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怕犯錯的孩子膽小唯唯諾諾,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面對失敗?

只是默默為你傷心


想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就必須讓孩子體會到,犯錯誤並不丟臉,相反它是我們每個人成長和學習的大好機會。而孩子受到情感認知發展的限制,無法一下子體會,所以只有通過大人的引導和示範,積極參與和訓練,讓孩子從自身的經驗中一點一點體會,並最終內化。

1.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勇於嘗試。家長要保證,不要在中途試圖干涉,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難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手。比如小寶(3歲半)答應我他要自己把滑板車🛴搬到6樓。中途累得直喘大氣,爬起樓來顫顫巍巍,看著他的小身板抱著這麼大一個滑板車,我有幾次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母愛。最後,小寶成功了。他非常滿足地看著我。

2.大人以身作則,同孩子分享關於失敗以後的感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到東西。孩子爸爸有段時間工作很不順利,績效考核很差,跟領導也有矛盾,找新工作也不順利。那段時間孩子爸爸壓力很大,心情也很鬱悶,自然親子關係也受影響。我就如實跟大寶解釋了爸爸目前的狀況。後來半年後,孩子爸爸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升職加薪,還得到了“優秀員工”的稱號。當年,那半年孩子爸爸的努力是相當辛苦的,每晚都很晚回來,孩子也都看在眼裡。孩子爸爸對大寶說“爸爸前段時間感覺很失敗,心情不太好,但爸爸並沒有放棄努力,而是更加努力的工作,現在爸爸成功了,終於實現了目標。”我專門準備了蛋糕,慶祝孩子爸爸的成功,大寶很開心地說“爸爸很棒!”

3.孩子失敗後,或者犯錯後,千萬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或者當著別人貶低自己孩子。讓孩子對失敗有一顆平常心,首先父母自己先做到。“人家都得了獎狀,你怎麼沒得?”“都跟你說了,做題時要細心,細心,怎麼還錯呢?”多鼓勵發現孩子的優點,跟孩子一起找出失敗的原因,或者防止錯誤再發生的方法,用愛和包容跟孩子一起面對。大寶因為自己沒得到獎狀,心裡悶悶不樂。我跟他說“沒得獎狀並不代表你就不優秀,你在媽媽眼裡是最棒的。媽媽知道你現在心裡很失望,這很正常。如果你也想得到獎狀,那我們看看自己哪些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繼續加油!”後來的一個學期,大寶得了三張獎狀,他很自豪地拿給我。

4.通過繪本故事來傳遞“不怕輸”“不怕犯錯”的理念。孩子喜歡故事,因此很多大道理通過書本可能更容易被理解。大寶三歲時幹什麼事兒都要“第一”,不是第一就開始難受。後來我買了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繪本,比如《輸不起的莎莉》,他很喜歡看,也很受影響。

總的來說,孩子怕犯錯,怕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無意之間傳遞給孩子一種“成功至上,失敗可恥”的理念。比如,我們看一場球賽時可能會說“這支球隊水平這麼爛也敢上場,丟死人啦!”“唱那麼難聽,還好意思來參加比賽!”孩子在這種環境下薰陶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一股求勝心切,不能輸的心態。

孩子犯錯或失敗後,應該得到更多父母的愛,包容和理解,而不是嘲諷。這樣的孩子才會擁有一顆正確面對失敗的健康心態。





大崽子小崽子


很多孩子面對挑戰的時候,特別容易的放棄,事實上我們會發現,“挑戰”是一個帶有積極意義意味的詞,大部分人都願意嘗試自我挑戰,包括孩子,也包括上面的孩子東東。

面對自我挑戰,有的孩子內心篤定,不輕言放棄,直到實現目標為止;但是,有的孩子卻非常容易的放棄,他可能會選擇放棄繼續挑戰;有的孩子不但會對自己發脾氣,也會對身邊的大人發脾氣。

面對挑戰,孩子們這些不一樣的反應,是孩子是由孩子天生的氣質所決定嗎?難道是不能改變了嗎?答案是:不是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不願意接受挑戰的原因。

第一點,也是最直觀的,就是孩子壓根就不喜歡做那件事情

如果孩子真的不願意做那件事情,作為家長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不能夠把自己主觀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比如說,家長們給孩子報的的一些興趣班,要是孩子們真的不喜歡,家長們就不要強迫,大可以不報,或者再為孩子找其他的興趣。比如說,學校佈置的一些作業,即便是孩子不喜歡,畏難,那麼家長也需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積極地去做。

