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做了胃鏡怎麼還要做活檢?是懷疑癌症嗎?

waiwai2000


我是小影大夫。做胃鏡為什麼還要做活檢?胃鏡的其中一個好處是看到有懷疑的病灶,都要如活檢。做活檢的目的是排除惡性的病灶,排除胃癌的可能,因為很多病灶在肉眼上是很難分辨是單純的炎症還是合併了癌症,要拿出來化驗,在顯微鏡下看才能確定是不是胃癌。要取活檢,也不需要過於擔心,有些也僅僅是單純慢性炎症,等結果出來再決定如何處理。

做胃鏡為什麼要做活檢?

胃鏡是從嘴巴伸鏡子進去觀察食管和胃部的黏膜結構的檢查。可以直觀的看到裡面有沒有長東西,如果懷疑有病變,可以直接做活檢,取點組織出來化驗,看看是什麼性質的病變,做活檢的目的是明確診斷,指導下一步的治療。

比如做胃鏡看到,有糜爛性胃炎,胃潰瘍,這時候需要做活檢,因為不知道這糜爛的組織裡面有沒有惡變的組織,要取一點組織出來化驗。如果化驗出來是單純性炎症,對症治療即可,但是如果是看到了一些癌細胞,即便是看到一個癌細胞,都能診斷胃癌。在治療方面就要,評估能不能做胃切除手術了。

比如做胃鏡看到胃裡面有個息肉,如果很小,可以直接摘除,摘除後也要做活檢,看看是什麼樣的息肉。如果很大的息肉,只能取活檢,活檢是良性的,那麼手術方式就直接切除即可,但是如果是惡性的,就需要評估能不能手術。


做活檢,就一定懷疑是惡性的嗎?

有朋友聽到,要做活檢,就很擔心是不是惡性的了。不一定就是醫生懷疑惡性的才需要做活檢,就是說看到有不同於正常的,有炎症,可能也需要取個活檢,有息肉也是要去活檢。做活檢是為了更加放心一點。當然也有很多是胃鏡下看到潰瘍形態不規則,或者直接看到胃裡長了東西,懷疑是胃癌,需要做活檢。

做胃鏡時,醫生說完做活檢,不必過於擔心,不一定就是惡性的,惡性的可能性還是很少的,安靜得等到結果出來吧。


小影大夫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做胃鏡的時候,很多情況都需要做活檢,做活檢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做胃鏡的時候,如果發現食道,胃或者十二指腸裡面有問題,但是肉眼觀察是無法確診的,需要用專門的活檢鉗,取幾塊組織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會把這些組織製成專門的石蠟切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有沒有炎症,不典型增生,腺瘤,腸化,癌症等等。

所以,做胃鏡取活檢並不一定都是癌症,也有可能是其他的良性疾病,例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當然,也有可能是胃癌,胃淋巴瘤等惡性的腫瘤。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活檢,然後病理確診。

所以,胃鏡檢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做胃鏡的時候,不僅可以360度觀察胃裡面有沒有病變。而且,如果發現了病變,還可以取活檢,明確診斷。明確診斷之後,還可以做治療,如果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的胃癌,胃息肉,還可以在胃鏡下將病變切除,而不需要做開刀手術,不需要切胃。

如果你做胃鏡的時候,取了活檢,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過分緊張,你需要耐心的等待幾天,等待病理結果,這樣就可以水落石出了。根據不同的病理結果,醫生會選擇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如果有問題,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你好,我是齊冬梅醫生,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長期從事腫瘤科的診治、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做胃鏡後做了活檢是在判斷胃潰瘍是良性還是惡性,能夠及早的發現癌變。惡性胃潰瘍表現有兩種,一種是潰瘍癌,是由胃潰瘍發生癌變而來;另一種是潰瘍型胃癌,是由於癌腫本身壞死形成的潰瘍。大多數惡性潰瘍通過胃鏡觀察即可初步診斷,但進一步確診就需行胃粘膜活檢,活檢可以防止誤診和漏診。

通過胃粘膜活檢,可以確定患者的胃粘膜有無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又稱不典型增生),這兩種變化是胃癌主要的癌前病變。此外,通過胃粘膜活檢還能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其他疾病,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有6-10%可能發生癌變。如果在確診胃潰瘍的同時還發現以上情況,則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除應嚴格治療外,重點追蹤及時複查至關重要。

因為有許多胃潰瘍患者不注意病情,導致胃潰瘍會對胃黏膜進行反覆刺激,而朝胃癌的方向發展。因此一旦發現胃潰瘍,應作幽門螺桿菌檢測,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中醫治癌在醫學中是比較重要的方式,“中醫三位一體療法”採用內服與外用,局部和全身,臟腑和經絡穴位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消減瘤體局部病灶,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監視系統正常運行,以使機體主動消滅轉移的癌細胞,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胃潰瘍患者在日常一定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造成對胃部的二次傷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保證營養均衡,保證自己每日營養的補充,按照患者自身的情況,適當的進行有規律的、持續的鍛鍊,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體質,有助於抵抗癌細胞的侵蝕。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歡迎關注和轉發,大家有什麼癌症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私信、評論您的問題,我將盡力為您解答您的疑問。


