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每月增重有啥特點,導致體重不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阿倫寫字的地方


如何來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

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孩子體重不一定能達標,看起來瘦瘦的孩子不一定不能達標,也就是說孩子體重是否達標不能用肉眼來觀看,也不是某一個瞬間看一下就能確定的,想要知道 寶寶體重是否正常,需要系統的來觀察寶寶的體重。

怎樣來判斷寶寶的體重是否能夠達標?

父母們總是習慣給寶寶們測量一下體重,看一下體重範圍值,如果在正常範圍內就是正常,這樣來看寶寶體重增長是不科學的,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繪製體重增加表。

打印一張0-3歲兒童體重表,每個月對孩子的體重進行稱量,並且在表上標出孩子每個月的體重,把孩子每個月的體重增長連成一條曲線,來觀察這條曲線的位置。

  1. 如果這條曲線在表3%以下,證明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2. 如果這條曲線一直都在這張表的98%以上,代表孩子長得過快,需要看醫生;
  3. 大部分孩子的生長曲線在30%-70%,生長曲線和平均值50%的線保持平行,證明孩子發育正常。
  4. 生長曲線在80%以上證明孩子在同齡人發育前列,生長曲線在20%以下,證明孩子嚴重落後於同齡人的體重或者身高。
孩子的體重增長是動態的,如果出現下面的情況需要額外注意。
  • 體重增長曲線先上後下。正常的生長曲線是平緩上升的,如果前半段上升,後半段開始下滑,證明孩子體重增長出現了問題。
  • 時間短體重增長過快,從50%以下超越50%以上,接近98%,生長曲線呈斜線,證明孩子體重增長過快,去看看醫生,找找原因,是否正常。


孩子體重增長有什麼特點?

體重增長最快的時間在0-6個月

  • 0-3個月是孩子一生中體重增長最快的時間。

3個月之前孩子的體重增長是一輩子裡體重增長最快的時候,長得快的孩子每天的體重增長能夠達到50克,長得慢的孩子體重增長也會有二三十克。只要孩子體重增長每個月不低於500克都屬於正常,千萬不要不要以為孩子體重增長的少兒懷疑孩子身體健康。

  • 4-6個月體重增長開始變慢

嬰兒過了前三個月,孩子的體重增速會逐漸下降,不過等到滿6個月的時候,寶寶的體重能夠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平均每週體重的增長在150-180克。事實上,很多寶寶在出生後3個月已經可以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6個月的時候體重會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還多。

0-3個月嬰兒體重增長每個月在700-1500克。4-6個月體重增長在600-720克,6-12個月每個月體重增長在0.3公斤。孩子體重的增長呈下降趨勢。體重增長會變得越來越慢,有的孩子甚至好幾個月長得特別少。

兒童體重的增長和年齡成反比

孩子年齡越大,他的體重增長就會越慢。 嬰兒在6個月的時候體重增長是新生兒的2倍,12個月的時候是出生體重的3倍,2歲時是新生兒體重的4倍,3歲的時候大約是4.6倍。

出生第二年,寶寶的體重平均增長2500-3000克,2歲以後每年平均長2000克。

會出現連著一兩個月體重不增長的情況

過了半歲,嬰兒開始添加輔食,大運動也會越來越多,孩子身體的消耗量增加,所以很多寶寶在8-12個月的時候,會出現連續1-2個月體重不增長,過上1-2個月體重又會重新追上。


什麼原因導致寶寶體重不增長?

身體熱量不夠

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嬰兒開始添加輔食之後,有的寶寶更喜歡吃飯,奶喝的過少,導致吸收的脂肪不夠。6-12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不低於600毫升,但是每個孩子的運動量不同,身體吸收不同,應該根據身體的具體情況來增加。

運動消耗過多

8個月之後,嬰兒能爬行,扶走運動量越來越大,如果寶寶的運動量消耗多餘身體的吸收量,就會出現體重增長的比較慢。另外輔食的添加中,怕孩子消化不良,不敢添加肉類和蛋類,蛋白質的添加不夠同樣會導致嬰兒體重增長慢。

