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豌豆思维的“首单盈利”,看到了在线教育的心酸

从豌豆思维的“首单盈利”,看到了在线教育的心酸

3月3号,在线少儿数学思维教育机构豌豆思维宣布实现“首单盈利”,成为该领域首家盈利企业。在《教培参考》看来,这更多地折射出在线教育企业的心酸。

01

“首单盈利”和“首家盈利”?

首先,进一步思考上面这句话:

第一,“首单盈利”不是“整体盈利”,是毛利为正,不是净利为正。

豌豆思维怎么定义毛利和盈利的?豌豆思维的毛利=单课学费-(获客成本+教师成本)如果毛利大于0,那么这单就盈利了。原文还举了个例子,A教育机构在客户购买第一个7000元课包后,刨除获客成本和教师成本8000元,是亏损状态。豌豆思维的“首单盈利”,是客户购买第一个课包时,就已经产生了利润。

怎么算整体盈利?除了获客成本、教师成本,还有研发成本、行政成本、宣传成本等等。可以说,豌豆思维距离盈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第二,“该领域首家盈利”,说明其它家并未盈利?

其它家是谁?火花思维、你拍一、海豚思维等垂直的在线数理思维,以及好未来旗下的摩比,掌门旗下的掌门少儿,精锐旗下的佳学慧,猿辅导旗下的斑马思维……

据《教培参考》了解,如果按照豌豆思维的“毛利为正”的概念,刚才举例的几家中,也是有盈利的。豌豆思维比它们的时间更早?这个不太清楚。但说自己是“该领域首家盈利”,存疑!豌豆和其它数理思维企业可以适当发声,莫让更多人产生误会。

02

数理思维怎么就火了?

先看下什么叫数理思维?

目前普遍接受的概念是,以数学学科为主要载体,提升数理认知、逻辑思维、判断分析的能力。受众主要是3-12岁(学前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

目前,数理思维赛道的玩家,大概就是上文提到的几家。其中,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模式的企业见下图。

从豌豆思维的“首单盈利”,看到了在线教育的心酸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这些在线数理思维企业都有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融资、师资、营收还是技术,都能通过几个代表企业看出这个行业的潜力。

大家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数理思维突然就火了,就跟少儿编程一样。

会有一些人说,政策利好(国家倡导学科素养)、资本利好(投资助推成为风口)、新家长需求(8090家长关心成绩和素质)等等。这些似乎都对。

记得一位投资人跟我说,现在的数理思维就是小学奥数的替代品,极大地解决了部分家长“小升初”的焦虑。

03

当“首单毛利为正”值得歌颂

除了简单“质疑”一下豌豆思维的“首单”和“首家”,以及简单普及一下这个赛道的情况,还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首单毛利为正”都值得歌颂,在线教育企业是有多“心酸”?

包括数理思维、少儿编程、少儿英语、K12辅导在内的众多赛道,整个在线教育都有难以言表的“心酸”。

第一,数据造假。这似乎不是心酸,而是心寒。怎么个虚假,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就是刷单。

近期,跟谁学被做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被指存在刷单和数据造假。再往前,还有一家企业,因为数据造假直接倒闭,那就是成长保。很巧,成长保就是数理思维这一赛道的代表企业。这个成长保曾在两年融了4亿元,什么昆仑、达晨、真格都是投资方。后来才被发现,这家在线教育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假的。

第二,获客成本。线下通过门店、商场、学校引流,获客成本很低,大多都不到500元,线上可是截然相反。

线上的获客方式主要是:各类线上投放渠道+楼宇液晶+线下地推。获客成本:3000元以上,1对1甚至到5000元到20000元。举几个例子,新东方的获客成本大约是320元,好未来的获客成本是230元,学而思网校获客成本为1300元,在线1对1教育公司获客成本也分梯队,从5000元到20000元不等。

第三,亏损问题。这或许也是豌豆思维,只是完成了“首单毛利为正”就开始宣传的原因。与其宣传毛利,不如加倍提升产品和服务,关注口碑和续费。另外,自己首家盈利,谁来做的判定?友商么?

第四,估值问题。很多在线教育企业,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比二级市场的市值还要高。

同时,因为在一级市场融到了很多钱,不少在线教育企业都是以融资驱动而不是收入驱动。本次新冠疫情,则会让ToVC型企业品尝到缺钱的痛苦,30%的企业或将直接破产倒闭。

此外,《教培参考》倒觉得数理思维赛道的一些企业有被低估。相较于少儿编程,数理思维应该是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数理思维可以向英语、语文、艺术等领域拓展。数理思维的企业应该比少儿编程更值钱。

注:本文为教培校长参考原创,作者叶寒山。《教培校长参考的》的宗旨是:让教培校长不再孤独,让教培行业受人尊重。使命是:生产并分享教培干货,赋能并成就教培校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