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關羽如果沒有放走曹操,如果沒有大意失荊州,結局會如何?

天耀東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劉關張桃園結義,一起開啟了三足鼎立的三國。然而,在劉備如日中天之時,卻傳來了關羽被害的噩耗,三國局勢由此發生了改變,甚至是逆轉。而這個逆轉給了曹魏休養之機,也給司馬氏一統三國奠定了基礎。

如果關羽沒有狂妄自大,沒有用虎女焉能配犬子來侮辱東吳孫權,也沒有因為劉備、張飛在川蜀攻城拔寨而自己急不可耐的去攻打樊城,被呂蒙偷襲了荊州,最後慘死麥城。退一步來說,這個時候,就算兵敗了,退回西川也比自刎而死要強很多。

關羽不死,張飛也不會死,劉備和諸葛亮也不會因為先滅魏還是先滅吳的問題上發生分歧,導致後期劉備和諸葛亮不能同心,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舉國之力,放棄節節敗退的曹魏,轉攻東吳,並且這個時候和軍師諸葛亮發生分歧,最後被東吳陸遜一把大火燒得全軍覆沒,抱恨白帝城。

而後來,諸葛亮數次北伐,都因後方供給不上而失敗,每次都嘆道,如果荊州還在我們手裡,何至於數次功敗垂成啊。

  所以,關羽如果不死,或者就算失去了荊州後退兵川蜀,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蜀國,也就沒有司馬懿家族什麼事了,畢竟,在劉備兵鋒正盛的時候,司馬懿還不得重用,而一旦曹魏別滅,司馬懿也就沒有了起家的資本。

 當然,不管怎麼樣,關羽的忠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曹操赤壁之戰後敗逃路線,其實是吳,蜀兩方精心策劃的,其目的是讓曹操死在對方領地,赤壁失敗曹操雖然損兵折將,但其實力依然強大,如果曹操被吳,蜀其中一方斬殺,將會引起曹操餘部勢力討伐,

當時劉備勢力薄弱,赤壁對抗曹操兵力主要是東吳為主力,

諸葛亮的精明之處在於利用曹操對關羽的恩情,而關羽是出名的重情重義,派關羽守曹操即可放其一條生路,還可讓魏的主要目標對準東吳,關羽也還了曹操的恩情,一舉三得,

那麼如果關羽斬殺了曹操歷史會不會反轉,從當時三方的實力來看赤壁前曹操一家獨大,根本談不上三足鼎立,赤壁後曹操修養兵力,吳,蜀趁機擴大,三足鼎立成型,可見如曹操當時被斬殺,其勢力必將全力追殺劉備,導致劉備無法入川蜀奪地盤建立蜀國,

關羽以忠義勇猛聞名於世,而非軍事才能,蜀國建立後關羽被封五虎上將之首,其內心頗為自大,好戰喜功,不聽諸葛亮之言,最終導致荊州失手,死在臨沮,其帶來的結果是劉備衝動性報復東吳,導致劉備抑鬱而亡,張飛遭手下殺害,蜀國兵馬損失殆盡,

川蜀地區自古富饒,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如果關羽能聽諸葛亮之言,拒不出兵,以劉備的手下文武大將,加以時日必然能匡扶漢室一統天下,在如果當時劉備拒絕關羽守荊州,換成趙雲,天下可定也。



奔騰Li


關羽如果沒有放跑曹操,沒有大意失荊州,結局會如何?



第一,沒有放跑曹操。只有兩種可能 : 一是當場格殺;二是抓獲曹操,押回大營。以關羽的性格,在曹操百般求饒,曹軍恓惶可憐、人人狼狽的情況下,關羽“傲上而不忍下”的本性,是不會下此狠手的。 那麼抓住曹操,交給劉備諸葛亮,又會如何?



當時,曹操平定了北方袁紹、呂布、袁術、劉表死後,劉琮投降,就是荊州也歸曹操了,大的割據勢力,只剩張魯、劉璋、馬騰、韓遂、孫權,劉備那時還算不上一方諸侯,自己可能還不到萬人,赤壁之戰中,諸葛亮部署趙雲、張飛去烏林小路,烏林西埋伏,各帶三千人,關羽去華容道只帶五百校刀手,其餘劉封、劉琦、糜竺、靡芳等,都只是象徵性帶了些兵,可見實力很弱。



在此情況下,劉備、諸葛亮對抓到的曹操,進退兩難,有說可以要求交換漢獻帝,但要知道,提出這要求,是需要實力作後盾的。以劉備的實力,曹丕(那時已經二十一歲,具備處理政事能力)理都不會理,給漢獻帝一個暗示,不用明說,漢獻帝就會下昭,嚴令劉備乖乖把曹丞相,完好無損地送回許都。否則,將發大兵剿滅亂臣賊子,那時,劉備、諸葛亮手裡的曹操,就是一個燙手山芋,扔不掉,又燒手,難上加難!



