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越來越多遊戲都選擇主機獨佔,不讓人數更多的PC玩家玩?

星星影院


囧王者,參見。

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遊戲史的玩家來說,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其實就是 為了錢。

PC玩家,雖然有著比主機玩家更為廣闊的受眾群體,但是對於開發商來說,PC玩家比主機玩家更難伺候,這就是所謂的眾口難調。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囧王者說,遊戲開發商寧願獨佔,也不願意讓更多的PC玩家玩。

1.為了錢。

主機方塞錢/PY交易/主機方自家遊戲(系列)

往往一個獨佔遊戲,不管是索尼也好,微軟也好。都會對開發商提供額外的支持,這些支持不僅僅是現金費用,還包括降低權利金,降低所需支付的費用等。遊戲開發商往往會因為這些看得見的費用,而進行獨佔策略。

2.怕破解。

總所周知,Denuvo加密已經被完美破解,也就意味著,如果遊戲開發商,如果將遊戲放上PC平臺,就等於是放棄了自身利益,不要以為國內外玩家都不喜歡免費的東西。以最近的尼爾機械紀元為代表,尼爾機械紀元發佈之初就宣佈自己將登陸Steam平臺,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獨佔遊戲,但是因為害怕被破解PC版發售延期以保護主機版銷量的行為已經十分明確表達態度了,囧王者甚至敢妄下定論:如果索尼多塞一點錢,尼爾機械紀元當初更願意獨佔PS平臺。

少些麻煩,多賺錢

相對於主機的雙雄爭霸,PC端簡直是百花齊放,良莠不齊。對於開發商來說,進行主機遊戲的開發,只要吃透兩種主機的性能,框架就行了。而,pc端就不行,各種CPU,顯卡,內存,構架等,都是開發商要頭疼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遊戲在IOS上運行很好,在安卓上就各種問題百出的原因之一。IOS只有一個構架,安卓構架cpu,內存什麼的,太麻煩太複雜。對於主機和端也是一樣,開發商多把遊戲從主機端移植到PC端,無異於重新做一次遊戲。費時費力,還不討好。

綜上所述,大家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越來越多遊戲都選擇獨佔,不讓人數更多的PC玩家玩了。

吃口藥,告辭。


囧王者


以近段時間讓太多人沉迷於《荒野大鏢客2》為例,遊戲中的西部風光讓人身臨其境無法自拔。不得不說,《荒野大鏢客2》這部研發成本超過8億美元的神作,的確是為玩家打造了一個超級開放但又極度細膩的虛幻世界。事實上《荒野大鏢客2》銷量也確實極佳——發售頭三天就賣出超過7.25億美元、首月銷量達1700萬份!那麼可能很多人都想不通了,如果《荒野大鏢客2》同步在PC平臺上發售,銷量豈不是要逆天了?但事實上,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必須要注意的是,雖然在國內主機只是小部分人的愛好,但在全球範圍內主機卻佔據著遊戲市場重要的位置。索尼PS4自發售以來,五年累計銷量已經突破8610萬臺,遊戲更是賣出7.779億份。而任天堂Switch自去年3月份發售以來,累計銷量達到2178萬臺,遊戲出貨量為1.11億份!面對主機這一龐大的遊戲平臺,所有的遊戲廠商都會來抱大腿的。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索尼、任天堂、微軟等主機廠商為了保障旗下軟硬件的銷量,往往會與第三方遊戲廠商達成更為寬鬆的協議。比如索尼、任天堂會提高分成比例、加大遊戲推廣力度等,來讓第三方遊戲在自家主機上獨佔。哪怕只是限時獨佔,都會提升主機的銷量,並獲得更高的遊戲銷量。這樣一來,索尼、任天堂等主機廠商和第三方遊戲廠商都能賺到更多的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為主機平臺開發遊戲也是一件省心的事兒。畢竟PS4、Switch的主機架構、性能等,都是確定的,為其量身打造遊戲相對來說更加容易。但PC平臺卻有著太多變化,往往要付出更高的開發成本。就算是將遊戲從主機移植到PC平臺上,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如果不能確保在PC平臺上能賺錢的話,很多遊戲廠商都不會輕易轉向PC平臺。

最後要說一句的是,Switch獨佔的《塞爾達:曠野之息》、《超級馬里奧:奧德賽》,還有PS4獨佔的《荒野大鏢客2》、《戰神4》真的是是非常不錯!按現在這種各大遊戲開發商都選擇獨佔平臺發佈的節奏,相信不少PC玩家未來真的可以去考慮購買新的遊戲主機了!


