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各位軍迷是喜歡二戰的人多呢,還是喜歡現代戰爭的人多?

櫻桃的家家


肯定是喜歡二戰的軍迷多。

我本職工作是做設計的,也做培訓,小時候是繪畫出身,水平高低放一邊,咱好歹也是搞藝術的。那我為什麼又這麼喜歡研究軍事呢?因為軍事本身也是藝術類:軍事藝術。

軍事不是一門科學,而是藝術!

軍事和我做設計在原理上是相同的,都是要儘可能多的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然後佈局,找出最合理的搭配......

戰爭本身是殘酷的,但就軍事藝術而言,統帥運籌帷幄,大將鬥智鬥勇,打出經典的戰役,這裡面也確實有藝術的美感。所以我們經常會說誰誰誰仗打的漂亮。

我們國內很多人討厭美國,然後伊朗和美國作對,他們就支持伊朗,各種吹。我是一直在“黑”伊朗。我看不上伊朗就是因為他那個仗打的太難看,太醜,不漂亮。兩伊戰爭,是人類近代戰爭史上臭的出名一場戰爭。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和伊拉克兩家的武器裝備比同時代的解放軍還要略好。但就兩家的軍事藝術而言,就指揮水平而言,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兩伊戰爭是二戰結束到現在,人類打的最菜的一場戰爭,沒有之一!

就軍事藝術而言,我也比較討厭美國:他嚴重拉低了整個人類戰爭藝術的水平,嚴重拉低了軍事藝術的美感。

而這就是以二戰為分水嶺。

二戰以後,人類的戰爭越打越不好看,越打越沒藝術性可言。研究起來也會興致越來越低。

二戰德國打波蘭,打法國,打英國,打蘇聯,最後和美國打,這時期,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這些人打的是軍事藝術,能打出很多經典的戰役,值得大家去研究。

二戰以後,包括二戰中後期美國參戰,這段時間的戰爭基本上以美國為主宰,他領導著戰爭的潮流,而美國的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

二戰德國和英國、法國打是你家有1000輛坦克,我家有900輛坦克,然後靠統帥的水平,大家在這鬥法,看誰水平高。等美國來了就是你家有1000輛坦克,我生產1萬輛......巴頓那些人:進攻、進攻......毫無美感。

二戰以後美國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完全靠國力來壓制對手,而不是靠將軍的指揮水平。他打伊拉克的時候就已經談不上什麼軍事藝術了,打仗變成了工作。天上衛星、偵察機、預警機,把伊拉克軍隊看得清清楚楚,像把病人擺在手術檯上,打著聚光燈一樣。然後電子戰機、反輻射導彈、電磁脈衝彈把伊拉克軍隊打聾、打瞎、打啞。再用激光制導炸彈把伊拉克的橋樑、鐵路、公路、機場炸癱瘓,把伊拉克的部隊分割在彼此失去聯繫的小區間。後期,美國總統知道伊拉克每一支部隊的位置,而薩達姆本人不知道,上下失去了聯繫。同時,美國的戰機、巡航導彈、武裝直升機、攻擊機每天上下班一樣,按部就班,一點一點的清除伊拉克的預定目標......

咱們可以說美國的隱身戰機挺厲害、巡航導彈挺厲害、航母挺厲害......但這都是他國力的厲害,就軍事藝術、美感而言,已經是接近於零。

二戰以及二戰以前的戰爭,就像幾個武林高手,勢均力敵,各自施展絕招。二戰以後,在美國的帶領下,各國都在爭取把自己吃成個300多斤的壯漢,然後一拳打倒瘦子。就像美軍將領自己說的那樣:絕對不會允許美軍參加一場公平的較量。

他就是以大欺小,打起來肯定不好看。

最讓人鬱悶的是在綜合國力面前,軍事藝術還真不是對手。他綜合國力壓制,你再強的軍事藝術也使不出來。太平洋戰場,日本使了吃奶的勁造了將近20艘航母,美國造了將近150艘,你說你用啥指揮藝術能幹過他?

想打贏戰爭,還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跟著美國學,只能發展自己的綜合國力,只能把自己也變醜。也得發展自己的衛星、雷達、隱身機、導彈......

以前的戰鬥機空戰可以機動纏鬥......現在搞隱身機,你還沒看見它呢,它把你打下來了。是不是不好看?但你別無他法,只能自己也搞隱身機。

二戰,不但有各種武器吸引大家去研究,更有戰略戰術的指揮值得研究。而二戰以後到現在,大家能研究的,大多集中在武器上,這明顯就落了下乘。

一戰、二戰時戰士、將軍這些軍事貴族在搏殺,鬥智鬥勇。但是,從二戰後期開始到現在,戰爭的主宰已經變了。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戰士而是工人。打仗打的不是勇敢而是:生產力。你家生產一顆炮彈,我家生產一百顆炮彈,我的少爺兵就能打過你不怕死的戰士。現代戰爭中,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的作用也已經超過了將軍。

這肯定會降低了研究現代戰爭的興趣。


銳度何老師


這個問題有點蠻纏之嫌,許多軍迷是不會硬性區分二戰或現代的,即便有區分,二者也不矛盾,只不過二戰內容中更富含歷史,而現代戰爭更突顯裝備與科技,這才形成了種種人群偏好。

