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简介: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硬黄纸本,行草书,是东晋王羲之等七人十帖的唐摹书法精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 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关于唐摹本:


古代摹书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先勾后填;第二种,不勾径自影写;第三种,勾摹兼临写后加以修饰。摹本又称为拓本,把纸或绢覆在真迹上,用光照明,双勾填墨而制成的副本,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这样的唐摹本又有“响拓”和“硬黄”之说。所谓“响拓”,就是人处于暗室之中,将纸覆在帖上再铺于窗洞上,借助室外光线透射摹写,俗称“影书”或“影覆”。唐代“弘文馆”设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如冯承素、诸葛贞、韩道政、汤普彻等。故宫博物院藏神龙本《兰亭序》即出自冯承素之手。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日本学家表立云认为《万岁通天帖》是“并行线拓”。表立云于1988年在辽宁省博物馆观览《万岁通天帖》时,使用放大镜对其细部进行了观察,发现此帖并非为人们一直认为的“双钩填墨法”,而是很细的墨线十分精心地排列出来的。尤其《尊体安和帖》(《翁尊体帖》)、《一日无申帖》(《喉痛帖》)中,笔画间大的飞白处,一根根细线齐整排列的样子断然明了。因为此法和双钩填墨法不近相同,表立云称其为“并行线拓”。这一方法近似于古代肖像画中毛发的画法。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王羲之《万岁通天贴》唐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