第二點,既然是挑戰,也就意味著和孩子當下的能力是不相匹配的,有的孩子想要放棄也是自然的

原因很簡單,孩子如果去做,他就害怕失敗,而且一旦失敗,他又擔心別人可能會嘲笑他,所以在嘗試之前,他就決定放棄了,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的話呢,我們可以嘗試著培養孩子的想法,帶領孩子從多個一個角度來思考。

國外有一個兒童心理學家斯坦納,他提出孩子在天生氣質上,有的孩子相對於偏向於執拗的,不太容易變通,有的孩子的話,他是樂於在變化中成長的。

性格偏向於執拗的這些孩子,他們總會覺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是比不過人家的,所以他覺得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還不如放棄,他們面對挑戰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做容易的事情。而樂於在變化中成長的那部分孩子,他們會覺得越是有挑戰的東西,他們就越能夠使自己變的聰明,所以即便是他們遇到了挫折,他們也是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行改善的。

人們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孩子,家長是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去改變呢?不是的!我們其實可以嘗試從以下3個方面著將這些性格氣質相對偏向於避重就輕的孩子,培養成為成長型心態的孩子。

孩子不自信?怕失敗?對孩子說“加油,你不可以輸”是沒用的

首先:是家長的信念

孩子們的信念很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家長的言語的影響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實驗,被我們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通過教師的言語,行為,平時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隨機抽取的學生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實驗前被告知是好學生的人,在跟蹤測試裡按著老師的暗示真的變得越來越好,而相反,被告知品行等不佳的學生,也按照這老師的暗示發生了變化。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有著什麼樣的信念,對塑造孩子的個性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僅如此,在《如何規劃你的一年》這本書中,也提到了“信念”這個詞,它說到,不光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每個人對自己不同的信念也會造就不同的自己。比如說,我覺得我自己是可以瘦下來的,然後奔著這個目標,我每天堅持鍛鍊,三個月後,我發現自己真的瘦了10斤,我們會發現,除了堅持,信念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其次,家長需要改變讚賞孩子的方式

如果,孩子在寒假裡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正本數學書預習完了,作為家長應該怎麼樣去誇他呢?是直接誇他“哇,你真棒”呢,還是去誇他“完成這件事情,對你來講難度這麼大,你能堅持做,做了這麼長的時間,而且那麼的用心,媽媽真佩服你”呢,大家會在這兩個當中選哪一個呢?我相信當然是後者啦。

又比如,大班的小林在畫畫的時候,突然間把蠟筆塗到了外面,怎麼也擦不乾淨,所以他特別的懊惱,開始對自己和爸爸媽媽發脾氣,看到這樣的情況,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樣說呢,是說“沒關係,沒關係,下次再畫過”嗎,還是說“你特別不希望把“小紅”跑出去,因為這樣看起來你覺得不舒服”呢。我想,當然是後者,先對孩子進行共情了。

再次,可以嘗試著鼓勵孩子們自我挑戰

比如說,每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讓孩子不要嘗試先求助最容易的方法,而是去找最困難的方法,但是卻最能夠給孩子帶來成就感的方法。

比如說,孩子答應給全家人做一頓飯,但是思前想後,他只會做一個蛋炒飯,怎麼辦呢?第一個方法的話,就是直接讓孩子做一個蛋炒飯,但是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問一下孩子,除了蛋炒飯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讓餐桌更美味一點呢,我相信孩子可能會說,那麼我再做一個番茄炒蛋吧,或者可樂雞翅什麼的。只要孩子能夠這樣子做,事實上他是對自己進行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挑戰。

當孩子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給予適度的幫助,但是不要插手過多,等做菜做完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予鼓勵,也可以是一個美美享受的表情,甚至是一個的擁抱。相信孩子可以從這裡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的喜悅的。


Mr禾


我也兩個孩子的父親,談談我的體會。

也許我不是一個很合格的父親,因為每個人🉐️成長都離不開自己的時代背景,像我們父輩那時國家一窮二白,而且是農村,可想而知生活的艱辛,等到我們80後這一代,改革開放時代發展……都離不開自己🉐️原生家庭,父母如何關係到孩子如何,好的父母比好的老師還重要,所以,當這個問題出來的時候,我感覺身為父親🉐️喲,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怎樣面對,我的態度就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提高自己🉐️品德,理解孩子🉐️難處,站在孩子🉐️角度看待問題,這當中,首先自己面對失敗的時候是怎樣?就給孩子講講,不氣餒是最起碼的,信任孩子,鼓勵孩子這也很重要,然後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給孩子分析一下,然後抱抱她……給她愛❤️力量信心,願每個家長努力提高自己,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加油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