科技新發現


現在主機獨佔的遊戲已經很少了,很多廠商都已開始了多平臺聯動。而在多平臺聯動的大潮下,還是有一些遊戲選擇主機獨佔,而這也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盈利空間

咱們以幾周前發佈的《荒野大鏢客2》為例,這就是一款主機獨佔的遊戲。作為遊戲大廠,R星不是沒有想過多平臺一同上線,可是現實卻是:PC遊戲破解率太高了,自家的GTA5就是一個例子。因為還不成熟的正版消費意識,R星為了回本盈利也會選擇主機平臺優先發售。畢竟這款遊戲的投入達到了令人咂舌的8億美元。R星是遊戲廠商,也是商人,為了利益最大化主機獨佔也是最好的選擇。



二:畫面表現

雖然現在談PC與主機的性能差異有點無聊,但不得不承認PC與主機的性能是有差異的。打個比喻來說,這就好像木桶原理。PC是木桶,各方面功能都很齊全。而主機呢?就好像是一根木頭,只專注於遊戲表現。所以主機的遊戲性能較PC要高那麼一點,而一些主機獨佔的遊戲,多是ACT與RPG,就我個人遊戲體驗來看。我覺得手柄的遊戲體驗較鼠標鍵盤舒服的多。

三:主機市場

近些年來,PC遊戲市場逐漸擠壓主機市場,這也讓主機玩家的數量有所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咱們國內主機玩家屬於小眾,但在國外卻是媲美PC的主流平臺。這一點可以從《荒野大鏢客2》的銷量看出來,僅首月銷量就已經突破了1700萬份,這個銷量放在PC上恐怕要很久。



隨著PC遊戲性能的補足,PC會逐漸蠶食主機平臺。未來也會有更多廠商選擇多平臺發售。

好啦,這就是我的回答了,你覺得PC和主機哪個遊戲體驗更好呢?歡迎留言討論。


遊戲菌兒


遊戲機上的那些獨佔遊戲都是索尼、微軟和任天堂他們各自的第一方公司,或者說花錢養的公司做出來的遊戲,遊戲機廠商推出獨佔遊戲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遊戲機銷量,從而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和利潤,所以一般只會把高質量的遊戲作為獨佔遊戲發售,而且大部分都是數年磨一劍的優秀作品。

除了索尼和微軟他們欽定的第一方遊戲開發商以外,也會有一些獨立的遊戲開發商為了獲得投資和更多的利潤選擇推出獨佔遊戲,因為獨佔遊戲雖說只能在一方遊戲機平臺上發佈,表面上銷量減少了,但是可以享受更低比例的權利金,這樣在同樣的銷售價格下賣出一部遊戲的利潤比那些全平臺遊戲多,此外在遊戲開發前期還可能獲得獨佔遊戲機方的資金投入。

至於一部分遊戲不推出PC版,更多的還是為了防止PC盜版帶來的銷量衝擊,畢竟遊戲主機上是不存在盜版的,如果推出PC版一旦被盜版,就會影響遊戲機正版的銷量,加上一款遊戲的PC版銷量遠遠不如遊戲機版,有些遊戲廠商也就乾脆丟了芝麻報西瓜,索性就不推出PC版了。

不過也不能說PC玩家的遊戲越來越少,至少大部分網絡遊戲還是PC端更方便,由於steam等數字遊戲發行平臺的出現,PC遊戲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薄利多銷來提升業績,包括微軟為了統一平臺也逐漸把原來的不少獨佔遊戲拿到PC上來,這些對於PC玩家而言都是好事。


