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心悸的時候可以怎樣緩解?

付遵毅


心悸發作時,會有心跳過快以及過於強烈,心跳漏掉一拍或心跳撲動等感覺。通常,這一感覺可以在胸腔、喉嚨以及頸部感覺到。心悸通常會讓人感覺困擾,甚至恐懼,不過通常並不嚴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且也會自行消失,大多數情況,心悸是由壓力和焦慮引發的,或是由於攝入過量的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引起,懷孕時也可能會出現心悸。

心悸的時候可以怎樣緩解?

心悸通常對身體沒有損傷,且多會自行消失,這種情況下,無需任何治療,生活中只要注意減輕焦慮和壓力,包括做一些放鬆型鍛鍊、瑜伽,太極拳,意向引導以及芳香療法,飲食上堅持低鹽、低脂、低糖等清淡飲食原則,同時戒菸戒酒,少喝咖啡,避免熬夜,早睡早起。若生活方式仍沒有改善,需要去專業醫院諮詢醫生,醫生會根據症狀查出引起患者心悸的因素,若心悸是某個心律失常的表現,可能需要服用處方藥或諮詢專科醫生。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所謂心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慌,是由於人們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適感覺。它可以是疾病的徵兆,也可能使正常的生理反應。那麼對於疾病的心悸我們該怎樣識別,又該怎樣緩解呢?

一、氣血不足型心悸

症見:心悸氣短,頭暈,面色不華,倦怠無力,納差,經常自汗,舌質淡,脈象細弱。

推薦食療方:黃參當歸燉豬心

製法:豬心一個,剖開洗淨,加黃參30克,當歸15克,放燉盅內,加適量水,隔水燉熟,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心。

功效:黃參益氣,當歸補血,豬心補心養血,共呈養血補氣寧心的功效。

二、陰虛火旺型心悸

症見:心悸不寧,心煩少寐,頭暈眼花,手足心熱,腰痠耳鳴,舌質紅,少苔或者無苔,脈細數。

推薦食療方:百合雞子黃湯

製法:百合60克,洗淨,加水3碗煎至2碗;雞蛋2個,去蛋白,蛋黃打散,倒進百合湯內攪勻,煮沸,加適量白糖調味,分兩次一天內食完。

功效:百合清心安神,雞蛋黃能滋陰養血,兩者配伍使用共呈養陰清心安神的功效。

三、心陽不振型心悸

症見:心悸不安,胸悶氣短,臉色蒼白,形寒肢冷,舌質淡白,脈象虛弱或者沉細而數。

推薦食療方:桂心人參蒸羊心

製法:桂心、人參各5克,研為細末,與羊心一起,放燉盅內,加適量清水,蒸熟食用。

功效:人參大補元氣,桂心溫通心陽,羊心養心安神,共奏溫補心陽的功效。

四、水飲凌心型心悸

症見:心悸眩暈,胸脘痞滿,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者下肢浮腫,渴不欲飲,噁心吐涎,舌苔白滑,脈象弦滑。

推薦食療方:桂心粥

製法:桂心3克,雲苓15克,桑根皮10克,煎湯取汁,加粳米50克煮粥食用。

功效:桂心溫通心陽以化水飲,雲苓淡滲利水,桑根皮利水,粳米健脾養胃,共呈溫陽化飲的功效。

五、心血淤阻型心悸

症見: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或者見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者有淤斑,脈澀或者結代。

推薦食療方:紅花燉羊心

製法:紅花6克,羊心一個,放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熟,加鹽調味食用。

功效:紅花活血通經、祛淤止疼,羊心養心、定驚悸。


六、十指功緩解心慌

每天練練十指功,對患有各種因心臟病或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頭暈、胸悶、心慌等有一定的療效,同時還能改善和刺激手腳的血液循環,是一個很好的保健方法。

具體做法是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緊夾另一隻手的小拇指兩側,由手指根部向指尖部拉拔,感到指尖有溫熱、脹、麻的感覺。再依次從無名指到拇指,各做1次,兩手交替進行。人的四肢末梢經絡分佈較多,

