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使用X-T4拍攝音樂紀錄片《Arisa》感受如何?

紀錄片 by Cinema5D 《ARISA》

https://v.qq.com/x/page/a30778we8v7.html

看完這個小紀錄片,以下簡短的文字可供閱讀,嘗試總結在使用X-T4拍攝“Arisa”時使用相機的經驗。

使用X-T4拍攝音樂紀錄片《Arisa》感受如何?


最初本想用X-T4拍攝MV,但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難以立刻在日本找到合適的人選。最後我們選擇了一位來自日本的日韓混血歌手Arisa,現居住於阿姆斯特丹和橫濱!


出乎意料的,和Arisa合作非常順利。每個好的紀錄片故事都必須基於兩個堅實的基礎!1、主題 2、主人公承載故事的能力,當然了!還不能缺少引人入勝的視覺效果。雖然不確定我們(Cinema5D)在視覺效果方面表現得如何,但是Arisa的故事絕對值得一看。

使用X-T4拍攝音樂紀錄片《Arisa》感受如何?


闖進一個人的生活是很新鮮、很有意義的,與我們選擇拍攝的Arisa一起度過的一天很有意義,總是在學習新東西!

由於沒有時間進行提前規劃,想象和現實總是會發生衝突。成片是來自電影攝製/製作/導演/報告/照顧音頻和燈光等工作都由一個人完成的混合體,故事大家自己看。我們還是強調相機,探討其優缺點吧。


使用的設備,在我們(Cinema5D)所有的短紀錄片中,都努力保持真實拍攝場景,至少就我們所掌握的信息中可以稱為的真實。我們總是嘗試挑戰自己,最少的必需裝備,隨時攜帶,同時儘可能地帶來令人滿意的“物超所值”的結果。或許是因為我們想證明設備/相機只是一種工具,而重心應該永遠是故事!


順便說一句,雖說是最少的、必需的設備,但要澄清的是:創作真實的作品,少不了的就是備份!意味著要有一臺額外的相機或者具有良好拍攝能力的手機來輔助備份。還要準備2-3種不同的收音設備解決方案。這樣一來,無論情況如何變化,總是可以拍攝和錄製音頻的解決方法。


這次的拍攝過程中,我主要用了這些東西:

富士X-T4

充電器和3個電池(全天拍攝足矣)

一支鏡頭(FUJIFILM XF 16-55mm 2.8) 選擇它是因為需要上好的光學質量,也需要大光圈。

Vari ND(Syrp 82mm)

各種SD卡(索尼、松下、雷克沙的64-128GB)

沒帶三腳架! (因為拍攝的目標之一就是測試IBIS的工作狀況)

沒有燈(想看看X-T4在弱光條件下的性能如何)

很小、很柔軟的揹包


聲音方面,採訪時,我們使用了楓笛的Blink 500 B2套裝,我們很喜歡這套音頻設備,因為性價比很高,使用方便並且音頻質量不錯。 與羅德Wireless GO相比,我們更喜歡它,原因是它可以同時使用2個發射端。 但缺點是把2個發射端錄製的單聲道音頻分開是一個障礙。

使用X-T4拍攝音樂紀錄片《Arisa》感受如何?


回到相機方面,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惱火的一項設計是缺少傳統的3.5mm耳機插孔。但我使用購買機身就會附帶的Type-C轉3.5mm線,將其一直插好並懸掛在旁,然後這個完全非專業的解決方案就成功了。即使是用X-T4在有沙子、雨水和一點雪的環境中也可以良好地拍攝。


這次試用X-T4非常有趣,手持完成拍攝工作並不會太累,與X-T3相比,X-T4具有更大更好抓握的相機手柄。IBIS的效果非常出色,能夠在順滑和運動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真正在使用中令人感到有點累的是取景器,X-T4的取景器對於連續不斷的長時間工作來說不夠友好,不如松下或者徠卡的某些型號。


我們在許多采訪中專門使用了AF-C自動對焦模式(雖然在真正接活兒的時候,並不需要用AF-C),只是想看看這臺相機連續自動對焦到底如何。結果就是,如每位觀眾在《Arisa》紀錄片中看到的一樣,在弱光環境下、開啟F-log拍攝時,AF-C自動對焦並非完美。焦點有一些微移,尤其是在4K大屏幕上觀看素材時更明顯。

建議不要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使用F-log。


談到弱光性能,就要表揚一下了!X-T4的弱光表現非常好!它在弱光感光和不破壞現實的黑暗感覺之間達到了很好的平衡,意思就是它不會把本來是弱光的場景提亮到看起來好像是白天拍攝的程度。也不會有很多噪點,在用它的時侯,毫不猶豫地用高ISO沒問題。

使用X-T4拍攝音樂紀錄片《Arisa》感受如何?


而且,在本次拍攝中,使用翻轉屏的頻率並不高。


總的來說,考慮到X-T4的價格,可以說它真是一款了不起的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