不說別的,利用曹操征伐機會,劉備多次乘勢發揮,抓緊時機,沾了不少便宜。比如,建安十四年(209),曹操徵孫權,劉備進佔江南四郡;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征伐馬超,劉備有了進入益州機會,而且是被邀請進入,少了多少麻煩?要是打,以劉備實力,估計沒五、六年都不可能。這還需要採用策反、拉攏劉璋部下,內外合力,得費點腦筋,光靠武力的話,門都沒有。



第二,沒有大意失荊州。這也分兩種情況 : 一是與上面相關,就是曹操被抓,在劉備諸葛亮手裡;二是正常歷史進程。在前一種情況下,那時就是曹丕掌權,援救曹仁,不一定是于禁。而且,劉備可能還在四處漂泊,所謂荊州,也只是幾個郡,還不一定能守得住。根本不可能進佔益州、漢中,劉備沒被眾諸侯幹掉,還在小荊州苟延殘喘,就已經不錯了。什麼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根本想都別想。



後一種情況下,三國局勢不會有大變化。關羽要往北發展,困難重重。一是年齡大了,已經五十八九,臨近退休,雖有雄心,顧慮重重,前後矛盾,反覆無常,等等毛病,也會乘虛而入。那時人們壽命普遍很短,而且,人上年齡後,往往犯糊塗。



比如曹操,在立儲君上,左右搖擺。在救援漢中時,半路上磨磨蹭蹭,延誤時機,導致夏侯淵被殺;比如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比如孫權晚年,與陸遜齷齪、殺四子孫霸等等……。以關羽性格,這些毛病,只會更嚴重。二是距離益州大本營太遠,相互溝通、聯繫不便,支援不及時,不到位,借力欠力,靠不住。三是曹魏強大格局沒實質性改變,孫權虎視後方仍然是大威脅,絲毫不能放鬆。長期的對峙,會產生習慣惰性,後方不穩,就難往前進展。


流譽後


關羽即使殺死曹操,劉備也不能吞併多少底盤,因為劉備立足不穩,倒是孫權會得到些許利益。

如果沒有大意失荊州,那麼三分未必歸晉。

華容道發生了什麼

華容道關羽放過曹操,這是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劇情。歷史上卻沒有這麼一回事,根據史書的記載諸葛亮確實有派兵去華容道堵截曹操潰軍,但是劉備的軍隊去晚了曹操在就過去了,也沒有說明是誰去堵截的。

假設關羽在華容道堵截到了曹操,然後將曹操等人全殲。那麼東吳會趁機攻佔曹操的部分地盤,想要徹底消滅曹操勢力是不可能的;而劉備這邊在荊州還立足不穩,劉備手裡僅僅有江夏的兵馬不足以擴充太多的地盤;曹操這邊,曹操死後短時間內難以穩定下來,但是不會被消滅掉。所以曹操是生是死對三足鼎立的影響不大。

如果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

如果關羽沒有攻擊樊城,而是一直固守自己的地盤,那麼荊州就有潛在的隱患,一旦發生意外還是會丟失城池。關羽為人太過自傲,而且輕視文人,導致麋芳和士仁兩人叛變。這是丟失荊州的最大原因。

如果荊州荊州不丟,那麼蜀漢的結局大不一樣。因為荊州軍有四五萬餘眾;而益州方面剛剛經歷漢中之戰雖然損失不小,但是還是可以集結起五萬人,這樣蜀漢就有十萬大軍。再休養幾年的時間,讓蜀漢政權徹底穩定下來,那麼結果肯定不一樣。而且沒有荊州的失敗,劉備、關羽、張飛、劉封、關平等都不會死,這五個人對蜀漢可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劉關張可能老了,但是劉封、關平可都是蜀二代裡武力排名考前的,他們五個對蜀國的意義太大了。後期發展統一雖然有難度,但是不是沒有機會。


總結:曹操死在華容道,他的子嗣可以繼位繼續掌握大全,對全局雖然有影響但是不大。而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蜀漢沒落的開端。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問題一:如果關於沒有放走曹操?