嘟嘟聊數碼


其實,個人來看的話,現在的主機獨佔遊戲比以前恐怕還是少了。

要知道,放十五年,十年以前,一些主機大作,比如最終幻想系列,DQ系列,根本不可能會在PC上玩到,現在的遊戲環境其實是更加開放了的。

這要歸功於玩家越來越願意為遊戲付費,外加各大平臺的普及,比如steam,origin,gog,battlenet這些,平臺佔據更多的玩家群體,得到了消費者的關注,那自然遊戲開發商就會傾向於投資進入這個大市場,為這個大市場的玩家群體服務咯~

其實,倒是能理解為什麼遊戲開發商之前更願意做主機專享,甚至是某一種主機的專享遊戲。畢竟在過去,主機之間的競爭非常非常激烈,PC遊戲的銷量也好,市場群體也好,和主機玩家還是有些差距的,所以那些主機廠商為了吸引玩家購買自己的家的產品,不惜重金砸向各大開發商,造成了那些年,開發商往往會在一臺主機上紮根,不斷推出那個主機平臺專享的遊戲。

而現在,PC端早就不是當年吳下阿蒙,遊戲玩家越來越多選擇pc端,外加網遊,手遊的入侵,造成了分庭抗禮甚至PC一家獨大的場面,那麼過去那種某主機專享的遊戲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當然,開發PC版和開發主機版遊戲的難度其實是有區別的,PC配置的複雜程度超乎人類想象,一個遊戲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優化上,而主機版,比如ps4,xbox,switch,配置就在那不動,也不會出現啥屏幕大小不一,cpu顯卡性能不同的情況,開發商只要盡最大能力發揮主機的機能就好,這大大減輕了開發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提升了遊戲面世的速度。


遊戲故事會


事實上是恰恰相反,越來越多的遊戲機獨佔開始多平臺,甚至全平臺,就連手機都包含在內,原因還是因為pc各種遊戲平臺的開放性,加上最佳的遊戲體驗你幾乎只能選擇pc(排除少數專門針對遊戲機定製的遊戲),但是還是有很多廠商依舊對遊戲機平臺忠心耿耿,答案還是那幾個

1、遊戲機廠商跟遊戲廠商有PY交易,廠商拿錢了,肯定願意獨佔。

2、遊戲機廠商自家遊戲工作組,自己做的飯肯定會盛在自己碗裡,你會盛飯給一位你的競爭對手?除非你已經失敗,寧尋他路。

3、賺錢,眾所周知,遊戲機上破解遊戲難度比pc高很多,以目前的遊戲機來說想破解遊戲就必須破解遊戲機,一旦被查水錶就會被ban,而且沒破解的遊戲主機你也只能乖乖的去買正版遊戲,這樣廠商收入更有保障,所以很多遊戲廠商會優先考慮遊戲機平臺,最後考慮pc平臺相反pc平臺,因為太開放了,就連最嚴的D加密都已經被破解了,何況加入D加密還會嚴重影響遊戲幀數方面的問題,遊戲機就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就算出現了也是遊戲機廠商去解決,而且遊戲機設備數來數去就那幾臺機型,適配方面比pc不要輕鬆太多。

4,大部分全平臺遊戲遊戲機銷售量普遍比PC高,具體原因還是盜版,不信的話可以參考GTA5銷售量,隨便一個遊戲機平臺銷售量都能吊錘pc版銷售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R星會將荒野大鏢客2暫時弄為遊戲機獨佔,也不排除後期移植pc的可能。


Noble66


先說一個題外話,我們先從單機市場,手機市場以及主機市場跳出來,縱觀整個遊戲產業,為什麼廠家會製作這種遊戲?為什麼要這麼宣傳遊戲?為什麼選擇獨佔?為什麼有時候會免費?這些答案的原因無非兩個:1.團隊使命-也就是你製作方的終極目標;2.現金流-也就是你產品的盈利能力。

