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道姑”這稱呼不僅在一些影視劇中常見,前些年還有一首名為《我的一個道姑朋友》的網絡歌曲,在年輕人中很流行。

就連女性發型中,也有一個所謂的“道姑頭”。

實際上,“道姑”是民間對女道士的俗稱,在正統道教裡,是沒有這個稱謂的。

男道士,我們稱之為乾道,女道士,我們稱為坤道,取義天地陰陽,乾坤有分。

自古以來,道教一直是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所以在見到道士時,不論性別,我們都稱呼“姓+道長”即可。

在北方等地,德高望重年長的老修行也可以按當地習慣尊稱為“姓+爺”。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那麼,“道姑”這個對女道士的俗稱是從何時流傳下來的呢?

據考證,這一稱呼約最早出自元末明初時期。

當時,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著有《輟耕錄》一書,此書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很高,在某些研究領域,甚至具有唯一性。

就是在這樣一本書中,陶宗儀留下了一個成語

“三姑六婆”。

其中,三姑分別為,“道姑、尼姑、卦姑”。

道姑指的就是道觀裡的女性道士,尼姑是指寺廟裡的尼眾,卦姑,即專門給人占卜算卦的女性。

自此,“道姑”這個俗稱,逐漸流傳,被很多人所知。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縱觀道教歷史上的女道士,也就是坤道們,為道教的發展壯大和傳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很多人也因此名傳千古,例如飛昇成仙的茅山上清宗第一代宗師南嶽夫人魏華存,開上清千載基業,道教全真派清靜散人孫不二,師承重陽祖師,成後世坤丹道法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