孩子可能是貧血

6個月後,嬰兒體內儲存的鐵質會消耗殆盡,所以要開始添加高鐵米粉,因為這個時間段嬰兒容易出現貧血的症狀,一旦寶寶患有貧血,飯量會有所下降,吃得少自然也會長得慢。最好每個月按時做兒保,確保寶寶健康。

脾胃虛弱導致的體重增長過慢

孩子不吃肉容易長得慢,吃得過多也會造成長得慢。輔食的添加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每天做好蔬菜,水果和肉類的搭配。有的家長給孩子添加輔食過早,或者肉類吃得過多,容易導致小兒脾胃虛弱,身體容易積食,吸收差,體重增長緩慢。

想要孩子長得好這些營養要跟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

6-12月齡的寶寶,穀類每天需要40-110克,蔬菜和水果各25-50克;蛋黃一個或者雞蛋一個,魚/禽/畜肉25-40克;油5-10克。母乳或奶粉600-800毫升。

1-3歲飲食指南。油20-25克,蛋類,魚肉蝦畜禽肉等100克,蔬菜和水果各150-200克,穀類100-150克,乳製品80-100克。


1歲後孩子的體重經常會出現幾個月不長的現象,只要飲食和身高正常,無需過份擔心。


豌豆媽媽育兒


怎麼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每月增重有啥特點,導致體重不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是父母的心頭肉,都希望他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看見自家瘦小瘦小的,心裡的落差可想而知。其實家長提前瞭解1歲內嬰兒的體重增長特點,以及搞清楚寶寶體重不增長的原因,一切縫紉而解。寶寶輕鬆增重,家長喜上心頭,自然不再焦慮了。

怎麼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每月(1歲內的)嬰兒體重增長特點



生後0-2周

生後2-5天左右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體重減輕”的現象,下降幅度一般在3%-10%,並且母乳餵養的寶寶比奶粉餵養的寶寶下降幅度更明顯。這是由於小寶寶排出的尿液、便便高於所吃的奶量。通常在生後1周左右增重開始回升,2周左右回到甚至超過出生體重。

生後1-4個月

出生後1-2個月,是嬰兒視覺發育最迅速最顯著的時期,皮下脂肪增厚,身形飽滿。可以用眼睛追蹤移動的物體,盯著周圍的人目的看,身體運動變得活躍起來。到了3-4個月,可俯臥抬頭45°-90°,因為活動量越來越大,所以體重增長由此慢慢放緩。國際哺乳顧問協會明確指出,0-3個月齡的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平均增重20-35克。而WHO指出,6個月前的寶寶每週應該增重100-200克(也就是每天要增重15-29克)。家長們不妨檢查一下自家寶寶體重增長是否達標。

生後5-8個月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這個時期寶寶的體重增長放慢了許多。因為這個時期是剛添加輔食不久,而且寶寶也慢慢學會了翻身、爬行,寶寶要應對各種變化再加上活動量進一步加大,所以增長就放慢了許多。4-6個月寶寶的體重比剛出生時高2倍,1歲前達到3倍以上。

生後9-12個月

9-12個月大的寶寶逐漸學會各種“技能”,會爬會站立會走,活動範圍也逐步擴大,而且上下前面的牙齒都出來了,咀嚼能力越來越來,各種輔食都能吃了,營養與能量逐漸跟上來了,根據數據顯示,4-6個月寶寶的體重比剛出生時高2倍,1歲前達到3倍以上,可見這段時間寶寶的體重增長還是蠻不錯的。



寶寶體重不增長主要原因有3個

生理性體重減輕

如上所述,新生兒前1週會有“生理性體重減輕”的現象,如果超1周還沒回升,有可能是由於寶寶一時適應不了母乳或奶粉而導致的,等寶寶慢慢適應,慢慢跟上來了,體重就會穩步增長了。但是如果前3個月每天增長不足20克,就要帶寶寶諮詢一下兒科醫生了。

