其外圍40數形成的結構關係則是太陽系白洞噴發的表現。

一黑洞,一白洞乃是太極宇宙運動陰陽的兩個側面。陽極轉陰,左旋生成黑洞凝聚緻密。陰極轉陽右旋形成白洞噴發輻射。

總而言之河圖洛書是宇宙先後天能量結構分佈及運動信息表象!


易境2


數字神秘主義是一種迷信,或者說只是一種臆想。當然了,這個評價不是“徹底否定”,而是說,它僅僅是在許多民族的古代都出現過的一種錯誤思考方式,古人想錯了。

想錯了,就不應該這麼想嗎?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其實也未必。我們總是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歷史上就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神秘主義,讓人們堅持不懈的去觀察這個世界,探索宇宙,最終才走出了神秘主義的泥坑,走向了正確的方向。

比如說,中國人以為又把奇數(讀JiShu,就是質數)又叫做陽數。把皇帝叫做九五之尊,因為九和五都是陽數,一個是最大的,又是中間的。可是呢,在古希臘那邊,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跟我們正好相反呢,他認為1代筆女人,2代表男人。哈哈,反正這種都是你是大哥,你說了算。

河圖洛書是中國術數之學的發源,一個是從數字1到9,另一個是從數字1到10,它們排列成了具有數學意義的圖形。但我們要注意啊,實際上這些圖形並不重要,數字和數字的排列才是主要的目的。你用幾個點來表示幾,這實際上暗示了人類最初計數法的起源。

河圖,中間是5、10,下面是1、6,上面是2、7,左邊是3、8,右邊是4、9,每一組內差值是5。12345,6789十都用上了。

洛書,是一個“幻方”magic square,即其縱橫和對角線數字相加都是相等,在這個裡面等於15。

我們要注意到的是,人的想象能力是非常發達的。比如說我們想象出來了,從來不存在的鬼神。古人希望通過巫術來掌控鬼神,至少可以討好神靈,驅趕惡鬼。巫術裡後來也包含了一些數學。因為數字好像能夠對這個世界給出一些解釋,尤其是關於時間曆法這些顯著重複的現象。在西安的一座元朝王府遺址的地基之下,就出土了一個更高階的幻方,顯然那一位王爺希望這個幻方里的魔力能夠保佑他的王府和家人。當然啦,這位王爺自己見到了這個王府的敗亡。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就像世界其他古代民族的幼稚時代一樣,把數字看成有神秘魔力的。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幼稚的錯誤。後來只有打破了這些錯誤,我們才能發展出來對這個世界進行更加客觀解釋的自然科學。

實際上在明朝晚期時,徐光啟曾經非常激烈的批評說,正是因為中國古代術數之學,也就是對數字非常迷信,導致中國數學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很多原本的數學見解都丟失了。所以徐光啟的主張,要向西方科學學習,親自翻譯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前六卷,希望讓中國的數學也能夠與世界接軌。

有很多人至今仍然沉迷於這些幼稚的數字遊戲裡,並且聲稱這些簡單的數字裡藏著多麼多麼深奧的秘密。我就奇怪了在科學家做出這些科學發現之前,那些搞術數之學的人都哪去了?為什麼他們不提前做出這些科學發現來,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並且投入到手術之前的懷抱裡呢?

所以歷史上已經顯示了,這些簡單幼稚的數字之學,只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對世界提出了一種幼稚的解釋,而且啥都說明不了。

所以說河圖洛書也好,幻方也好,還是畢達哥拉斯的各種學說也好,他們都有作為歷史的文化遺產進行保留的價值。但是如果我們要追問宇宙的真相,追問我們周圍這個世界的真相,必須首先消除這些迷信的思想,學會用科學來看對看待任何問題。


松鼠老孫


我家鄉山海關也有巖刻從早到晚觀側天體變化圖案



用戶6792148995658


河圖有關係,洛書九宮不是。

河圖和北斗,二十八星宿有關係,洛書是是把他們之間的關係合理排序,應用到有關應用上的。


飛翔我心5238


不是。紋為道顯,河圖的河字取道不息無終無窮之意,河圖是人道的道圖。內經之用河圖揭示人道返先天的途徑。洛書修改了河圖神數的位置和分佈位取類性質,洛書是後天為用。

河圖是天人合一的先天道圖。河圖顯天人合一之道,正看是人體合四季的氣機循環圖,左升右降一也是陽升陰降,四季為春夏秋冬,人體養生也循四季變化升降之用。河圖倒看是地理分佈圖,以氣機的天人合一調地理環境的飲食,保精全神成天人之道。河圖是內經的基礎,也是五運六氣的基礎,《三皇內經》以河圖為基礎論道。

太陽系運轉法則,對人類顯示為星像,以星觀天執人道。河圖被人定的天干沒問題,地支在河圖裡沒定,後天卦設的地支有問題。我還沒有研究到這來,忙著解河圖解內經框架。


節度使95


正確地說巜河圖》、《洛書》是反映太陽系和半人馬西蜀塵裹質體九大恆星系統的對應關係。十個白圈代表十個恆星,十個黑點代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及月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