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總攻戰」雲南:“黨建+”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雲南網訊(記者 郎晶晶)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將貧困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產業發展起來了;黨組織+勞務服務,外出務工人員獲得找工作、培訓、維權等一站式服務,就業增收穩當了;黨組織建在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換新業”有了主心骨,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近年來,我省全面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組織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程度,整合組織資源、凝聚組織力量、發揮組織優勢,“黨建+”讓脫貧攻堅跑出了“加速度”。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我省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引領,推進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採取“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模式,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省參與產業扶貧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2.95萬個,帶動貧困戶165.71萬戶,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99.48%;全省13631個村集體資產總額1436.55億元,村均1053.88萬元;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73.47億元,當年有經營性收入的村增加到11033個,佔80.94%。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基層黨組織及時跟進了解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復工復產達產情況,積極幫助解決當地農畜產品滯銷等實際問題。

推進勞動力轉移,提高就業扶貧組織化程度。我省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建立多元化、穩定可持續的就業機制,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到沿海城市、發達地區務工。各地組織化開發各類公益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外出務工人員聯絡服務、跟蹤維權、困難幫扶等服務保障工作,採取幹部掛聯、黨員結對、志願服務等方式,關愛留守老人和兒童,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後顧之憂。當前各地正積極推動農業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以專車、專列、包機等形式組織化幫助農村勞動力有序返崗。截至目前,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56.9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00.93萬人(省外78.13萬人,省內122.8萬人),轉移人口數已達到去年總數的七成。

雲南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有近100萬,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891個,搬遷任務重、規模大、難度大。我省著力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程度,在建設、搬遷、項目管理、社區管理、產業幫扶、就業扶持等方面努力實現組織化推進,2019年省委組織部從省管黨費中拿出5260萬元,補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目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據省發改委的數據,全省24.5萬套搬遷安置房已全部完工並完成裝修裝飾,全省已搬遷入住92.2萬人,入住率達92.5%,已有60餘萬搬遷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脫貧。

2020年,我省將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動“三個組織化”工作作為各級黨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各州市黨委組織部長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專項述職的重要內容,進行嚴格考核。並堅持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和選拔任用幹部,重點考察各級幹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三個組織化”工作中的政治表現和擔當作為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