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曹丕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在文學史上並稱“魏之三祖”,也是他們三位,引領了東漢末年的建安風骨,並開啟了魏晉風騷。我們都知道,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其位並正式結束了漢代、建立了魏國,按理說,作為一代開國之君,曹丕的詩歌風格也應該像其父曹操那樣,包藏玉宇、氣壓山河、雄霸天下,但相反的是,曹丕的風格完全是另一種樣子的,纏綿悱惻、悽麗哀婉,多寫閨中怨情與戰士戍足遠方思念家鄉的心曲,那兒女情長心思細膩的筆觸,完全不像一個帝王。而他的弟弟曹植則介於曹操與曹丕之間,多寫一些志欲報國或飄逸蒼勁的詩歌。不過,正是由於他們父子之間的不同,以及都重視文化創作與創新的努力,才為我們留下了文學史上一個燦爛輝煌的時代。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首曹丕的《燕歌行》,品味這位被其父其弟才華掩蓋的帝王的細膩筆觸和婉轉情思。

燕歌行

魏晉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首三句,或借楚辭成句,或引用漢武帝《秋風辭》中詩意,以蕭瑟秋風起意。氣氛是肅殺的,景象是蕭條的,讀後只感覺到蕭瑟與冷清,彷彿周遭只剩下了枯枝、落葉、颯颯的秋風,以及落寞的你。氛圍已經營造的無比衰颯,群燕已經飛往溫暖的南方,這時候,徵人也應該快要回到故鄉了吧,只有與愛人團聚,獨居的思婦才能抵禦這寒冷衰敗的季節。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這三句就直截了當的開始描寫思婦的想念與徵人的思歸。這看似平淡的詩句,實則包含著極其細膩的情思與筆觸。我們以“君何淹留寄他方”這句來著眼,思婦思念遠行的良人,她想象著良人在遠方也應該是失意落寞的,也應該是慊慊思歸的。慊慊,失意落寞、心中不平的樣子。可以看出,思婦的思緒是由此及彼的,她在腦海中完善著自己的這一場思念,她先是不自覺想起對方,想到濃處便產生一種心有靈犀的錯覺,於是她覺得對方也在想自己,並且想的很深沉很斷腸。思緒到這裡,她就不由得去多想一層:既然你在遠方他鄉受苦失意,那為何還不歸來呢?那個令你滯留他鄉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這原因還比你回家與我團聚更重要嗎?女子的思緒總是看起來雜亂無章,但其實又邏輯順暢,胡思亂想而又遵循著某種不可言說的線索。這就是“君何淹留寄他方”句中所暗含的情感脈絡,其實這句問的挺重的,有責怪,有擔心,有期待,又有疑惑,而這也正是思婦本應有的情感狀態,也正是這樣的情感狀態定義了古代這些思婦。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這三句便是實實在在描寫思婦在家中孤苦無依,獨守空閨的處境。事實上我覺得這三句其實是給這首詩減分的,因為它不僅僅描繪出了思婦在家中的生活狀態,更暗示出了她的精神狀態,空虛而無助,寂寞而無聊,顯得有點蒼白和虛無,沒有老杜筆下那句“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來的有力量,老杜這首《月夜》中的思婦是白天勞作帶孩子操持家務把整個家維持好,到了晚上,卸下生活的重擔,才開始凝望秋月思念愛人。當然,這只是讀詩詞的時候一時之間的感悟,並不存在貶低哪個推崇哪個。而事實上,正是這樣直白的表達,才代表了魏晉古風的質樸與淳厚,像是一場直指人心的表白!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我們想要表達的是一個美學上的範疇,即怎樣塑造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思念至深的狀態,才能更符合實際,又能打動人心。這其實都出自於生活中的不經意間,生活該是什麼樣還是什麼樣,一日三餐,勞作與棲息,只是在吃飯時突然想起他,才覺得飯菜沒滋沒味兒了,在勞作時突然想到他,手中的動作也就慢了下來。不經意間,離別已是如此之久,我與你的牽連,也就只剩下了心裡這一份思念。這是一種時時在做其他事又時時心裡裝著那個人的感覺。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這兩句字面上描寫思婦在思念過程中彈琴吟唱的行為舉止,實際句中包含的情感非常細膩。清商,短歌,均指曲調種類,都屬於偏婉轉偏哀傷的一類。清商,較為清麗悠揚,是那種唱出來能使思婦臉上掛淚,但又不至於悲痛欲絕的曲子。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情緒激動到痛哭流涕的時候,是很難正常說話的,更別說唱歌了。而另有一種哀傷,是使一個人不動聲色的淚流滿面,卻仍舊能夠正常做事的,那是真正走心的、刻入骨髓的難過。清商,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曲調。短歌,與長歌均是漢樂府曲調的一種,我們都讀過曹操的《短歌行》,兩漢樂府中也收錄有《長歌行》。讀過之後你能很輕易地辨別兩者的差別,長歌,像是一種教誨,諄諄的感覺,厚實而誠懇,比如“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情感上來看,則像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長嘆,比如“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而短歌則深沉許多,低迴哀傷,沉鬱頓挫,讀之斷腸,曹操《短歌行》即有這樣的效果。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我們回到曹丕這兩句,思婦思念遠人,難以釋懷,於是藉由彈琴和吟唱來疏解心中愁結,她談著清商曲,唱著短歌行(不一定專指曹操那首),可是心裡難過啊,想唱一些長歌之類的曲子開解自己卻總也不成曲調,曲由心生,心裡是沉鬱低落的,就唱不出表達另外情感的歌曲(你可以在平時不自覺唱歌的時候關注一下這個問題),所以說“短歌微吟不能長”。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這四句來到了夜晚,這是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時候,這也是獨居女子最孤獨最苦悶的時候。夜深了,她當然是輾轉難眠的,她透過窗簾望著星月,明月皎皎,星河西流。未央,將盡未盡的樣子,夜未央,則說明思婦的想念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夜。最後兩句用到牽牛織女的故事,牽牛和織女,分別是銀河系兩側不同星座的主星,因其明亮而顯得遙遙相望,也就被浪漫的古人賦予了愛人之間的悲歡離合。那這兩句的意思就是,牽牛織女你們兩夫妻啊,長久的望著對方卻不能團聚,你們到底做錯了什麼而要被這銀河苦苦阻隔。這當然是雙關的,也當然不僅僅是埋怨的,她有抗議、有憤怒、有控訴、有哀嚎,只是這一切都在她的心裡,在那一張冷冷的玉床上。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其實我比較想用李白的《玉階怨》來給最後這四句做註解,我覺得更有韻味,李白詩是這麼寫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穿著羅襪坐在玉階上,說明這位女子本已就寢,但輾轉難眠,便起身來到庭前看看。她獨自一人坐了很久,一直做到玉階生髮出白露,夜已涼,還是回房休息吧。放下了水晶簾,想著已經在庭中思念了一場,這下應該能好好兒睡去了吧,卻還是透著簾子凝望著那一汪秋月。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非常喜歡讀這樣思念的詩句,推薦一些:詩經《國風·衛風·伯兮》,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和《子夜吳歌·冬歌》,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蘇軾的《少年遊·潤州作》等,暫時只能想這麼多,歡迎補充!

曹丕這首《燕歌行》,是樂府詩的代表,也是閨怨詩的巔峰作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