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為西漢發展立下豐功偉績,親手指揮一個帝國崛起。漢武帝走向皇帝的路上也是困難重重。漢武帝受封太子時只有七歲,七歲的漢武帝估計還懵懂,不知道在他的太子之位後有多少人的心血。

漢武帝能當上太子我們一開始想到的就是他的母親王夫人和館陶公主的運作,但是在漢武帝當上太子以及成為皇帝后能夠一帆風順,還是離不開他的父親漢景帝的殫精竭慮。漢景帝給漢武帝的為帝之路上掃清了不少障礙。

一、殺廢太子

漢景帝絕對是一位精明決斷的皇帝,天下在他的手中猶如一盤大棋,景帝在裡面默默操作,就是為了沒有人能夠制約劉徹。這第一個威脅,就是廢太子劉榮。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劉榮他在太子角逐之路上是一個犧牲品,他被廢掉錯誤不在他,完全是因為母親慄姬目光短淺的緣故。但是如果劉榮能夠在被廢之後低調做人,還是能夠保住一命的,但是劉榮最後結局是自殺。劉榮從被廢到自殺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1. 劉榮犯錯

劉榮成為廢太子之後,改封為臨江王。劉榮的母親慄姬在他被廢之後不久就去世了,母族的親戚也被殺掉了。這樣情況下劉榮應該小心翼翼的生活,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劉榮母族的親戚被殺,景帝也不再重視他,說明劉榮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了,劉榮現在是形單影隻,只能低調。

第二,劉榮的身份是特殊的,他是廢太子,之前當過太子的,和其餘諸侯王不一樣。其餘諸侯王沒有當過太子,他們既沒有野心也沒有大臣支持,對劉徹沒有威脅。但是劉榮身為廢太子,朝中有大臣支持過,並且劉榮本人是不是甘心被廢也不確定。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劉榮的這個特殊身份已經讓景帝擔心了,沒想到劉榮自己還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被盯上,居然在封國擴建宮殿,一直擴建到宗廟高牆外的短垣。劉榮這樣不自重,景帝有了機會,於是徵召他覲見。劉榮的故事進行到這,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劉榮實在和他的母親慄姬一樣不小心。

他的母親慄姬就是因為覺得劉榮太子之位已經坐牢了,所以肆無忌憚的得罪館陶公主,讓王夫人有了可乘之機。所以說,慄姬根本沒有意識到儲君之爭原本就是腥風血雨的,再看她的兒子劉榮,劉榮也覺得自己就算不是太子,但是依舊是皇子,身份尊貴,又擴建宮殿侵犯宗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被景帝盯了好久。從這一點上,母子二人的心思都比較簡單。

劉榮被召見進京的時候,車輦的軸槓被壓斷,車子報廢了,臨江的百姓都覺得這是不好的徵兆,紛紛流淚說國王不能回來了。

劉榮來到京城,景帝派中尉郅都審訊他。其實景帝為什麼單單派郅都來審問,是有景帝的道理的。我們可以瞭解一下郅都是個什麼樣的人。

2. 公正郅都

郅都是景帝時代的中郎將,為人直言敢諫,從不低頭。有一件事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郅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一次景帝到上林苑,身旁有郅都和賈姬跟隨。

賈姬是景帝非常寵愛的一位寵妃,從景帝帶她去上林苑就能看出。路上賈姬去如廁,身後有一隻野豬突然闖進來。野豬可是兇猛無比的野獸,搞不好會殺死人,景帝見狀馬上讓郅都前去營救賈姬。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郅都的反應是什麼呢?他裝作沒看到景帝的眼神示意,不去營救。景帝生氣,只能拿著武器自己去救人。這時郅都突然跪在景帝面前,說:“即使失去了一個姬妾,還會有千千萬萬的姬妾進宮,不值得陛下去救。即使陛下看輕自己,也要為天下和太后著想。”景帝聽從郅都的話,沒有前去。後來野豬自己出來,賈姬也平安無事,只是虛驚一場。

從此事能夠看出郅都這個人是非常公正的,不怕事。而且他對景帝是十分忠誠的,他只為景帝著想,別人一概不管。正是因為這樣景帝才十分信任郅都,所以派郅都去審理臨江王一事。景帝明白,郅都處理這件事,絕對不會偏袒劉榮。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果然,劉榮在中尉府受審問的時候,想要得到紙筆給景帝寫信認錯,但是郅都拒絕,還是魏其候派人悄悄給劉榮送去紙筆。劉榮給景帝寫完謝罪的信之後,就自殺了。

3. 景帝與竇太后的反應

劉榮死後,一定有兩個人是有反應的,這兩位就是他的至親,漢景帝與竇太后。劉榮死了,祖母竇太后和父親漢景帝一定是悲傷的,但是隻有竇太后十分悲傷,甚至發怒,想要把郅都殺死,還是景帝保下了郅都,讓郅都免官回家。