題主的問題是不放走曹操,並沒有直接說砍了,要不就是砍了,要不就是抓了,只能根據這兩種分別來猜測……

如果關羽砍了曹操——繼續陷入亂局紛爭

曹操死了誰繼位?歷史上世子曹丕繼位是33歲,曹操做了不少鋪墊。但赤壁之戰之後才21歲,磨練較少容易犯錯,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上位,又碰到魏剛剛大敗一場,遭到東吳很大的壓力,可能會有很多人不服,曹魏陣營恐怕會有分裂成2—3塊的情況,比如說另一部分朝臣扶持曹植什麼的,又或者比如張繡這種看到曹操突然死了,曹丕還嫩,就又獨立出來撒野……

但當時的東吳雖然贏了赤壁之戰,但實力也未必能到輕鬆蕩平北方的境地。所以說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暫時又陷入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

如果關羽綁架了曹操——還是算了,還不如砍了呢

你抓了曹操這個燙手的山芋,也不可能以要挾換城池什麼的來把曹操放回去,更加放虎歸山……其實還不如索性砍了呢!

問題二:沒有大意失荊州,結局會如何?

荊南地區雖然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但人口和GDP都不高,其實對劉備陣營幫助較為有限,而且還會長期拉東吳的仇恨。我認為其實對最終的結局改變並不大。以國力論,蜀國既然定都在成都,天高皇帝遠,對荊州的支持肯定不夠,荊州遲早都要丟的。


小姐夫愛歷史


結局也不會太好,這僅僅是個人觀點,大家別罵。

關羽被大家尊稱“武聖”,地位名氣特別高,而且好多地方都有關帝廟,他在民間的形象也特別高大,大家一提起來就是“忠義”的代表。

雖然他名聲很大,但是他不是十全十美的,好多對關羽印象的形成是後代人們對關羽本身的誇大和添加的。

為什麼說結局不太好呢,這與關羽的性格有關係,關羽天生自傲,對世家大族有一種沒來由的蔑視,當時孫權打算讓關羽的女人許配給自己的兒子,關羽一百個看不上。為以後孫權佔領荊州埋下了隱患。

歷史上關羽沒有守在華容道,也沒有放曹操一說,曹操確實在華容道逃走的,逃走的很艱辛,可走出華容道跟關羽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沒有大意失荊州,關羽可能會攻下樊城,當時關羽勢頭正旺,中原給勢力都望風歸附,曹操也嚇得不輕,手下得力干將都不抵關羽。過了樊城就對中原虎視眈眈,跟曹操爭奪霸權了。

可是三國不只是魏蜀,還有東吳孫權呢,孫權本來對劉備借荊州不還之事耿耿於懷,早晚會出手,因為他不想看到任何一方的強大,曹操強了,對自己不利,劉備強大了,對自己也不利。

所以綜上來看,關羽的結局是不太可能太好,因為歷史因素已經決定了實物的發展方向。

關羽雖然勇武,可性格孤傲,勇猛無敵,可做事顧不了大局。

另一方面,三國鼎立,各方制約。還有蜀國當時國力也不太好,劉備剛剛入蜀,替代劉璋,本身川蜀還沒有有效的管轄。要是當時劉備出手支援關羽後勤。也不至於有兵敗的局面。


半城柳色月黃昏


華容道捉放曹,成就了關羽知恩圖報、義薄雲天的形象,但歷史真相讓人大跌眼鏡,關羽錯失戰機,讓曹操跑了。當年關二爺老婆沒娶到,被曹操強戴了頂綠帽子,心裡憋屈了好多年,如果關羽真的能捉住曹操,肯定會用刀了此心結。

華容道蜀軍錯失良機

赤壁之戰周瑜火燒曹軍戰船,曹操當時沒有《三國演義》中寫的那麼狼狽不堪,他發現東吳用火攻戰船被燒,水軍已經失去戰鬥力,於是下令曹軍再點一把火,把所有戰船全部燒掉,一是阻止東吳和蜀軍追擊,二是不給對手留什麼戰利品。然後收拾殘兵敗將快速撤離,曹操選擇的逃跑路線是華容道。這條道路臨近長江邊,積水成沼,泥濘異常,騎兵無法通過,於是曹操就讓老兵們從道路兩旁割取蘆葦雜草鋪填道路,讓騎兵和精銳部隊通過,由於戰敗慌亂,騎兵疾馳,人踩馬踏,很多鋪路的老兵猝不及防,被踩成肉泥。

曹操通過華容道時,看到兩側都是茂密乾燥的蘆葦,一是容易伏兵,二是乾燥易燃,如果在大軍通過時有人放一把火,曹軍肯定九死一生。曹操捏著一把汗看著精銳部隊走出了華容道,剛鬆了一口氣,就看到華容道上火光沖天,原來劉備、關羽從後面趕來,從屁股後面順風放火燒曹軍。曹操看著華容道上火光一片,臉上露出慶幸的笑容:“劉備是個人才啊,可惜百密一疏,如果提前在華容道埋伏人馬放火,我就得全軍覆沒!”

