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怕犯错的孩子胆小唯唯诺诺,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面对失败?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想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就必须让孩子体会到,犯错误并不丢脸,相反它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大好机会。而孩子受到情感认知发展的限制,无法一下子体会,所以只有通过大人的引导和示范,积极参与和训练,让孩子从自身的经验中一点一点体会,并最终内化。

1.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勇于尝试。家长要保证,不要在中途试图干涉,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难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手。比如小宝(3岁半)答应我他要自己把滑板车🛴搬到6楼。中途累得直喘大气,爬起楼来颤颤巍巍,看着他的小身板抱着这么大一个滑板车,我有几次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母爱。最后,小宝成功了。他非常满足地看着我。

2.大人以身作则,同孩子分享关于失败以后的感受,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学到东西。孩子爸爸有段时间工作很不顺利,绩效考核很差,跟领导也有矛盾,找新工作也不顺利。那段时间孩子爸爸压力很大,心情也很郁闷,自然亲子关系也受影响。我就如实跟大宝解释了爸爸目前的状况。后来半年后,孩子爸爸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升职加薪,还得到了“优秀员工”的称号。当年,那半年孩子爸爸的努力是相当辛苦的,每晚都很晚回来,孩子也都看在眼里。孩子爸爸对大宝说“爸爸前段时间感觉很失败,心情不太好,但爸爸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更加努力的工作,现在爸爸成功了,终于实现了目标。”我专门准备了蛋糕,庆祝孩子爸爸的成功,大宝很开心地说“爸爸很棒!”

3.孩子失败后,或者犯错后,千万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或者当着别人贬低自己孩子。让孩子对失败有一颗平常心,首先父母自己先做到。“人家都得了奖状,你怎么没得?”“都跟你说了,做题时要细心,细心,怎么还错呢?”多鼓励发现孩子的优点,跟孩子一起找出失败的原因,或者防止错误再发生的方法,用爱和包容跟孩子一起面对。大宝因为自己没得到奖状,心里闷闷不乐。我跟他说“没得奖状并不代表你就不优秀,你在妈妈眼里是最棒的。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失望,这很正常。如果你也想得到奖状,那我们看看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继续加油!”后来的一个学期,大宝得了三张奖状,他很自豪地拿给我。

4.通过绘本故事来传递“不怕输”“不怕犯错”的理念。孩子喜欢故事,因此很多大道理通过书本可能更容易被理解。大宝三岁时干什么事儿都要“第一”,不是第一就开始难受。后来我买了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比如《输不起的莎莉》,他很喜欢看,也很受影响。

总的来说,孩子怕犯错,怕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无意之间传递给孩子一种“成功至上,失败可耻”的理念。比如,我们看一场球赛时可能会说“这支球队水平这么烂也敢上场,丢死人啦!”“唱那么难听,还好意思来参加比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熏陶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一股求胜心切,不能输的心态。

孩子犯错或失败后,应该得到更多父母的爱,包容和理解,而不是嘲讽。这样的孩子才会拥有一颗正确面对失败的健康心态。





大崽子小崽子


很多孩子面对挑战的时候,特别容易的放弃,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挑战”是一个带有积极意义意味的词,大部分人都愿意尝试自我挑战,包括孩子,也包括上面的孩子东东。

面对自我挑战,有的孩子内心笃定,不轻言放弃,直到实现目标为止;但是,有的孩子却非常容易的放弃,他可能会选择放弃继续挑战;有的孩子不但会对自己发脾气,也会对身边的大人发脾气。

面对挑战,孩子们这些不一样的反应,是孩子是由孩子天生的气质所决定吗?难道是不能改变了吗?答案是:不是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原因。

第一点,也是最直观的,就是孩子压根就不喜欢做那件事情

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做那件事情,作为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不能够把自己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比如说,家长们给孩子报的的一些兴趣班,要是孩子们真的不喜欢,家长们就不要强迫,大可以不报,或者再为孩子找其他的兴趣。比如说,学校布置的一些作业,即便是孩子不喜欢,畏难,那么家长也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积极地去做。