過後,景帝還派使者拿著符節任命郅都為雁門太守。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相比於竇太后的激烈反應,漢景帝的態度其實有一點奇怪,劉榮是他的兒子,他應該和竇太后一樣傷心,但是卻無動於衷,甚至還保下了郅都。如果景帝一開始就不想讓劉榮活著的話,那麼景帝的反應也就不奇怪了。

看景帝對郅都的態度,不僅沒有責怪他,還將他安排為雁門太守,足以說明景帝對郅都的信任。郅都是對景帝非常忠誠的,所以景帝派郅都審理劉榮,以郅都的性格,劉榮是絕對不會活下來。景帝想讓劉榮死,所以安排郅都審理在合適不過,而且景帝讓郅都去雁門上任,郅都也一定會根據情況如實處理事情。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景帝為了劉徹上位之後劉榮不會威脅到他,所以乾脆直接逼死劉榮,還派了自己最信任的人去審理,足以表明景帝此人的心思深沉,出手果斷,甚至有一點點冷漠。那麼景帝既然要為劉徹清理障礙,除了劉榮,肯定還有別人,這個人就是周亞夫。

二、殺周亞夫

周亞夫是漢朝的大功臣,但是缺點就是周亞夫太不受控制。周亞夫在領軍治兵上有很高的才華,但是他太不會做人。

在七國之亂中,吳國攻打梁國,梁王讓周亞夫派兵增援,周亞夫不同意,只是趁此機會斷了吳楚的糧道,才得以平定戰亂。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周亞夫做事從來不看事情更深層次原因,雖然周亞夫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卻將梁王置於危險境地。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梁王是漢景帝的親弟弟,是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周亞夫只想著作戰能夠成功,卻忽略了得罪梁王的下場。後果就是梁王總是在竇太后和景帝身邊說周亞夫的壞話,久而久之,景帝對周亞夫的印象就沒有那麼好了。在廢太子的事情上,周亞夫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1. 反對廢黜太子

在景帝要廢掉劉榮的時候,有一些大臣是反對的,其中就有周亞夫。周亞夫認為太子並沒有什麼過錯,而且太子是國之根本,廢立都是大事,不能隨便廢黜。但是周亞夫還是隻看到了表面,就是太子沒有犯錯,卻沒有看到根本。

問題根本不在於太子是否犯錯,而是在於景帝對太子之母慄姬失望,景帝怕慄姬與朝中大臣勾結,將來出現干政的局面,所以執意要將太子廢掉。周亞夫沒有明白景帝心意,只是一個勁反對廢黜太子,景帝自然要將周亞夫劃入太子陣營。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周亞夫功高蓋主,手握大權,這樣有本事的人是支持廢太子的,必然會對劉徹有威脅,所以景帝想要幫劉徹除掉這個障礙。除了這件事,周亞夫還觸到了景帝的逆鱗。

2. 處處反對景帝

周亞夫對皇權制約太大,景帝要廢黜太子,周亞夫反對;太后想要封皇后的哥哥為侯,周亞夫也反對;景帝想要封匈奴將軍為侯,周亞夫還反對。周亞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景帝,早就讓景帝心裡不痛快了,這樣不受控制的人,又支持廢太子,肯定不能留。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有一次,景帝設宴把周亞夫叫來。周亞夫入座後,發現座位上有一大塊肉,但是沒有餐具。這是景帝的一個下馬威,也是對周亞夫的一個試探。

如果周亞夫能夠在這件事上服個軟,可能景帝就會放過他,但是之前我們講到,周亞夫此人做事從來不剖析深層原因,不去想這件事做了之後會為自己帶來什麼。周亞夫根本不知道景帝已經在試探他了,依舊我行我素,直接向景帝道歉告辭,頭也不回的走掉。景帝心中已經瞭然“這個人根本不能為太子做事!”

劉徹艱難受封太子,景帝清障為保平安,分析景帝清掃劉徹後顧之憂

景帝知道周亞夫此人留不得了,終於,周亞夫的兒子為了置辦周亞夫身後之事,買進了五百甲盾。這是一種違法的行為,而且周亞夫兒子沒有給工人工錢,就被工人告發了。景帝生氣道:“這個人我不能再用了!”其實不僅是景帝自己不用,在景帝心中,劉徹也用不了了。最後,周亞夫在獄中絕食而死。

總結

縱觀西漢,漢武帝閃閃發光,我們常規的忽略了漢景帝,實際上如果沒有漢景帝的支持,漢武帝在太子期間不會這樣沒有威脅,在登上帝位後也不會一帆風順。

漢景帝是一位很精明的皇帝,從漢武帝被立為太子時他就在其中操縱一切。漢景帝不論是在處理周亞夫還是在處理劉榮的事情中,都顯示出了非常的手段,下手準確迅速,為漢武帝之後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