齊冬梅院長


胃鏡檢查是發現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的重要工具。可以直觀明確的顯示上述器官的病變。常見的良性病變包括炎症、潰瘍、息肉、憩室等。具體可以包括食管潰瘍,食管黏膜下腫瘤,食管胃反流病,barret食管等,胃及十二指腸炎症和潰瘍,胃和十二指腸息肉,小間質瘤等;惡性腫瘤包括腺癌,神經內分泌癌,淋巴瘤,惡性間質瘤等。


胃鏡檢查並不是都要做活檢。一般是內鏡醫生髮現食管胃十二指腸有問題,需要活檢病理明確。如果發現腫物,那麼是必須做活檢的,明確是惡性還是良性的腺瘤等;如果是普通的食管胃黏膜炎性改變,可能就不取活檢了。但是,這個情況是需要醫生的判斷水準了,一般建議是如果發現異常,最好取活檢,主要目的就是不能放過可能的癌變。因為,早期胃癌有時與良性的胃潰瘍難以通過表現來鑑別,最可靠的就是活檢明確。


有時,胃鏡檢查時發現食管後胃黏膜可疑惡性表現,但是活檢報告為炎症。這種情況建議口服治療胃潰瘍藥物2-3周,待炎症潰瘍癒合後,再次胃鏡檢查,如果發現仍有黏膜改變,再次活檢明確性質,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漏診的風險。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胃鏡確實是排查和診斷胃部疾病最準確的檢查方法,胃鏡最大的優勢,不僅是能肉眼看到病灶,更重要的是還能在鏡下取到病變部位的組織,送檢病理,從而能得到更精確的診斷結論。

一般來講,如果鏡下沒有看到明顯異常的情況,或者只是普通的急性充血,就不再取組織活檢了,但在有些情況下,就需要從病灶部位鉗取少許組織送檢,用病理的手段進一步驗證。比如:1、胃鏡下看到的是慢性炎性變,可以通過活檢病理,確定是否為萎縮性胃炎、有沒有腸上皮化生、有沒有不典型增生細胞等;2、胃鏡下胃部有糜爛或潰瘍面,可以取病理,除外惡變的可能;3、胃部的息肉性病變,通過病理可以進一步判定良惡性;4、胃鏡下懷疑早期惡變或是腫瘤性病變時,直接取到活檢病理,可以明確是否腫瘤性,是腫瘤的哪一種類型等。

所以,胃鏡活檢是為了進一步定性,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不除外惡性,也可以是高度懷疑惡性,都需要取病理驗證 。


深藍醫生


這個問題將由重慶三博江陵醫院內一科主任劉明解答,歡迎關注。
在胃鏡下如果發現息肉、潰瘍、腫物等都是需要活檢才能明確診斷,坐活檢是為了排除惡性病變。
如果不活檢,有可能漏診。

所以你不要太過擔心,耐心等待活檢結果就可以了,一般是癌症的可能性不大,多數是胃炎、潰瘍。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瞭解更多知識,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健康知識傳播者


胃鏡檢查是消化內科最常規的檢查手段,它只是外觀表現,是不是一種影像改變,通過描述可以判斷沒有問題,通過胃鏡檢查,可以直觀的發現胃黏膜是否長有潰瘍、糜爛以及息肉,這些病變都是表象。

而活檢是來明確引起這些病變的性質

通過病理活檢,可以看到胃糜爛、胃潰瘍下面是否為黏膜的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是否出現有腸化、不典型增生甚至胃癌。

所以當胃鏡檢查沒事的時候,醫生一般不會再讓做其他檢查,而當發現為胃糜爛、胃潰瘍時,都需要取病理活檢明確其性質進行病理診斷,判斷是否出現有癌變。

活檢主要是一種病理的診斷,病理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只做胃鏡可以發現佔位性病變,但是對於其性質待定,可能會有誤診的情況發生,而做了活檢,可以避免誤診的情況發生,同時起到相互印證的效果。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病因,並及時治療。

胃鏡做了後,再做下活檢,更安全、更放心、更準確

進行活檢並不意味著病情嚴重,只憑肉眼觀察不能夠判別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活檢做病理可以發現癌變病變。醫生這麼做也是對你負責,希望可以更好的治療,我們也不用太過於擔心,等到病理結果出來後,就能夠知道是否有惡變,如果沒有也好根據檢查出的病變性質來進行治療相應的病情。

小貼士:胃鏡檢查前要禁食禁水,在活檢之後,需要交代病人間隔兩小時以上才能進食東西。


張浩醫生


你好,一般達到胃鏡的程度,都是需要做個活檢,以排除惡性病變的,這只是一個檢查項目,檢查並不一定就一定會有問題,但是檢查排除是必須的。胃鏡檢查一切正常,那麼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既然現在檢查報告還沒有出來,那麼也沒有必要緊張焦慮


用戶8967336010328


只有做活檢才可以確定下來你是不是得癌症,如果活檢確定是癌症那麼到哪裡都是癌症結果,但不是做活檢就是癌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