說簡單點,即“軍事歷史愛好者”和“軍事科技愛好者”。而且真正資深的軍迷無論是哪方面的愛好者,都會有刨根問底的探索精神,往往說起軍事科技,就會談到軍事歷史,說到軍事歷史,也會樣樣對照軍事科技。

但就普通的軍迷來說呢,我個人感覺還是軍事歷史愛好者相對更多一些,可能歷史的“故事性”本身就頗具有吸引力,很容易就能成為老少咸宜的精神食糧。比如抗戰佚事、戰場趣聞、將軍們的傳奇、士兵們的戰紀,名人們的傳說,這些東西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最愛,不然人們也不會自古就對《三國》、《說岳》之類的評書入迷,戰場上的故事從來都是最吸引人心的。

而軍事科技相關的內容相對可能更難入門一些,它們對細節性的知識要求很高,比如你是槍械愛好者,那麼子彈口徑、彈種類型、槍械類型、槍械工作方式都得有基本的知識記憶,最起碼不能鬧出燧發槍套大拴的喜劇。當軍事科技的愛好再深入進去,不可避免人們就會接觸到歷史的知識,比如槍械的演變、彈藥的變化、不同時期人類的火器、機關槍的發展史等等。

當然,喜歡現代戰爭的人,往往更沉迷於現代武器的魅力之中,這也使得許多愛好者不會過度深挖過往的歷史,他們感興趣的是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或者冷門一點的格林納達戰爭,阿爾及利亞戰爭,蘇聯入侵捷克等等,說到底也是群歷史愛好者,只不過涉及的途徑更近罷了。

二戰有二戰的魅力,現代戰爭有現代戰爭的魅力,有的人喜歡SU-57銳利的現代感,有的人卻喜歡漫天都是艦載機的二戰太平洋;有的人喜歡二戰時德軍帥氣的軍裝,有的人卻喜歡現代軍隊成套的高端作戰裝備,甚至還有統統都喜歡的,這都屬於不同的、對等的人群。

但老王相信,只要內容足夠迷人,避免過於枯燥的論文式數據展現,許多軍迷根本不會去關注類型,他們喜歡感興趣的一切。


王司徒軍武百科


任何戰爭都不應該被喜歡!我們不懼怕戰爭,但是要警惕戰爭,準備戰爭!歷史上的每次戰爭都應該作為我們的前車之鑑,而且必須要用未來的眼光去看待戰爭。當年我們國家就是一直用二戰的思維去建設部隊、研究戰法的,通過越戰,中印,珍寶島之後,自我感覺還不錯,結果被海灣戰爭的導彈炸的三觀盡毀。所以說,我們必須要用科學去引導戰爭,用創新去奪取勝利,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亮劍精神!


疏雨落海


當然是二戰軍迷多

首先,二戰當中涵蓋了海陸空三軍作戰,各種設備、戰術、裝甲齊刷刷的派上戰場。

其次,二戰的戰爭規模宏達,各國間的戰爭那都是拼個你死我活,。和現代戰爭不同,自二戰之後就再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全面衝突。

然後,就是富含各種驚險刺激的故事。在那種不是你贏就是我輸的年代,交戰各國往往使出看家本領,把戰爭藝術發揮到極致,讓整個二戰史變得極為精彩。

最後,就是其中包含了太多暴力內容,這些內容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都是現代戰爭所不具有的。


前線分析


二戰,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戰爭的科技化和信息化越來越高,武器裝備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敗,人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小。二戰時,我認為是武器裝備和軍事人才完美結合的巔峰時期,既強調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又強調了軍事人才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出現了隆美爾、尼米茲、山本五十六等一批對未來戰爭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軍事人才,也出現了航空母艦、導彈、戰略轟炸機等在未來戰場上大放異彩的武器裝備。


小智歷史趣談


什麼時候的戰爭我都不喜歡,戰爭會給國家人民帶來殺人毀物的悲劇是犯罪行為,仁政國際法禁止戰政維護世界和平招世界各國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世界各國人民有權招發動戰政的暴君下臺,戰亂國人民有權選舉熱愛世界和平反對戰政的英明仁君上臺執政。


我愛中國


個人感覺還是二戰多一些,戰爭就是一部血淚史,大部分人還是傾向於雙方實力對等的戰爭,畢竟現代戰爭更類似於吊打,戰鬥還未開始已經預知結果了


守望世界最後淨土


肯定是二戰,因為二戰才是真正的把現代戰爭模式,思想,實踐了,可以說二戰過後才才真正讓人們看到了現代戰爭的基本框架,戰術制定,戰役思維都擺脫了冷兵器時代。


不吹不自黑


軍迷大多喜歡當代,而且以研究武器裝備為主,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拋開一個國傢俱體的國防需求去談論武器裝備的性能,喜歡單純Pk武器,對武器的運用以及戰略戰術的研究單薄一些


峰雲直上雲霄


我個人偏向喜歡二戰,原因是二戰是至今為止人類最大的一場戰爭,尤其是蘇德戰爭,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戰役波瀾壯闊,各種武器裝備均經歷了真刀實槍的洗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