“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三國志》

劉備和關羽慢了一拍,連曹操的馬尾巴也沒有看到,根本談不上捉放曹。

關羽不會給曹操活路

假如劉備和關羽早到一步,遇到曹操,關羽會不會放走曹操呢。答案只有一個,不可能!

當年曹操搶了關羽夢中情人,關二爺一直沒放下。關羽和劉備還是曹操部將時,將呂布圍困在下邳,有一天關羽偷偷跑到曹操帳中,拐彎沒角地說:“呂布派秦宜祿去搬救兵了。”曹操說:“我早知道了。”關羽默默墨墨跡跡沒走,曹操問:“關將軍還有啥事?”關羽棗紅臉變成紫紅臉:“攻破城後,能不能…能不能…把秦宜祿老婆送給我。”曹操心中暗笑,不好色的關羽,原來悶騷得狠。於是點頭答應。城池快攻破時,關羽一天跑曹操大帳好幾次,叨叨娶秦宜祿老婆的事。這引起了“好人妻”曹操的興趣,難道秦宜祿老婆國色天香。在城池攻破後,關羽還在城中廝殺,曹操先跑到秦府去觀看美人,一看果然長得美貌絕倫,於是抱上了自己的床。關羽看到暗戀的女人被搶,感到莫大的羞辱。

後來關羽出於無奈投降了曹操,曹操喜愛他的將才,覺得當年做的不地道,於是送了很多美女給關羽補償。關羽是個有血性的漢子,看著自己喜歡的美人抱在曹操懷中,心裡彆扭,其他女人正眼都不瞧。沒辦法曹操把貂蟬送給他,關羽也不要。曹操只好上馬金,下馬銀,封漢壽亭侯腐蝕他。從正能量角度看,關羽活的有態度,對劉備忠心耿耿,對自己看上的女人戀戀不捨;從另一個角度看,關二爺心胸不夠寬廣,為了一個女人懷恨在心,不殺曹操不會甘心。

曹操搶了關羽的夢中情人,抓到他後沒有殺他,這事就兩不相欠。在華容道再次相遇的話,那可不是故人重逢,是解心結的良機,因此沒有什麼舊情可敘,沒有什麼義字可講,只有青龍偃月刀說話,曹操必死無疑。


聾王異史


關羽提放曹 ,是大勢所逼。


1,那時劉備羽翼未滿,兵微將寡。手下止關張趙幾將,文臣止諸葛亮及幾個謀臣。

在三國中處於劣勢,一旦殺了曹操,與魏結仇。曹氏必起全國之兵,為曹操報仇,劉備勢力薄弱,必遭慘敗,甚至亡命的結果。

諸葛亮派關羽放曹,也素知關羽忠義,必放曹北歸。

可藉機收伏關羽並把放曹北歸之責任推給關羽。

要不讓張飛在華容道守候,那曹操還有跑?

必將引來曹劉決戰,孫權偷笑。

請葛亮想當的是黃雀,不想當螳螂或蟬。

所以放曹是必然的。

2,如果關羽不失荊州。


這樣當然對蜀國有利了。那樣有關羽擋在荊州,北可拒魏,南可抗吳。

關羽就象一面屏障一樣擋住兩國,這時請葛亮在內地可以加緊生產,強兵練武。提高經濟及軍事力量,並培養後續人材,弄個年青五虎將出來。

等蜀國強大之時,足可做三國中老大之時。再用計挑撥吳魏戰爭,自己做那個坐山觀虎鬥的大佬。

直等兩敗俱傷之時,再出兵去幹掉勝方。才可唾手得天下。

然而,三國之謀士全是此想法。

全不輕易出手。

止有關羽驕傲自大,不用孔明聯吳抗曹之計,致使兵敗麥城。

導致整體戰略失敗,唾手可得之天下誤於關羽之手。

然而真實事件已然發生,歷史是不可改變的,你我妄加評判,也於事無補。

歷史不是靠想象得來的。意料之內之外的事誰又說的準!

