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如敢洗稿,勢必全網追究到底)
文|諸神的恩寵

張愛玲從小熟讀《紅樓夢》,是《紅樓夢》的忠實粉絲。她說:“人生有三大遺憾: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夢未完。”晚年時,她定居美國,在孤獨中寫下紅學專著《紅樓夢魘》。周汝昌看完後感慨地說,“原來,張愛玲才是曹雪芹的知己。”

因為太愛《紅樓夢》,張愛玲的小說裡也浸透著濃濃的《紅樓夢》味道。打開《金鎖記》,就彷彿在看一部袖珍版《紅樓夢》。所以,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才會說:“《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小說的主人公曹七巧,是清末民初的社會底層女子。她出身市井之家,一生貪戀富貴,卻飽受欺壓。三十年歲月,重重苦難讓曹七巧的內心日益扭曲。作為女人,她很可憐,作為母親,她又很可惡。在那個封建時代,她無力與宗族勢力對抗,於是便將舉起“屠刀”,對準了自己的兒女。結果,她的一雙兒女被她折磨得生不如死。

從曹七巧身上,能看到人性中最幽微最扭曲的一面。這並不美好,卻足夠耐人尋味。中國文學史上,恐怕很難找出第二個像曹七巧這樣的女主角,她滿身市井氣,刻薄毒辣,人見人厭。

然而,你若認真去讀《金鎖記》,總會在某一個瞬間,被這個女人深深地打動。看曹七巧這一生,猶如一片樹葉,由綠變黃,由黃變棕,最後飄然凋落。曹七巧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女性的悲劇,更是人性的悲劇。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01三十年時光,讓曹七巧從市井少女變為乖戾老嫗

中國人結婚,講究門當戶對。曹七巧出身於麻油店商販之家,卻嫁到了當地名門姜家,成為姜家二少奶奶。勢利的父母把她當貨物一樣賣掉,殊不知,這是她富貴日子的開端,也是她一生噩夢的開始。

姜家二少爺是個病秧子,連坐都坐不起來。曹七巧本就出身低微,又嫁給了這樣一個人,她在姜家的處境可想而知。

婚後,曹七巧生下一雙兒女。按說母憑子貴,她在姜家的地位能改善一點吧?然而,並沒有。她依然沒有話語權,無論她怎麼刻意地討好姜家人,他們依然冷臉以對,甚至連女傭們都瞧不起她。

丈夫靠不住,兒女不爭氣,在姜家,人人都瞧不起曹七巧。三十年裡,天天生活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漸漸地,曹七巧的內心變得越來越扭曲、越來越冷酷。

書中有一處細節,曹七巧的哥嫂來看她,嫂子問曹七巧,姜家二少爺的病怎麼樣了。曹七巧不但不悲傷,反而笑出了聲。她用戲謔的口吻說,丈夫還是坐不起來,一坐就往下出溜。

把丈夫的悲慘經歷當做笑料說給別人,這樣的事情,也只有曹七巧能幹得出來。她的麻木,讓人憎惡。然而,這樁婚姻本就是一筆交易。她出賣了身體,換來了錦衣玉食,而姜家人買的,是她一生的尊嚴。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姜家是封建大家族,充滿了爾虞我詐。嫁進姜家,曹七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穩腳跟。為此,她屢次挑撥女眷們的關係,這也為她贏得了惡名。



在姜家人眼中,曹七巧粗鄙、乖戾、不可理喻。而站在曹七巧的角度看,她出身低微,丈夫又是病人,面對著家族勢力龐大的姜家人,她一個弱女子能做什麼?她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自己給自己撐腰。她不斷製造各種是非,都映射出她內心的虛弱。在這個大家族裡,麻木、刻薄、毒辣,不過是曹七巧的求生技能。看懂了這一點,便不會再嫌惡曹七巧。

十年後,婆婆和丈夫相繼離世,姜家人要分家,分家會議由家族裡德高望重的長輩主持。表面上,分家會相當公正,各房都分到了應得的財產。而唯有曹七巧一家孤兒寡婦,無人撐腰,只象徵性地得到了一點財產。曹七巧不傻,當眾撕破臉,大鬧了一場,但最終換回的只有屈辱。

小說中,曹七巧那句淒厲的喊聲,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插進了我心裡。她喊道,“九老太爺,那我們太吃虧了!”

從那一刻起,我開始真正理解了這個女人的所作所為。

曹七巧生活在清末民初,那時候,封建制度在中國名義上消亡了,但影響力依然存在。女人要“出嫁從夫”,曹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後,依然處於家族裡的最底層,為了活下去,她只能用一個女人能用的一切手段去抗爭。換句話說,在那種兇險環境下,她必須撒潑打諢,野蠻生長。不刻薄不惡毒,她根本活不下去。

在外人看來,她是十足的潑婦,可她內心的悽苦,又有誰知道呢?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02從受害者變施害者,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曹七巧是個苦命人,活得無比壓抑,卻無法報復那些欺壓她的人。於是,她掉轉過頭,將自己的一腔憤恨,統統發洩在自己孩子身上。

兒子長白生性懦弱,遊手好閒,後來娶了媳婦芝壽。曹七巧對兒媳並不滿意,多次當眾爆料兒媳的隱私,讓兒媳一家下不來臺。在曹七巧的挑唆下,長白和芝壽的關係越來越差,互相看不順眼。後來,曹七巧又教唆兒子抽大煙,還給兒子娶小妾。幾年後,她生生逼死了芝壽和小妾。而長白呢,也養了一身惡習,不願再娶妻,成天只知道往妓院跑。

