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胃潰瘍”必須“活檢”?

不知道門診


因為胃潰瘍只是形態描述,部分會出現癌變,需要與胃癌鑑別。

與胃潰瘍相關的細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胃的惡性腫瘤有關,包括胃腺癌和胃粘膜相關淋巴瘤(MALT淋巴瘤)。

最近的研究已經確定了胃潰瘍和胃癌之間的聯繫。胃潰瘍或消化性潰瘍是當胃部的保護性黏膜停止工作時可在胃壁上引起疼痛。消化系統被酸性消化液侵蝕,因此上腹部疼痛可能是這種疾病的早期徵兆。

潰瘍如何導致癌症 - 胃潰瘍主要是由於幽門螺桿菌的存在引起的。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感染也與胃癌有關。由於胃潰瘍是一種開放性潰瘍,細菌很容易感染它。它會導致DNA突變並損害胃壁細胞。長期炎症可導致胃慢性炎症甚至胃癌。受損的胃組織自然地被腸化或纖維組織取代。這種轉變是胃癌的首要症狀之一,因為它增加了胃癌發生的機會。

風險因素 - 某些因素會增加胃潰瘍轉為胃癌的可能性。患有胃潰瘍的人應該意識到飲酒,吸菸可以加速胃潰瘍變成胃癌的機會。它們會增加胃酸的產生。

阿司匹林和其他抗炎藥物會降低胃產生保護性粘液的能力。它們還加速胃中酸的產生。這些藥物可以減少血液流入胃中,從而破壞身體修復細胞的能力。所有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胃癌的機會。

對於胃痛,噁心或嘔吐的患者,最好儘快通過醫生檢查。所有這些可能都是胃癌的症狀。有可用於治療胃潰瘍的藥物在到達胃癌階段之前。藥物可降低胃中的酸量,防止其復發的機會。

併發症 - 胃潰瘍可以治癒;甚至胃癌在早期階段都可以治癒。胃潰瘍可導致消化道穿孔並導致癌症和胃十二指腸出血。所以要警惕這些併發症,如果有任何胃潰瘍症狀,請去看醫生。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後看我的其他文章


消化醫生


胃潰瘍只是一種肉眼下的病變,具體病變的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還要靠顯微鏡觀察才能確定。而早期的惡性胃潰瘍,也就是胃癌和良性胃潰瘍肉眼下可能無法區分,所以需要活檢確定。假如肉眼下一看就是惡性的胃潰瘍,那更應該取活檢確定診斷,以便之後確定手術和放化療治療。而有些部位的胃潰瘍,比如胃體和胃體,惡性潰瘍的可能性很大,就算看起來是良性的,也一定要取活檢確定。甚至第一次取活檢病理是良性的也不能輕易相信,還要跟蹤複查。


長青醫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什麼是”活檢“?

“活檢”通俗的講就是醫生在內鏡檢查的過程中發現有可疑的地方,單純靠肉眼觀察無法判斷,就需要取下來一小塊肉送到病理科切片、染色並且放在顯微鏡下放大觀察,來確定究竟是什麼病變。

那麼“胃潰瘍為什麼必須活檢呢?”

→ 胃潰型胃癌症狀在臨床中很容易跟胃潰瘍症狀混淆,難以區分!

→ 胃潰瘍和胃癌的某些階段,在內鏡下很難真正鑑別,只有精準到位的活檢,才能真正定性!

在這裡病例網順手在給大家補充一點小常識吧:

作為患者,早期胃癌與胃潰瘍在症狀上如何鑑別?

1、年齡與病程:胃潰瘍多見於青壯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週期性發作,每次疼痛可以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後有一定時期緩解,之後又再發作,常牽延多年。

而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無明顯不適。但一經出現上腹痛等症狀,便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展較快,病程短。

2、一般情況:胃潰瘍病人一般情況良好,食慾尚可,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很少發生貧血,全身淋巴結無腫大。

而胃癌患者始於較差,晚期可無食慾,全身進行性消瘦,多有貧血。晚期在左鎖骨上可觸到腫大淋巴結,上腹有時可摸到腫物。

3、疼痛的規律性: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係密切,即餐後半小時開始,疼痛持續幾個小時,有灼燒感,其後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後再次發現上述節律。服鹼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

而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後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痛,常有飽脹感。晚期疼痛加重,多為持續性,服抑酸藥物也不能環節。

若下述胃鏡及病理改變應引起高度重視!

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

2、40以上的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直徑大於2釐米的胃潰瘍,尤其是位於小彎部病程較長的潰瘍;

4、腺瘤性、無酸性或直徑超過2釐米,體積較大的胃息肉且伴有腸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