一、接下來,我會從這兩個角度解釋為什麼遊戲會選擇獨佔,而不選擇人口基數大的PC端。

團隊使命也可以理解成製作組也好,平臺提供者也好的一種長期願景。我們還是以例子說明,便於理解。

索尼的戰略就是拉攏一批製作組,來形成自己的獨佔內容團隊。比如《神秘海域》的頑皮狗,《蜘蛛俠》的Insomniac Games團隊,《戰神》的聖莫妮卡等等。

我們都知道獨佔遊戲一般除了平臺的獨佔以外,它的整體表現都會優於往往高於跨平臺遊戲。主要是因為,索尼一方面會給予獨佔團隊的經濟支持和服務支撐(比如多團隊的跨遊戲合作,從而生產更優質內容);另一方面獨佔優質內容也會促進主機銷量(我更喜歡叫做擴大用戶基數,畢竟主機不賺錢。)獨佔遊戲數量增加-用戶基數增加-遊戲銷量增加-回饋製作組獎勵增加-優質內容數量增加。形成一種正向利益鏈。相比較,微軟的戰略就是相反的,但並不一定就是壞的戰略。這裡不再累述。

二、那麼為什麼不選擇PC端大多數人呢?

我們在這裡,並不針對國內玩家,而是從全球玩家的視角來看。我認為這是一種平衡遊戲。獨佔遊戲一旦不獨佔,那麼遊戲製作方就需要考慮多平臺的兼容性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優化問題’。而這對於一款遊戲,有時候會降低產品的質量和製作組的口碑。所以利益平衡,如何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好好有所取捨。一個平臺或者一個製作團隊肯定要力求長期的口碑成長。但是短期的現金流也決定著你製作遊戲的動力和質量,如果僅僅考慮用戶基數,看見短期利益,也是無法獲得長久發展的。再加上各位經常提到的,其實PC端正版遊戲的支持率還是遠遠比不上主機平臺的。所以如果你是製作組你會如何平衡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係呢?


博文Co


這就是個偽命題,在這個年代,主機獨佔才是越來越稀有了。

主機遊戲界“御三家”索尼,任天堂,微軟堅持出獨佔這個無可厚非,畢竟支持自家的主機硬件才是主業。現在我們叫的上名字的熱門主機獨佔遊戲基本上都出自這三家旗下的工作室,第三方廠商幾乎都在做全平臺了。來看看下面這幾家遊戲大廠你就明白了。

SE

日式RPG界毫無爭議的第一大廠,旗下經典無數。曾經幾乎只做獨佔,極少涉足PC遊戲,但是現在最終幻想全系列都能在steam上買到,勇者鬥惡龍衍生作英雄也是一部接一部推上PC。去年很火的尼爾機械紀元PC版發售還基本同步於主機版。最近的最終幻想15PC版雖然來遲了很久,但是是基於PC全新開發的版本,誠意十足。

光榮特庫摩

光榮其實一直耕耘著PC平臺,但是特庫摩就幾乎沒有遊戲上PC的歷史。去年底,仁王宣佈登陸PC的時候,還引來主機玩家們的極大不滿,因為最初並沒有公佈PC平臺,讓人誤以為是主機獨佔。不過事已至此,可以預見這家公司的大作以後都會上PC。


白金工作室

嚴格說白金是開發商,做不做獨佔主要看發行商的意願。但一件事說明了他們想要出PC版的決心。去年獵天使魔女登陸PC,風捲殘雲般賣出了10萬套。白金的大佬們開心的發文慶賀,表示希望以後更多的遊戲能夠登陸PC。還說如果任天堂同意的話,獵天使魔女2也可能出PC版(既然涉及到任天堂,就不用期待了)。

R星

2013年至今,R星就只出過一個遊戲:GTA5。一開始遊戲只登陸了PS3和Xbox 360,大家以為是獨佔。結果一年半後GTA5就出了PC版,還帶著神級優化,可見花了很多功夫。遊戲的PC版銷量很好,所以今年底要出的荒野大鏢客2也肯定會有PC版。

育碧

去年底,育碧專程製作了一個視頻向PC玩家“示愛”,歷數PC平臺的各大優點,表示PC平臺更獨立,更多元,更開放,以後將會一直支持PC平臺。

與此同時現在還出現了一波PC遊戲移植主機的風潮,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暗黑破壞神3,絕地求生,堡壘之夜等大作,還有不少精品獨立遊戲一個個相繼上了主機平臺,全平臺已然是未來的趨勢。