而後人只能磨磨牙,做無勞之空想而已。

我是水壺,一起來辯!


火煮水壺84501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放走曹操是有預謀的,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華容,其主要目的就是放曹操歸魏;而蜀國若沒有失去荊州,時局或許會大有改觀,三國鼎立的局面將會長期存在,或者蜀吳聯合滅魏,然後蜀吳兩方爭霸。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關羽放走曹操的這一段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其內容主要講的是曹操赤壁大敗後,逃回許昌,而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華容道,結果關羽放走曹操。

對關羽到底該不該放走曹操是一直存在爭議的,有的人認為該放,因為曹操即使死,曹魏實力依然強大;有些人認為不該放,因為曹操就是曹魏的主心骨,曹操一死,其勢力自然土崩瓦解。

對於關羽放曹是否對錯,其實在原文中早有體現,從其章節名“

諸葛亮智算華容”就可以看出。我們先向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軍師表示敬意,再來看看諸葛軍師對於此次軍事行動的安排:

  • 第一陣:命趙子龍帶三千軍馬,渡江徑取烏林小路,揀樹木蘆葦密處埋伏。今夜四更已後,曹操必然從那條路奔走。等他軍馬過,就半中間放起火來。雖然不殺他盡絕,也殺一半。”

子龍也有疑問,因為從烏林過去有兩條路,軍師怎能如此確定曹操肯定會走這一條路?諸葛亮當然知道,因為他深刻了解曹操之多疑性格

“南郡勢迫,曹操不敢往;必來荊州,然後大軍投許昌而去。”

  • 第二陣:命張翼德可領三千兵渡江,截斷彝陵這條路,去葫蘆谷口埋伏。

“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來日雨過,必然來埋鍋造飯。只看煙起,便就山邊放起火來。雖然不捉得曹操,翼德這場功料也不小。”

諸葛亮對於曹操多疑的性格可謂是瞭解的相當充分,並做出了各種安排,但此時在一旁有一員大將坐不住了,這位便是關羽。

時雲長在側,孔明全然不睬。雲長忍耐不住,乃高聲曰:“關某自隨兄長征戰,許多年來,未嘗落後。今日逢大敵,軍師卻不委用,此是何意?”

孔明笑曰:“雲長勿怪!某本欲煩足下把一個最緊要的隘口,怎奈有些違礙,不敢教去。”

雲長曰:“有何違礙?願即見諭。”

這便是諸葛亮的欲擒故縱之計了,隨後諸葛亮便陳述了關羽與曹操的一番情誼,而關羽卻立下軍令狀,誓擒曹操,於是諸葛亮便派他去了。

  • 第三陣:命關雲長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可於華容小路高山之處,堆積柴草,放起一把火煙,引曹操來。

後面的結果如諸葛亮所料,曹操先遇趙雲、後遇張飛,然後逃至華容道,又是一生大笑,笑諸葛、周瑜無謀,

若是我用兵,必在此道埋伏一支精兵,如此我曹操必死。

接下來的結果便是關羽帶人走了出來,最後還是違了軍令狀,不忍心殺曹操而放走了曹操。

看到這裡各位也該清楚了,這一切的背後有一隻大手在推動,而這手的主人便是諸葛亮。

諸葛深知曹操絕不能死於劉備軍手上,曹操即使死了,其勢力依舊龐大,必定會與劉備不死不休,這不是諸葛亮想看到的結果,所以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華容道,因曹操與關羽有舊,此舉可使關羽報恩,以免日後再生事端。

此即是“一石二鳥”之計。

當然,諸葛軍師的想法不會如此簡單,因為關羽臨走前是互相立下過軍令狀的。

孔明曰:“倘若放了時,卻如何?”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與了軍令狀。”雲長曰:“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如何?”孔明曰:“我亦與你軍令狀。雲長大喜。

而現在關羽沒有完成,軍令如山,關羽自然是要受重罰的,但諸葛亮不會真的取了關羽的性命,因為這也是其中一計。

最早欲擒故縱使關羽自薦出戰,然後立下軍令狀,最後曹操被放,劉備解了這次危機,而關羽也還了曹操人情,而關羽因犯軍令,此後對於諸葛亮必定不會放肆。一石三鳥,就是如此。諸葛亮之神機妙算,果然高明。

若曹操不放,荊州不失,時局是否會變?