第二点,既然是挑战,也就意味着和孩子当下的能力是不相匹配的,有的孩子想要放弃也是自然的

原因很简单,孩子如果去做,他就害怕失败,而且一旦失败,他又担心别人可能会嘲笑他,所以在尝试之前,他就决定放弃了,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的话呢,我们可以尝试着培养孩子的想法,带领孩子从多个一个角度来思考。

国外有一个儿童心理学家斯坦纳,他提出孩子在天生气质上,有的孩子相对于偏向于执拗的,不太容易变通,有的孩子的话,他是乐于在变化中成长的。

性格偏向于执拗的这些孩子,他们总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是比不过人家的,所以他觉得如果做不到的话,那还不如放弃,他们面对挑战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做容易的事情。而乐于在变化中成长的那部分孩子,他们会觉得越是有挑战的东西,他们就越能够使自己变的聪明,所以即便是他们遇到了挫折,他们也是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行改善的。

人们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孩子,家长是不是没有办法可以去改变呢?不是的!我们其实可以尝试从以下3个方面着将这些性格气质相对偏向于避重就轻的孩子,培养成为成长型心态的孩子。

孩子不自信?怕失败?对孩子说“加油,你不可以输”是没用的

首先:是家长的信念

孩子们的信念很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家长的言语的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被我们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行为,平时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随机抽取的学生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实验前被告知是好学生的人,在跟踪测试里按着老师的暗示真的变得越来越好,而相反,被告知品行等不佳的学生,也按照这老师的暗示发生了变化。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如何规划你的一年》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信念”这个词,它说到,不光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每个人对自己不同的信念也会造就不同的自己。比如说,我觉得我自己是可以瘦下来的,然后奔着这个目标,我每天坚持锻炼,三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真的瘦了10斤,我们会发现,除了坚持,信念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其次,家长需要改变赞赏孩子的方式

如果,孩子在寒假里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正本数学书预习完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样去夸他呢?是直接夸他“哇,你真棒”呢,还是去夸他“完成这件事情,对你来讲难度这么大,你能坚持做,做了这么长的时间,而且那么的用心,妈妈真佩服你”呢,大家会在这两个当中选哪一个呢?我相信当然是后者啦。

又比如,大班的小林在画画的时候,突然间把蜡笔涂到了外面,怎么也擦不干净,所以他特别的懊恼,开始对自己和爸爸妈妈发脾气,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说呢,是说“没关系,没关系,下次再画过”吗,还是说“你特别不希望把“小红”跑出去,因为这样看起来你觉得不舒服”呢。我想,当然是后者,先对孩子进行共情了。

再次,可以尝试着鼓励孩子们自我挑战

比如说,每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让孩子不要尝试先求助最容易的方法,而是去找最困难的方法,但是却最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就感的方法。

比如说,孩子答应给全家人做一顿饭,但是思前想后,他只会做一个蛋炒饭,怎么办呢?第一个方法的话,就是直接让孩子做一个蛋炒饭,但是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可以问一下孩子,除了蛋炒饭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让餐桌更美味一点呢,我相信孩子可能会说,那么我再做一个番茄炒蛋吧,或者可乐鸡翅什么的。只要孩子能够这样子做,事实上他是对自己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当孩子在准备饭菜的时候,家长们可以给予适度的帮助,但是不要插手过多,等做菜做完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鼓励,也可以是一个美美享受的表情,甚至是一个的拥抱。相信孩子可以从这里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的喜悦的。


Mr禾


我也两个孩子的父亲,谈谈我的体会。

也许我不是一个很合格的父亲,因为每个人🉐️成长都离不开自己的时代背景,像我们父辈那时国家一穷二白,而且是农村,可想而知生活的艰辛,等到我们80后这一代,改革开放时代发展……都离不开自己🉐️原生家庭,父母如何关系到孩子如何,好的父母比好的老师还重要,所以,当这个问题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身为父亲🉐️哟,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怎样面对,我的态度就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提高自己🉐️品德,理解孩子🉐️难处,站在孩子🉐️角度看待问题,这当中,首先自己面对失败的时候是怎样?就给孩子讲讲,不气馁是最起码的,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这也很重要,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给孩子分析一下,然后抱抱她……给她爱❤️力量信心,愿每个家长努力提高自己,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加油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