活動量過大,情緒不安

活動量大,比如爬行很快,好動,或者情緒有些許不安的寶寶會比活動量少文靜的寶寶消耗更多的能量,即使能吃,飯量足,體重也不會怎麼增長。寶寶能很好地活動身體是健康的一種表現,家長不要光看體重,只要寶寶精神好,能吃能睡,每天體重都有所增加,不必過於擔心。

存在某種疾病

如果寶寶每天喝的奶都很足,並且排便排尿正常,體重一點也不怎麼增長,且6個月前每週增重不足100克,可能可能存在某種可以導致體重不增長的疾病,要去醫院及時查清楚原因。


美媽很帥


怎麼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每月增重要算話特點,導致體重不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今天帶著寶寶去打疫苗,碰到一個六個月的寶寶,他奶奶看著我家寶寶說:“哎呀,你家寶寶長的好好啊,多大了”,我說四個多月,她說,”你家娃比我家這個長的好多了,我家這個娃今天體檢,體重身高都不達標,真是急死人啊。”

家裡的寶寶都是父母和長輩的心頭肉,都希望寶寶長的肉肉的,特別是看到別家的小孩長的好,心裡就有點不舒服。那麼,家長或者長輩要是瞭解了寶寶的身體增長知識和特點,就會輕鬆因對,寶寶增重也不用愁了。

怎麼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呢?每月寶寶增重特點(0--6歲寶寶)

男寶體重標準值(kg)

女寶體重標準值(kg)

寶寶體重增長特點

媽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寶寶剛出生時候的體重和每天的吃奶量,這很重要。

體重測量方法:嬰兒體重的計算方法:出生體重+6×0.7+(月齡-6)×0.5,當然,這種方法只能作為參考而已,不是百分百的準確,任何體重測量方法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寶寶,有時候,寶寶體重增長慢,並不代表寶寶生病了。

  1. 新生兒出生後2-3天,由於胎糞的排出、胎脂的吸收以及喪失水分較多,加上出生寶寶吸吮能力弱、吃奶少,會出生暫時性的體重下降,有的甚至比出生時的體重要低,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2. 到出生後第3-4天,體重減輕可能達到出生體重的6-9%。隨著寶寶吃奶量的增加,寶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加強,體重會逐漸增加,恢復到出生的體重

  3. 寶寶出生一週以後,隨著寶寶的生長,在頭幾周,如果奶水充足,寶寶的體重每週平均要增加115-200g.

  4. 最初按個月,寶寶每週體重增長180-200克,4-6個月時每週增長約150-180克,6-9個月每週增長約90-120克,9-12個月時每週增長約60-90克。

導致體重不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1. 營養不良。有的寶寶因為在平時的進食過程中不能獲取足夠的營養來保證身體的生長髮育,可能導致體重增長過慢或者體重過輕的情況。

  2. 體質原因。有的人天生長不胖(我就是這樣的體質,從來沒有長胖過),其實寶寶們若是在吃奶量足夠的情況下體重仍然偏輕,說明寶寶自身的吸收能力不好,雖然吃的很好,但因為自己原因而無法給生長髮育提供足夠的營養。

  3. 餵養方式不對。無論是母乳還是人工餵養,爸爸媽媽都要細心耐心的觀察寶寶的進食量,同時注意寶寶的鍛鍊和睡眠情況,在餵養過程中若馬馬虎虎應付了事就可能會讓寶寶吃不好、睡不好從而導致寶寶體重較輕。


逗逗爸的生活日記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用!

寶寶體重怎麼增長算正常?

有的家長十分關注寶寶的體重變化,所以幾乎每週都會給寶寶稱下體重,一旦發現寶寶體重增長不多,就懷疑寶寶營養不夠或者健康出現了問題,但其實看寶寶體重增長是否正常,不應該以每週的增長量為準,而是要看4周的平均增長量。

因為寶寶體重周增長會有波動,比如寶寶遇到長牙或者是生病等情況,食慾會受到很大影響,體重可能會暫時不長。等到病情康復之後,體重自然而然就會追趕上去。所以,只要4周平均體重增長正常就正常。

那麼寶寶體重每週平均增長多少算正常呢?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出生前3個月內,平均每週增重150-200克;4-6個月,平均每週增重100-150克;6-12個月,平均每週增重70-90克。

當然,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並不一樣,所以體重增長的速度有可能比這快,還有可能比這慢,但並不能說明寶寶的健康就一定有問題。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比較好,吃得好、睡的好、玩得好,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可以暫時先觀察一段時間。但如果寶寶體重有一段時間沒有增長,或者是持續幾天都在下降,家長應及時排查原因。

哪種因素會讓寶寶體重不增或下降?

