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排名不分先後

徐達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徐達,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農家出身,性情剛毅,不甘屈居人下,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授為太傅、中書右丞相,後封魏國公

白起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白起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於用兵,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前,長平之戰,他用少數的小兵戰勝了對方比他多三倍的人數,不僅戰勝趙幾十萬的人員,更讓趙國走上了毀滅的道路。這樣一代戰神只可惜最後也落下一個,賜劍命其自刎

薛仁貴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 ,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李靖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李靖儀表魁偉,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師,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即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霍去病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霍去病憑著一身虎膽,獨自率800騎兵,遠離主力幾百裡襲擊敵人,斬俘匈奴軍幾千人。漢武帝發現霍去病是個難得的將才,遂破格封其為冠軍侯,放手讓其領兵作戰,使之一躍成為當時僅次於衛青的青年統帥(前121年)漢武帝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令其率領1萬騎兵,反攻進迫河西的匈奴軍,決心以強有力的騎兵部隊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長安側翼威脅。年僅20歲的霍去病接受任務後,立即出發。他率軍穿過烏鞘嶺,跨過狐奴河,一路猛衝猛殺,超越焉耆山千餘里,殺死匈奴盧胡王、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共殲敵8900多人。漢武帝為了擴大戰果徹底消滅河西匈奴軍派霍去病和公孫敖由北地分道出發後,公孫敖由於迷失方向未能參加作戰。霍去病按預訂計劃繼續前進,在無後方支援和其它部隊配合的情況下深入匈奴軍側後2000餘里在祁連山麓與渾邪王、休屠王的軍隊展開激戰,獲得大勝。單恆王、酋塗王等2500人投降,俘虜王子、相國、將軍、都尉等百餘人,共殲敵約3萬餘人。只可惜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僅24歲

衛青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岳飛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岳飛於北宋末年,三投戎報效祖國,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韓信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

吳起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吳起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吳起投奔楚國後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後遭射殺,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

孫武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孫武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吳楚大戰,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項羽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屢屢大破劉邦。經典故事有(破釜沉舟)鉅鹿之戰時,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項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項羽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的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鴻門宴)范增勸項羽殺劉邦所擺的一場宴會。(霸王別姬)項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項羽左右,但項羽要率領精騎準備突圍,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與項羽淚別。(作壁上觀)由章邯帶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圍攻趙國於鉅鹿時,趙王派人向各地諸侯求救,雖然各地諸侯都有引兵前來,但是都懼怕秦軍的強躲在自軍修築的壁壘裡不敢出來,與秦軍長久相持,但不能解鉅鹿之圍。項羽率領英布、蒲將軍等幾萬楚軍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時,諸侯還是隻敢躲在壁壘裡觀看,直到項羽殺敗秦軍之後,諸侯才敢從壁壘裡出來。作壁上觀現指讓自己置身事外,不協助任何一方。(錦衣夜行)項羽率軍破咸陽之後,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想回去,就說:“富貴不回故鄉,就像是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誰能知道呢?”(沐猴而冠)項羽攻佔並燒燬咸陽之後,想要東歸彭城。韓生聽到後說:“人說楚國人像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羽聽見這話,便把韓生扔進鍋裡煮死了。等

班超


中國歷史上十二位大名鼎鼎的將軍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