手足都是十二經脈密集區,手足末梢的神經分佈也很豐富,這樣拉拔手指對經絡和神經的刺激可以調氣行血、寬胸理氣,還能改善血液循環。

特別是小拇指上有手少陰心經,中指上有厥陰心包經,這兩個經絡的按摩對心臟很有好處。最好再配合用拇指尖按勞宮穴(半握拳,中指、無名指之間近掌心處即是)和內關穴(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6.150px處)效果更好。

心臟不好的人最好能堅持早晚各做1次,每次約5分鐘。堅持做十指功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氧量,調節心肌代謝及心臟功能,緩解冠狀動脈痙攣,增加冠脈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肌供血,對心血管病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如果突發胸悶、前胸痛、心慌、心悸等症狀,可隨時做十指功,能及時緩解不適症狀。


正君堂食療坊


心悸是一種病人能自己感覺到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描述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心慌感,落空感,漏跳感、撲動感等。


有的心悸是生理性的,比如精神緊張、運動之後、喝濃茶、咖啡、以及飲酒之後。這種心悸,無需治療。

還有的心悸是使用藥物之後,比如甲狀腺素片、阿托品、氨茶鹼、滴鼻淨、咖啡因等,一般停藥以後心悸就會緩解。

發生心悸時怎麼辦?主要是採用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來對抗交感神經的興奮。

01保持冷靜,深呼吸,屏氣5秒,然後用力的吐出來。

02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造成噁心感,反覆幾次。

03平躺,閉眼並向下看,用拇指在一側眶下適度壓迫眼球上部,不可用力過猛,青光眼不適用。

04冷水敷面或把面部浸入冷水中。

呂醫生提醒:心悸合併心前區擠壓痛、呼吸困難、冷汗、肩頸部放射痛、頭痛、意識障礙等嚴重不適時,請立即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急診科呂醫生


其實心悸只是一種臨床症狀,也就是一個人的感覺。感覺一樣,本質不一定一樣。

心悸可能本身就沒事,只是自我敏感;也可能是心律失常比如早搏、快速心律失常等,甚至有時候心肌缺血也會表現為心悸。


出現心悸的原因大致分為生理和病理。

其中生理性包括環境因素,劇烈運動、精神緊張;濃茶,飲酒之後等之後。

病理性包括心室肥大,甲亢,貧血,心律失常等均可引起心悸的發生。

疾病引起的心悸必須去醫院看,才能解決。如果去醫院啥也查不出來,但就是心悸。

當出現心悸的時候有哪些方法可以幫我們緩解呢?

1.休息:如果是在工作、走路的途中出現心悸,那麼需要停下來休息,也可以喝一杯溫水來調節。

2.環境:舒適的環境以及室內空氣的流通,可以減輕心臟的外界壓力,減少心慌發生。

3.深呼吸:適當的放鬆,以及充足的睡眠。因為很多的心悸是由於緊張,壓力或者很大的情緒波動而產生的。用深呼吸來放鬆,調節緊張的情緒。保持心態的平和,控制情緒。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是自我調節,自我恢復必不可少的因素。

4.取穴:心悸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選用簡單的穴位來按摩緩解不適感。在這呢,王醫生推薦一個臨床中常用的穴位:內關。


健康之路,心悸不可怕,王醫生為您守護。


心血管王醫生


心悸與膈肌呼吸有很大的關係,膈肌是位於胸腔與腹腔之間的肌肉結構,特點是呈向上突的穹隆狀,中間為肌腱,叫中心腱。膈肌的作用的幫助呼吸,吸氣時收縮,呼氣上升。

膈為主要的呼吸肌。收縮時,膈的圓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助吸氣;舒張時,膈的圓頂上升恢復原位,胸腔容積減小,助呼氣。膈與腹肌同時收縮,則能增加腹壓,協助排便、嘔吐及分娩等活動。


鍛鍊方法:站立位,雙手叉腰,做腹式吸氣上提胸廓動作,呼氣時慢慢回到原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