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夜總會」走出來的阿里巴巴區塊鏈先鋒


「夜總會」走出來的阿里巴巴區塊鏈先鋒

摘要:黃龍時代 11 層,螞蟻區塊鏈團隊辦公的地方,因為經常加班、開會被稱為「夜總會」。

在中文網絡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有個眾人熟知的「梗」,叫「悔創阿里」,和前首富王健林的「一無所有」遙相呼應。但其實,馬老師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名言,「只知道賺錢是沒出息的公司」,這句話致敬的是硅谷同行。從貝爾到施樂,早年的美國大型公司在有了穩定營收之後,相繼開設大型實驗室,砸錢投入研究,正因為這些實驗室的存在,才有了日後微軟、蘋果乃至谷歌等科技巨頭的出現。

2017 年 10 月,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開展基礎科學和創新性技術研究」的宗旨,實現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心願,讓阿里從一家能賺錢的好公司,向一家「面向未來」的偉大公司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達摩院廣收世界科學界精英,在全球成立 7 處研究中心,研究領域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雲計算等前沿科學。

1 月 2 日,阿里巴巴達摩院公佈了 2020 年的十大趨勢,這是繼 2019 年之後,阿里巴巴達摩院第二次預測年度科技趨勢。預測文章中寫到,包括 AI、芯片、雲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在內的多個技術領域,將在 2020 年出現顛覆性突破。圍繞 AI 佈局,平頭哥突破性研發了 AI 芯片和嵌入式 CPU。通過與產業鏈合作伙伴的共同協作,在數據中心、城市大腦、車路協同、智能家居等諸多領域提供安全、智能、普惠的解決方案。

對比 2019 年的預測,區塊鏈商用提速、AI 芯片崛起、智能城市誕生、5G 催生全新應用場景等趨勢……這些預測已經一一變為現實。

以區塊鏈為例,去年,達摩院提出,區塊鏈的商業化應用將加速,這一論斷得到了現實驗證。2019 年,區塊鏈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數字金融、數字政府、智能製造等領域逐步落地,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探索區塊鏈的真正價值。

達摩院能夠作出如此精準的預測,正因為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集團擁有一支戰鬥力極強的區塊鏈團隊,在他們的助力下,2019 年,螞蟻區塊鏈就成功落地了近 50 個場景,更在 2019 年天貓雙 11 期間全面應用於商品溯源、原創保護、數字身份認證和供應鏈金融等領域。

達摩院認為,2020 年企業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門檻將進一步降低,專為區塊鏈設計的端、雲、鏈各類固化核心算法的硬件芯片等也將應運而生,日活千萬的區塊鏈應用將走入大眾。


燒錢的「夜總會」團隊

對區塊鏈領域的判斷背後是阿里長達 4 年不計成本的低調探索,再走阿里雲的飛天路。

2015 年,經過了 2014 年的熊市之後,比特幣開始以 300 美元價格起跳,催生了又一批「炒幣」浪潮。與幣圈的火熱不同,當時的區塊鏈技術依然不為人熟知。在當時,螞蟻金服在內部成立了區塊鏈小組,主要研究技術,「那時候還不太能明確說出這個事情有多大價值」,真正認清背後的商用空間,是在 2016 年。

和所有公司內部的創新小隊一樣,螞蟻區塊鏈團隊的「碼農」們熱衷於搞黑客馬拉松,在一次 48 小時不眠不休的活動上,團隊實現了一個區塊鏈公益善款追蹤應用的 POC(概念驗證)。在支付寶 App 的捐贈平臺上,由於打上了區塊鏈標識,這個公益善款追蹤應用馬上成整個平臺上流量最高的項目,實際為 10 名聽障兒童籌到了 19.8 萬元,將近 5 萬人參加了捐款活動。

這次捐款活動的成功,讓螞蟻金服開啟了一段「燒錢」之旅。

當時,曾經任職 NEC 美國研究院院長的蔣國飛,來到螞蟻金服擔任副總裁兼阿里巴巴達摩院金融科技實驗室主任,而他當時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大量「燒錢」來研究區塊鏈技術並引進區塊鏈人才。