女兒長安被曹七巧折磨得更慘。民國時,女人已經不興裹腳了,十一歲的長安也沒有裹足。一天,曹七巧以“不裹腳就嫁不出去”為由,偏要讓長安裹腳。裹腳後,長安疼得連路都不會走了,一年後,她又改了主意,不讓長安裹腳了,害得長安白疼了一場。

這還不算,曹七巧還親手毀了長安的終生幸福。一次偶然的機會,長安結識了從海外留學歸來的童世舫,兩人暗生情愫。和童世舫戀愛後,長安整個人變得開朗了許多。曹七巧內心陰暗,見不得女兒好,於是她不斷給女兒找茬,屢屢從中作梗,最終拆散了這對佳偶。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從曹七巧對兒女的殘害上,能看到原生家庭對人的深刻影響。曹七巧生於市井之家,她聽從父母之命,嫁給了一個病人,這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她本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然而,等她身為人母后,卻成為迫害兒女的“劊子手”。晚年的曹七巧,性格卻越加乖戾,整個人形同鬼魅,最後在淒涼中離世,讓人唏噓不已。

武志紅說,中國家庭關係的主線是親子關係。幾乎所有家庭悲劇的根源,都是母子關係不和諧。分家後,曹七巧從受氣的小媳婦轉變為說一不二的大家長,角色的轉化,也讓她從可悲之人變成可恨之人。從那以後,她不斷將自身痛苦轉嫁到兒女身上,讓兒女們過得生不如死。最終,一雙兒女都淪為她悲劇人生的犧牲品。

作為母親,曹七巧很可恨,但更可悲。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03曹七巧可恨可悲,張愛玲為何卻將她視為“英雄”

年少時,曹七巧風情萬種,追求她的男子能排成長隊。嫁入姜家後,她天天錦衣玉食,卻猶如行走在刀尖上。

但是,有個人卻能給曹七巧帶來一絲暖意,這個人就是姜季澤。姜季澤是姜家三少爺,生性風流,很討女人喜歡,曹七巧一心想把他當依靠,而他卻在惦記曹七巧的同時,還惦記著她的那份家產。當曹七巧洞穿這一切後,她徹底崩潰,將姜季澤趕出了家門。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隨著姜季澤的離去,對曹七巧來說,世界上最後的一絲暖意也消失了。從此,她變成了一具行走的木乃伊。在她眼中,除了金錢,一無所有。也只有錢,才能給她帶來安全感,於是她變得越來越慳吝。

曹七巧是封建社會受壓迫女性的代表,時代、家庭、個人等原因形成合力,共同造就了她的悲劇人生。在她身上,能看到《紅樓夢》裡許多人物的影子,比如趙姨娘和王善保家的。她們身上的愚昧刁蠻,毫無尊嚴,如出一轍。

為了能在險惡的環境中活下來,三十年裡,曹七巧用最病態的方式,隨心所欲地施展著自己的淫威。她的親戚、兒女,沒有一個不恨她。書中,張愛玲這樣形容曹七巧,她像“瘋子一樣審慎和機智”。這一路走來,她從人變成了鬼。直到臨死那一刻,她都不明白,金錢再多,也無法買回青春,更無法慰藉她那死灰般的靈魂。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曹七巧人見人厭,然而張愛玲卻說,她是自己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在我看來,張愛玲這樣說,是因為她深深懂得曹七巧一生所承受的苦難,她理解她、悲憫她、愛她。

張愛玲出身名門,目睹過大家族中的各種紛爭,很年輕時就洞徹了人性本質。面對家族中的各種蠅營狗苟之事,她不可能像曹七巧那樣撒潑,她能做的只有隱忍。曹七巧的粗鄙刁蠻,無理取鬧,正是張愛玲想做卻不能做的。所以,張愛玲通過曹七巧這個人物,完成了自己在現實世界裡,永遠無法完成的夢想。那夢想就是,一個女人單槍匹馬地對抗一個大家族。對於曹七巧,張愛玲恨她的惡毒,憐她的身世,愛她的勇氣。於是,在張愛玲心中,曹七巧便成了英雄!

《金鎖記》裡,沒有血淋淋的場面,卻處處都是刀光劍影。它像一面鏡子,將人性中最扭曲、最可悲的那一面,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小說裡,有這樣一句話,“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看曹七巧這一生,始終被貪慾裹挾,然而她卻並不自知,這才是她真正的可悲之處。

看懂了曹七巧,便看懂了人性,看懂了世相。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當年,《天龍八部》出版後,陳世驤給出了八字評語: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看完《金鎖記》,我也想到了這句話。在那個封建時代,曹七巧以自我毀滅的方式,走完了自己漫長的一生,到死也未能得到解脫。她身後寫滿“蒼涼”二字。

《金鎖記》是女性的悲歌。我們是故事的旁觀者,也是曹七巧命運的見證者。埃及作家尤素福說:“慾望是人遭受磨難的根源。一切慾望實現之後,卻也免不了災難。”曹七巧一生被慾望裹挾,最終悽慘離世,她的人生悲劇,說到底是良知和慾望之間的博弈,最終,前者敗給了後者。

其實,任何時代都不乏像曹七巧這樣的人,正是她們的存在,擦亮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清前路,真正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資深互聯網人,多平臺簽約作者,簡書人文優秀作者。熱愛讀書、思考、寫作,被朋友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鄭重申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抄襲或洗稿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