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簡介:

《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硬黃紙本,行草書,是東晉王羲之等七人十帖的唐摹書法精品,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宋代《秘閣續帖》、明代華夏《真賞齋帖》、文徵明《停雲館帖》、王肯堂《鬱岡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錄。 其中以真賞齋為精刻而有名。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關於唐摹本:


古代摹書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先勾後填;第二種,不勾徑自影寫;第三種,勾摹兼臨寫後加以修飾。摹本又稱為拓本,把紙或絹覆在真跡上,用光照明,雙勾填墨而製成的副本,如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這樣的唐摹本又有“響拓”和“硬黃”之說。所謂“響拓”,就是人處於暗室之中,將紙覆在帖上再鋪於窗洞上,藉助室外光線透射摹寫,俗稱“影書”或“影覆”。唐代“弘文館”設有專門摹拓書法的人員,如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湯普徹等。故宮博物院藏神龍本《蘭亭序》即出自馮承素之手。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日本學家表立雲認為《萬歲通天帖》是“並行線拓”。表立雲於1988年在遼寧省博物館觀覽《萬歲通天帖》時,使用放大鏡對其細部進行了觀察,發現此帖並非為人們一直認為的“雙鉤填墨法”,而是很細的墨線十分精心地排列出來的。尤其《尊體安和帖》(《翁尊體帖》)、《一日無申帖》(《喉痛帖》)中,筆畫間大的飛白處,一根根細線齊整排列的樣子斷然明瞭。因為此法和雙鉤填墨法不近相同,表立雲稱其為“並行線拓”。這一方法近似於古代肖像畫中毛髮的畫法。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王羲之《萬歲通天貼》唐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