「越是這樣的東西,越看不清楚,那看不清楚就需要有人去試錯,試錯是要很大的成本的。」蔣國飛認為,區塊鏈技術研究已經涉及到數學等非常基礎的學科,這種投入不是誰都願意持續推動的,「所謂『燒錢』,本質上是一種投入的決心」蔣國飛說到。

眾所周知,基礎科學技術的投入一定是一個長期而難於見效的大工程,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擔當,阿里巴巴持續在以阿里雲、達摩院、羅漢堂、平頭哥、區塊鏈等代表的主體上進行長期投入,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後人留下財富。

與此前的其他技術投入一樣,不計成本的資源、人力投入,把螞蟻區塊鏈技術帶到一個行業高度。

黃龍時代 11 層,螞蟻區塊鏈團隊辦公的地方,因為經常加班、開會被稱為「夜總會」。而在資本和努力的雙重作用下,螞蟻區塊鏈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蔣國飛在 2019 年 9 月雲棲大會上公佈了數據,螞蟻金服自主研發的金融級區塊鏈引擎,已經能夠支持 10 億賬戶規模、每日 10 億交易量,同時,新型區塊鏈存儲成本相比以太坊降幅達 50%,彈性擴容實現每秒 10 萬以上的跨鏈信息處理能力。

從最燒錢到很忙碌,也只用了兩年時間。蔣國飛說,「商用價值爆發的速度比我們想象來得快。」


區塊鏈「落地」生根

在達摩院成立之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經提出三個基本要求:「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 20 億人口」、更重要的是,「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這意味,研究團隊不僅要向上仰望星辰大海,同時也要「注意腳下」的大地。

螞蟻金服的前身支付寶,最早是淘寶體系內部的擔保交易功能,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解決網絡購物最難的一環——信任的問題。而區塊鏈技術作為「價值互聯網」,憑藉無法篡改、方便查詢等特點,成為又一個解決各行各業存在的信任問題的利器。

在解決信任問題上,螞蟻區塊鏈團隊找到了跨境匯款、商品溯源、互助保險、慈善公益和房屋租賃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場景。

在香港,螞蟻金服的香港團隊與渣打銀行聯手,藉助區塊鏈技術,讓有跨境轉賬需求的用戶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跨境匯款,而通過傳統銀行系統進行同類交易,不僅需要大排長隊,而且轉賬期長達 10 天。

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球實時匯款,最終還是回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阿里巴巴的願景,將當時支付寶時期建立的「信任」體系,從電商網絡,推廣到更廣闊的現實世界。比如,現在在天貓上面購買海外的奶粉類產品,可以通過溯源碼清楚地看到奶粉從生產、質檢到物流的整個過程。據統計,在去年天貓雙 11,有 1.5 億海淘商品實現了原產地溯源。

在司法確權以及維權領域,螞蟻區塊鏈團隊為最高院搭建人民法院司法打造了區塊鏈統一平臺,據悉,目前已經完成了 21 家法院,27 個環節的節點建設,並聯合四級法院共完成超 1.8 億條數據完成上鍊存證固證,支持鏈上取證核驗。全流程上鍊實現留痕監管,很大程度降低司法維權成本。

由於創造了不少區塊鏈商業應用全球首例,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拿出自己的陳年茅臺,犒勞團隊在區塊鏈領域的探索。

年初,美國社交巨頭 Facebook 的 Libra 天秤幣曾經引起全球金融機構的恐慌,而從目前該項目的發展來看,其成為新的底層基礎設施顛覆傳統金融的目標已經很難達成了。而相比之下,螞蟻金服區塊鏈團隊,憑藉紮實的技術實力,耐心的尋找一個個來自阿里內部和外部的落地場景,一步一個腳印的將區塊鏈技術推向了現實中的各行各業。

「無論是個人與企業之間的金融、商業信用,還是個人與社會、機構與機構之間的新型信任,區塊鏈必將重塑現有生產力、生產資料與生產關係,形成了終極協同的未來數字經濟。」在一篇文章中,蔣國飛如此向大家描述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價值互聯網以及新的「契約時代」。螞蟻區塊鏈團隊也在用一個個落地場景,一個個應用領域,體現了阿里對共建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努力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