劉備失荊州時,已經佔領益州土地了,此時已經大致形成三國鼎立之局面。

益州門戶在於漢中,而東吳門戶在於荊州,所以孫權勢力一直想得荊州而不可得。在此之前,孫劉勢力一直是聯合抗曹的,若荊州不丟,長期下去也會是這個局面。

我們再看曹操赤壁大敗後的形勢圖。

不管是哪個時間段,曹操的實力仍然是最強的,而赤壁之戰我們可以認識為是曹操輕敵所以大敗的結果。

若曹操死於華容道,其勢力必定視劉備為死敵,兩方必定大戰;而孫權勢力則可趁此機會北攻曹操勢力,渾水摸魚、漁翁得利,其結果還是孫劉聯合抗曹,至於抗不抗得過就有待分曉了。

若是蜀漢不失荊州,仍舊可能是三國鼎立的局面,蜀若攻魏,吳必趁勢取荊州;蜀若攻吳,魏必攻蜀;將這個放於其它兩國,同樣如此。最好的可能便是孫劉聯合,北伐滅魏然後各自征戰。當然,這與失不失荊州是沒有太大關聯的,不過劉備正是因關羽戰死而怒伐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只能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下場。

華容道之事影響不會太大,但荊州之失,關羽若是不死,或許時局會大有改觀。


無古無今


首先說明一點:在任何正史中都沒有關羽放走曹操的記載。並且,“關羽大意失荊州”發生在赤壁之戰十一年後,放不放曹操和荊州的丟失也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題主既然提出了這個假設性的問題,我們就發揮一點娛樂精神,大開腦洞,來推演一下可能會發生的結局。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對發生於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用了大約十回的篇幅進行詳細描寫。孫權、劉備連兵抵抗曹操的進攻,諸葛亮、周瑜不謀而合,各獻火攻之計,黃蓋戰前詐降曹操,帶領火船燒燬曹軍戰艦千艘,八十三萬大軍灰飛煙滅。曹操倉皇逃遁,關羽帶五百校刀手在華容道設伏攔截,曹操勢窮,聲淚俱下哀求關羽。關羽義氣深重,喝退兵馬,私放曹操逃回襄陽。孫權、劉備瓜分荊州,三足鼎力之勢形成。

那麼,如果當時關羽不為所動,狠下心來,一刀結果了曹操,天下會是個什麼樣子呢?我們都知道,在赤壁之戰發生之時,天下還沒有完全統一。劉備客軍寄居公安;孫權割據江東六郡;馬騰、韓遂佔據陝、甘;劉璋擁有益州大部;張魯保據漢中;公孫康佔據遼東,甚至荊州南部四郡也地有所屬、各自為政。此時曹操一死,天下震動,這些割據勢力頓失強敵,肯定會極力擴張,逐鹿中原。一直被曹操控制的漢獻帝也會蠢蠢欲動,以求重新掌握權力。曹操手下忠於漢室的荀彧、荀攸等人必將轉投到漢獻帝麾下,清除曹氏宗族,外結強援,漢室有望中興。

漢獻帝想要中興漢室,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是不行的。這種形勢下,他極有可能以同宗之誼聯絡劉備。劉備向來以復興漢室為己任,是沒理由也不可能拒絕漢獻帝的。劉備會將漢獻帝遷往舊都洛陽,帶兵入朝輔政,行齊桓公、晉文公之舉。割據州郡的諸侯看到天下已有共主,劉璋、張魯、公孫康這些“自守之賊”不可能有所作為,自然會認清形勢,改弦更張,納土稱臣,服從中央;反側叛逆的,如孫權、馬騰之流,會被劉備借天子之名漸次削平,天下重歸一統。

上面是就赤壁之戰後的形勢作出的猜想。如果十一年後關羽不丟失荊州,那又會是什麼結局呢?此時的北方廣大地域已經納入曹魏版圖,劉備集團佔據長江中上游的荊、益二州。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之下,向北,大軍可以直指魏國大本營許昌;向東,水陸沿江而下,能夠快速攻進東吳腹地。此時,劉備集團的戰略方針可以有很多選擇,既可以“聯吳滅曹”,也可以“聯魏攻吳”,始終處於主動位置。魏、吳兩國任滅其一,然後再和倖存的一國展開大決戰,蜀漢統一中國的可能性是極大的。這個猜想如果能實現,也就沒有後面的兩晉五胡十六國什麼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