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明珠花苑小區的一個12歲學生,因為不滿上網課時被父母訓斥,就從樓上一躍而下。父親衝到樓下抱著兒子的屍體捶胸頓足,幾欲精神錯亂,場景令人心酸。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如果你看到這個現場,我想你會感嘆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也可能會流淚難過。

但你體會不到這會帶給父母,帶給這個家庭什麼樣的打擊,那種災難性的毀滅,是想象不到的。

我曾經看過一個痛失獨子的母親採訪。

當記者問她:“你想你的兒子嗎?”

“不,我恨他!”

“他讓我人到中年卻承受這樣的痛苦,我恨他!”

“他忘記了我是怎樣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我恨他!”

“他辜負了我對他的全部期盼,我恨他!”

“他讓這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我恨他!”

看著母親的咬牙切齒、雙唇哆嗦,讓我心裡難過不已!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現在很多孩子對手機或電子產品依賴嚴重,通過網絡等虛擬方式與人交流可以,但是一旦回到現實中,反而不知如何與父母交流,與老師的交流,還有同伴的交流。

今天,我不想去說父母或者教育,而是要聊一聊現在的孩子普遍患上的“空心病”。

空心病

釋義: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症狀為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1]。

疲憊、孤獨、情緒差,感覺學習和生活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看不到希望,終日重複沒有結果,生活迷茫對未來沒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這種病是一位名叫徐凱文的精神科主治醫生提出來的,他是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學校心理諮詢師,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教授在長期的接觸這類型同學後,總結出患上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的孩子的一些共同特點,並以此作為非嚴格診斷的標準:

1、從症狀上診斷可能符合抑鬱症

2、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

3、通常人際關係是良好的

5、有強烈的自殺意念

6、通常這些來訪者出現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兩天

他一直致力於調查學生自殺事件,所以他的觀點一定是有道理的。

有一次,他和太太、女兒在毛里求斯度假,一位學生給他發來一條微信,內容是:我現在手裡有一瓶神奇的藥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那是氰化鉀,十秒鐘致命!

所幸,這個孩子被救了回來。

還有一個原本很優秀的,可以做很好的學術和科研的孩子。四年了,住院、吃藥,所有治療手段都用盡了,他還是了無生念,最後他的父母決定讓他放棄學業,退學回家。

徐凱文教授講,這不是普通的抑鬱症,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他把它叫做“空心病”,不只是學生空心了,接觸的社會空心了,才有這樣的結果。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但是我不想像徐凱文教授那樣,當孩子出了問題,就把所有的責任,推給父母、學校、社會。就像當年的馬加爵那樣,殘忍地殺死了宿舍的同學,還有人為他開罪,說他是被逼的。

不管如何,他殺人是事實啊!他毀了自己的家,毀了別人的家,也是事實啊!這些,難道是他的父母、他的老師、他的同學教他的嗎?難道他自己,就沒有責任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孩子,很少會像我們小的時候那樣,知道父母的艱辛,會去心疼父母,會想著用自己的成績去回報他們的辛勤付出。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通過學習來實現的,可是學習本來就是一件需要吃苦的事。沒有汗水哪來成功?天下的父母沒有不對自己孩子滿懷期望的,他們希望你的將來,過得比他們好,比他們幸福!

可是這一切,不通過學習,能夠達到嗎?

我們的教育制度是有很多問題,高考扼殺了太多的快樂。可是,如果沒有高考,我們又怎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高考,我們這些平凡的孩子又憑什麼完成命運的逆襲?

可能你也聽過很多人說,不上大學照樣能成功。但你不知道是,不上大學的成功率遠遠低於那些有文憑有知識的人!

不要用那些小到極限的概率來掩蓋這些事實,那只是自我安慰和掩耳盜鈴。

社會上的成功者,大部分都是有知識有文憑的。俞敏洪高考落榜三次,但人家仍然堅持到底,最終考上北大,打造了教育航母----新東方。如果他不努力,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有一個復旦大學的高材生,生於貧困之家,他從小愛讀書,他說自己人生第一本稱之為書的書,是從廢品堆裡發現的。從此他愛上了讀書,畢業後成了一家知名報社的記者。

是的,唯有讀書,改變了他的命運。

孩子,不要抱怨自己太辛苦。比比西部的那些貧窮家庭的窮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啃著土豆,吃頓方便麵就是生日晚宴,你過得已經很幸福了!

孩子,不要抱怨自己太辛苦。比比你的老師們,他們在你還沒醒的時候就來到學校,講課,批改作業,督導你們,生怕你們有一丁點不適;上完課,他們還要查資料,備教案;回家後,還要做家務,照顧老小,你不覺得自己幸福嗎?

孩子,不要抱怨自己太辛苦。比比你的父母,他們在外邊奔波,為了掙那一點辛苦錢,戰戰兢兢地打好每一份工,一天不做,就沒有工資,腰痠腿疼,還要堅持,體力嚴重透支;攢錢給你買營養品,買文具報刊,生怕你餓著渴著,你不覺得自己幸福嗎?

你在乾淨整潔的教室裡學習怎能算吃苦?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怎能算吃苦?

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

當你獲得了足夠多的知識之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值得去追求。

焦慮父母催生出的“空心”孩子,你該如何跨越“空心病”這道牆?

唯累過,方知閒。唯苦過,方知甜。

如果你覺得孤獨,父母就是你的港灣,雖然他們可能不懂如何與你交流,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他們更愛你的了!

有時你也會覺得,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得不到家人、老師或者朋友的讚許,你不明白人生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有的人說是為了錢,有的人說是為了享受,有的人說是為了生命的體驗。

每個人活著的意義都不一樣。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千百年來沒有人能夠說出,連叔本華那樣的哲學大師都找不到這個答案。

可是,最精彩的,不就是無法預知的未來嗎?

我想說的就是,活著,其實就是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一個使命,就是認識自己。

你從鏡子裡看到的,你從別人嘴裡聽到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甚至父母心中的,老師眼裡的,同學口中的,都不是真正的你。

那個痛苦的,無意義的,沒有價值觀的,沒有存在感的你,更不是真正的你!他們只是用來迷惑你的怪獸哥斯拉。

那麼,你到底是誰,你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你的將來是霞光萬丈還是泥濘溝壑,一切都在於你的尋找。

你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有時候你找到得早一些,那麼以後的歲月,你會陪著這個“自己”,一起光彩地走。

有時候你可能會找到得晚一些,不著急,生命本就是個追尋的過程。你的“自己”就在前方,等著你去挽起他的手。

當你看到他的時候,你會驚奇地說:

原來,我這麼美好。

相信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只願你,能多些耐心去尋找,早日跨越“空心”這道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