1、暫時的生理現象

正常情況下,在剛出生的一週內,如果足月出生的寶寶精神較好,食慾較好,同時家長能做到合理哺餵,都會讓寶寶的吃奶量大於排洩量(大便、小便、皮膚蒸發和肺部的呼吸運動消耗的水分),所以寶寶的體重每天都會有所增加。如果寶寶吃奶的量小於排洩量,寶寶便會出現體重不升反降的情況。

對於足月的寶寶來說,如果體重下降僅為出生體重的3%~6%,不超過7%則屬於暫時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於擔心。如果體重下降超過7%,則說明餵養存在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

而對於早產兒來說,由於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等種種原因,體重下降時難免的,但只要體重下降僅為出生體重的10~15%,不超過15%,也不需要過於擔心。

2、家長餵養不當

1)奶量不足

如果寶寶體重增長確實過緩,媽媽們首先要判斷下寶寶每天攝入的奶量是否充足。在這裡告訴你兩個簡單的判斷方法:一是看寶寶大小便的量是否正常。如果寶寶每天能換6~8塊很溼的尿布,說明奶量是充足的。二是通過寶寶的反應來判斷,如果寶寶吃飽了,會主動吐出奶頭或奶嘴,反之則不會。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攝入的奶量不足,家長要考慮下是否是由哺乳姿勢不當所導致的。正確的哺乳姿勢是:媽媽選擇側臥或坐位,將乳房靠近寶寶臉頰,並讓乳頭觸及寶寶口唇,誘發寶寶的覓食反射,確保寶寶的嘴張得足夠大,以含住大部分乳暈,這樣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區,有效刺激泌乳。

如果寶寶銜接乳頭的姿勢不正確,寶寶吃奶時僅含有乳頭,不僅不利於泌乳,還會讓媽媽的乳頭疼痛,不利於乳汁的產出。

2)餵奶方式不對

在餵奶的過程中,母乳的營養成分會發生變化。通常寶寶先吸吮到的母乳叫前奶,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免疫球蛋白以及大量的水,可解渴,從外觀上看,比較清淡稀薄。之後吸吮到的奶叫後奶,裡面含有豐富的脂肪和乳糖,可為寶寶提供熱量,增加寶寶體重。從外觀上看,比較濃稠且呈白色。

通常來說,後奶需要在寶寶吃了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但有些新手媽媽由於缺乏經驗,一邊乳房還沒吃夠10分鐘,就會讓寶寶吸另一邊的母乳,這樣的話,寶寶只能吃到前奶,而吃不到後奶,脂肪的攝入量不足,體重自然就沒辦法增長,長期如此,寶寶體重還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那怎麼能確保寶寶吃到後奶了呢?媽媽在餵奶時,最好讓寶寶將乳房吃到棉花一樣軟時,再吃另一邊。另外,在下次餵奶時,要讓寶寶先吃另一邊的奶,保證每次餵奶時,一邊的母乳都能完全清空。比如說,你這次先讓寶寶吃的是右邊的乳房,下次餵奶時,應該讓寶寶先吃左邊的乳房。

3)輔食添加不當

在寶寶6個月後,光靠母乳或者配方奶已經無法滿足他的生長髮育了,所以,家長必須得及時、合理地給寶寶添加輔食。如果添加輔食不當,寶寶也會出現體重不增甚至下降的情況。

那麼怎麼給寶寶添加輔食才科學呢?首先,給寶寶添加輔食時,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有稀到稠”的原則。每次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時,要注意觀察3~5天,看寶寶是否有皮疹、腹瀉等過敏反應的出現,不要給寶寶添加的太快、太急,否則很可能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影響消化,反而不利於體重的增長。

