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雲南陸良:展現“爨鄉”農業新畫卷

(記者:範雲)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正值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裡,在雲南陸良廣袤的土地上,隨處可見疫情防控、忙備春耕、搶抓節令的忙碌景象,爨鄉兒女勤勞樸實的身影,與轟轟隆隆的農機聲、鬱鬱蔥蔥的鮮嫩蔬菜、含苞待放的各色花卉交織繪就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爨鄉農業發展新畫卷,譜寫成一首首催人奮進的春天交響曲,爨鄉沃野正孕育著無限生機與活力。

雲南陸良:展現“爨鄉”農業新畫卷


搶抓節令忙播種

連日來,陸良的田間地頭,村村寨寨迴盪著村長的喊話:你哄地皮,地皮哄你的肚皮;田該管了,肥該施了,種該播了,拖拉機該修了……春耕的號角響徹陸良大地。芳華鎮的田園公司搶在大年初六就播下早春的種子。如果錯過那幾天,就得等到夏季。春節前種下的一波菜心,現已成熟上市;當前正是種植水生蔬菜茭白的最佳節令,為了不錯過節令,三岔河鎮的群眾忙在水田裡栽種茭白;小百戶鎮新仁村烤煙漂浮基地裡,農戶正忙活著剷除漂浮池中的雜草、裝填塑料壓實袋,翻犁土地,為日後移栽烤煙的大田整地壘墒,也有農戶將一車車農家肥運入地裡拋撒,為春耕生產下足功夫。全縣烤煙漂浮育苗、大春馬鈴薯播種、玉米播種、水稻育秧工作於3月份相繼啟動。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陸良計劃種植糧食作物85萬畝;計劃種植蔬菜72萬畝,其中冬蔬菜10萬畝、大春蔬菜46萬畝、晚秋蔬菜16萬畝。目前,全縣已完成春耕大田整理22.55萬畝,蔬菜育苗2000餘畝,移栽蔬菜2.1萬畝。小春作物田間管理及大春作物春耕備耕工作正有序開展。同時,加強農資市場的監管,整合落實惠民補貼,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

雲南陸良:展現“爨鄉”農業新畫卷

農田改造不停步

近年來,陸良縣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的項目資金,興修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項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萬畝良田高產穩產。在召誇鎮大慄樹村委會千億斤糧食增收項目建設現場,挖土機開挖路基的轟鳴聲從2月21日就打破了疫情籠罩下的山村寧靜,農忙身影催生了大地回暖後的勃勃生機。這個項目,是掛鉤幫扶該村的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和大慄樹村組幹部積極爭取到的惠民工程,項目概算總投資900萬,共3個標段,建設規模7500畝,項目覆蓋大慄樹村委會的4個自然村,總長約19公里。項目建成後,將形成18條砂石路和3座交通橋。為確保在5月中旬完工,施工方及時有序復產復工,召誇鎮和縣農業農村局指派專人緊盯項目區的疫情防控和施工質量,直到項目投入使用。施工期間也不誤農時,農民可進行大田整理和春耕生產。陸良縣“千億斤糧食”增收項目共5個標段,項目總概算2092萬元,3個標段集中在召誇鎮,另外2個標段在龍海、芳華等地,其他高效節水項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中,也將已5月底完工。以上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改善片區生產條件,節約勞動力成本,方便土地流轉,讓老百姓直接受益。

雲南陸良:展現“爨鄉”農業新畫卷


洋芋中耕不放鬆

目前,馬鈴薯產業在陸良已形成“一鄉一業”的良好態勢,既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陽春三月,氣溫回暖,正是加強早春馬鈴薯田管的關鍵時期。在中壩羊頭山萬畝四月馬鈴薯核心片區,只見戴著口罩的農戶正在地裡為即將破膜的小春馬鈴薯掏苗。小百戶鎮農業技術指導員入村到田,擔當起“春耕大使”,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如何進行科學的中耕管理。2018年底,中壩村委會345千瓦光伏電站成功併網,解決了羊頭山馬鈴薯種植的供水問題。灌區修建後可蓄水提水灌溉農田,群眾抓生產業的熱情高漲,年前種下的一季早春馬鈴薯,4、5月份即可上市。今年,羊頭山種植面積達到4680畝,比往年增加3000畝,預計畝產2500公斤,全村產值2500萬元,戶均增加1700元。陸良縣是雲南省馬鈴薯種植的適宜區、主產區和高產區之一,目前全縣種植總面積達50萬畝。馬鈴薯物流中心及深加工項目建成後,將大大提高馬鈴薯的綜合產值,馬鈴薯真正成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雲南陸良:展現“爨鄉”農業新畫卷


“扶貧車間”促增收

在陸良縣大莫古鎮問陸航公司,村民都會自豪地說:“喔,我們公司,就在看得見大棚那裡。”走進8米高現代化智能溫室裡,意大利生菜、橡葉生菜等本地罕見的菜品整齊劃一地“站立”在一排排管道上,他們不靠土壤,全靠水質營養液提供20天生長週期所需要的養分。41歲的焦翠英是嘎古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無比感慨地說:“以前自己家的地就種點玉米,乾旱缺水,收成低,現在,把地返租給公司,自己又給公司幹活,相當於拿著雙份工資。現已脫貧,還供兩個子女讀大學,在這裡就像在廠裡上班一樣。”陸航公司通過立體搭架、管道栽培,安裝防蟲網、殺蟲燈、粘蟲板、園藝地布等設施,既保證了蔬菜品質安全衛生,又節本增效。每年可種植12茬,700畝水培蔬菜基地若全投產後,可實現年產量3萬噸,年產值超1億元。公司現已流轉土地3千畝,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5百多人,人均年收入4萬元以上。

陸良綠佳蔬菜種植有限公司打造1021畝露天無公害蔬菜扶貧產業示範園,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技能技術、勞動力等資源打包量化入股。陸良縣馬街鎮逸禾花卉專業種植合作社吸收周邊花卉種植戶為會員,將 “玫瑰花”事業做成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還吸納了遠村近鄰的23戶建檔立卡戶到公司打工賺錢,成了名副其實的“扶貧車間”;中壩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讓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49人從中受益,實現貧困戶產業扶持全覆蓋;雲南坤友商貿有限公司的馬鈴薯物流中心及深加工項目帶動200多人就業等。目前,陸良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81家,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78戶,認定家庭農場66個,帶動農戶增收3.2億元。

(攝影:譚邦蘭 李志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