現在PC遊戲因為微交易的興起而越發紅火,所以主機廠商們也開始重視起來。說到底,做不做獨佔都是利益驅使。主機,PC,手機在商人眼中又有何區別。


我是一個喜歡分享遊戲經歷的非資深老玩家,覺得這個回答有幫到你就點個贊吧,隨便關注一下。


核遊


一臺全新的主機開發成本是很高的,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很高。

雖然我們現在覺得一臺PS4買好幾千很貴,但是主機廠商往往不能通過光買主機把成本賺回來的,新主機發售時有一段時間即便銷量很高也是處於虧本狀態。


於是後來廠商就通過後面的獨佔遊戲補回這些差價,這是獨佔遊戲出現的主要原因。

至於為什麼不選擇人數更多的PC玩家

因為主機玩家都是核心群體,PC玩家並不能算非常的核心群體。

PC玩家人數雖多,但是真正高配帶的動遊戲或許沒那麼多,之前說的新主機軟件開發費用高,這方面就包括防破解程序的開發了,主機遊戲的盜版現象比PC要好一點。也省的再開發PC防破解軟件了。

像很多憋了幾年的大作當然是放到主機上更保險,至少也是先放到主機平臺上,後面再考慮轉PC端,或者直接就獨佔了。

再者說本來電腦就是辦公而不是玩遊戲的,主機才是專門玩遊戲的機器,手柄和鍵盤到底還是有區別的,開發是按著主機標準開發的再轉PC又要增加成本,自然有廠商不願意,直接獨佔多省事。


我是主機黨和PC黨都愛的進階玩家,你們不要說這篇文章是炫耀主機黨的優越哦。

覺得有幫助就點個贊吧,我不要你們的什麼關注,真的,點(guan)贊(zhu)就行了,要什麼摩托車。


燕派獵魔人希裡雅


你恰恰說反了,真正的情況是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主機獨佔遊戲選擇跨平臺到PC,而不是“主機遊戲越來越多,不讓PC玩家玩”。

就連《怪物獵人》新作都是全平臺作品了

出現這種誤解的原因,大概率是題主你在近兩年接觸和了解到的主機遊戲新聞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錯誤聯想。題主顯然應該“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否則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會誤導更多玩家。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事實是——

在主機遊戲的巔峰時期,主機平臺中絕大多數遊戲(80%左右)是不會在PC平臺登陸的,同時這些遊戲通常也不會在其他主機中出現。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是和廠商的平臺獨佔協議,更重要的是不同平臺之間的移植難度高到令人髮指。以PS2時期的主機為例,NGC(包括後來的Wii)和Xbox的硬件架構、支持的遊戲引擎和CPU&顯卡技術標準完全不同。

這樣的情況下,移植一款遊戲的難度幾乎等於重做,所以廠商們通常也不會做移植這件事(例如NGC版《生化危機4》發售後叛逃到PS2事件,當時也是卡普空被逼無奈)。特別是PC平臺,直到現在依然有廠商認為將遊戲移植到PC的行為是在“施捨”PC玩家,並將更多開發精力集中在主機平臺上面(特別是日系廠商,就不點名了)。

不過在PS3時代以後,特別是現在的PS4世代,各廠商之間所採用的主機架構逐漸趨於統一。即便架構不同,也會從底層硬件和軟件接口上適配各種遊戲引擎。這樣一來,移植遊戲時的“生殖隔離”就不會像十幾年前那樣明顯,我們見到的跨平臺遊戲也才越來越多。

當然了,主機第一方、第二方開發商的獨佔遊戲除外,它們是和主機廠商有直接利益關係的。

遊戲公司的本質也是商人,每個廠商其實都想著自己利益最大化。如果遊戲的移植難度降低,當“跨平臺”能夠帶來的利益大於移植的成本時,當然有更多廠商選擇跨平臺,畢竟沒有人是和錢過不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