等到寶寶已經可以吃很多種食物時,家長要注意保證食物的多樣化。寶寶的飲食應該包括奶類、穀物、蔬菜、水果、肉蛋禽魚等,品種儘可能豐富。

比如7個月的寶寶,除了要喝800毫升奶以外,每天還應該吃2勺稠粥、2勺菜、半勺肉或半個蛋,如果只給他吃米粉和雞蛋是不夠的。

3、疾病因素

如果家長的餵養方式沒有問題,那可能是疾病因素,導致寶寶無法吸收熱量,或者排洩太多,使得體重增長不達標。其中以消化系統的問題常見,媽媽可以結合噁心、嘔吐、腹瀉等異常表現來進行判斷。

此外,如果寶寶體內有寄生蟲,也會出現體重增長緩慢的情況。除了化驗大便之外,家長還可以通過寶寶的症狀來判斷寶寶體內是否

有寄生蟲。比如如果寶寶有反覆發作的臍周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及便秘等症狀,說明寶寶體內有可能有蛔蟲。如果寶寶睡著後,常用手摳肛門,並有煩躁不安、失眠、夜驚等表現,則提示寶寶有可能感染了蟯蟲。

如果寶寶真的感染了寄生蟲,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驅蟲治療。


handsome多


怎麼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每月增重有啥特點?

體重是衡量寶寶生長髮育和營養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判斷寶寶體重是否達標,家長們就需要定期給寶寶測體重,然後對照兒童身高體重發育表看自家的寶寶體重究竟在哪一個區間,一般中位數左右都是屬於正常範圍。

出生後,寶寶的體重增重是有一定規律的,他們的體重不會一生下來就直線增長,在出生後7天內因為胎糞排出、水分丟失等會有一個比較小的波動,造成生理性的體重下降,下降約3%-9%,隨後又會逐漸上升,出生後10天左右恢復到原來的體重。

此後,寶寶進入一個生長髮育比較快的時期,出生後第一個月體重增加1-1.7千克,出生後3-4個月體重增長到出生時的2倍,4~6個月平均每月增加0.45~0.75千克,7~12月齡平均每月增0.22~0.37千克,寶寶1歲時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左右。

導致體重不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對於小寶寶來說,如果體重增長的不理想,大多是因為母乳不足、生病和餵養方式的問題,現在都提倡給小寶寶按需餵養,餵母乳的媽媽自己平時要營養均衡,這樣才能保證母乳裡有充分的營養,如果寶寶喝奶的時候聽不到連續吞嚥的聲音,沒有吃飽後的滿足感。還有的小寶寶體重不增長是由於腸胃功能不好導致的,沒辦法正常的進行消化吸收,這種情況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看看,讓醫生開一些調節腸胃功能的藥物。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多平臺原創撰稿人,堅持科學育兒,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育兒和孕產方面的各種問題,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沐依蘿


隨著骨骼發育,身高亦有所改變。一般而言,95%的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5至55釐米之間。出生起到滿6個月,平均每個月會長2.5釐米,第7個月起到1歲,每個月平均長1.3釐米,整體而言,滿1歲的身高約為出生時的1.5倍,然後,長高速度會變慢,不過每年仍有一定的成長空間。2歲前,寶寶身長是躺著以皮尺量或使用較為準確的身高測量板測量;2歲後則是量站立的高度,因此在2歲時的生長曲線會有落差。

寶寶的體重反應營養狀況,這也是最容易得到的能判斷健康狀況的一個指標。95%的足月新生兒體重在2.5至4.0公斤,男寶寶平均體重會比女寶寶來得重一些。通常寶寶滿月的體重比出生時多1公斤,4個月大時為出生時的兩倍,滿1歲則為出生時的3倍,2歲約12公斤,之後,大約每年增加2至3公斤。

我們要儘量給寶寶做好日常監測,繪製屬於寶寶的生長曲線圖,如按照每年增重和增長標準,長時間處於一個水平線,或是有下降趨勢,要考慮是否有食物不耐受,是否有經常生病免疫力弱,或營養不良的情況。另外也要考慮孩子脾胃吸收問題,是否有積食情況導致孩子胃口差不長肉。

另外父母也要保持良好心態,不要總是和其他同齡孩子做對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髮育規律,如果只是增長慢,但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也沒有其他異常反應,就不需要擔心


軒仔媽咪Anna


對於寶寶來說,有個神長100天的說法,不知道你們聽說沒。也就是說在前6個月寶寶的生長髮育是比較快的,身高、體重都會翻幾番。6個月以後生長髮育開始減緩,尤其明顯的是以前快速增長的體重表現出了明顯放緩的傾向。

孩子各階段身高體重標準可以參見下圖(WHO標準)

上面的小兒生長髮育圖可以記錄孩子的體重曲線,告訴孩子的長勢。圖中的橫座標表示月齡,縱座標表示體重(千克)。

正常孩子的體重曲線,在兩條參考標準曲線之間,並與參考標準曲線基本平行。

  • 體重曲線變平:說明體重未增加,請醫生檢查指導。
  • 體重曲線向下偏斜:說明體重降低,應立即查明原因。
  • 體重曲線向上偏斜過多:超過上面的一條標準參考曲線,也應該請醫生檢查指導。

體重的增長

一般嬰兒出生體重為3千克左右,在出生的最初三個月內體重增長的速度最為迅速,每個月平均每個月可增800克左右,第4~6個月平均增加600克,7~12個月平均大於300克。如果連續兩個月每月增長值不足這個標準,醫生便會認為寶寶體重增長不足。一般寶寶6個月的時候體重是出生的2倍,一歲的時候體重可達到出生時的3倍,兩歲時為4倍。推測1~6歲兒童的體重可以用一下這個公式:

標準體重(千克)=年齡(歲)*2+8

體重是判斷寶寶生長髮育是否正常的指標之一,有些寶寶體檢沒有疾病,體重增長就是不讓人滿意,這是為什麼呢?

1、母乳餵養方式不正確

銜乳姿勢不正確,寶寶沒有進行有效的吮吸;攝入不夠、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營養攝入不足。

2、熱量脂肪攝入不足

有些寶寶嗜睡,吃奶不積極,而有些寶寶卻頻繁的吃奶。如果每天餵養的次數在10次以下而寶寶的體重又增長緩慢,應該考慮增加餵奶次數了。還有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沒有得到高脂肪高熱量的後奶,即使小便數量正常,體重仍然會增長緩慢。

3、其他添加物干擾了寶寶吃奶量

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前6個月不需要喝水或者額外添加果汁。6個月以後,寶寶可以適當的補充水分。如果寶寶補充了過多的水分,只會影響寶寶吃奶量,導致泌乳減少。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果其他水分攝入過多,也會影響吃奶量。

4、奶粉餵養比例不對,攝入不足

有些家長認為吃奶粉容易上火,於是在給寶寶泡奶中加入過多的水,而沒有嚴格按照配方奶的說明,長期下去容易導致營養不足,從而出現體重不增加。

5、運動量較多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6個月以後,有時兩三個月體重都沒什麼變化。就是因為寶寶的運動量增大了,寶寶會爬,會翻身、會坐,大了會站起來走幾步,這些都會讓寶寶消耗很不少的能量。如果寶寶的飲食攝入量方面沒有更多的增加,寶寶體重增長緩慢也就很正常了。

6、寶寶生病

在輔食階段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或者是餵養過多的情況引起孩子積食,便秘、腸胃不適等情況,將會放緩孩子的生長髮育。還有些孩子經常容易生病,腹瀉、腸炎,貧血等,自然體重就不怎麼增加了。

如果孩子體檢正常,吃飯睡覺活動正常,狀態良好,身高體重曲線是平穩上升的,那麼也就沒有什麼擔心的。

最後用西爾斯醫生在《育嬰手冊》一書中的觀點來總結:由你的寶寶制定標準,而不是什麼成長表格,如果寶寶體重增長有持續而合理的速度,他表現得健康滿足,那麼他就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