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無手機在家上課,初三學生選擇自殺,誰之過?

喜歡嫩的


家長、學校在教育引領方面都有責任。但是最大的問題還在於孩子本身,(沒有手機)這麼點挫折各困難都無法面對,將來走進社會又怎麼去生存。一方面家庭和學校要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勞動、獨立完成作業、獨立解決困難,學回交友、坐會立志、學會面對挫折;另一方面學生自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古人讀書可以鑿壁偷光,今人沒有手機還有課本啊、書啊,還有電視呀,即便是窮得啥都沒有了,還有命呀,活著就是已種勇氣,活著就是一種希望,活著就是一種幸福。最有意義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而不是父母社會、學校、家庭給予的。


教學那些事兒


不請自來,關於這個新聞,目前官方沒有消息稱,女孩自殺因為手機或者網課,或者與沒有手機上不成網課,由此新聞這可以看出,這個女孩的家庭確實比大家想象的還要窮,有些網友感覺很好奇,他的父親沒有手機嗎?

在很多人眼裡,21世紀,手機都是家裡必備的電子產品,有的家庭,手機不止一個,什麼電腦,平板,統統都有,但是在一些偏僻的農村,她們或許根本沒有摸過手機,也許手機這個名字也是從書本上看到的!

毫不誇張的舉個例子吧!2007年,我剛考上大學那會,我從北方的一個小縣城考到寧波一個大學,進入校園,室友帶我去圖書館玩電腦,室友很朗利的打開電腦玩起來,我傻傻的站到電腦跟前不知道怎麼開機!當時的行為,那位浙江本地的室友徹底驚呆了╯﹏╰來自北方的我,大學了,竟然電腦都不會開,連開關都不知道在哪裡?

事實就是如此,我來自北方的一個縣城,雖然,高中也算是老家的一個省級示範高中,但是由於縣城教育條件有限,平時一個月也就有過一兩次微機課,平時,電腦都是直接開機,然後學生過來聽老師講課,下課,根本沒有親自摸過電腦!所以,才會出現大學那一幕!

借這個親身經歷,就想告訴大家,不管任何時候,都得有區別的對待問題,象這次河南省甚至全國推行網課都犯下了,一個嚴重錯誤,沒有考慮,家庭學生存在的差異性,一味要求學生簽到,聽課,上網課,根本沒有去考慮,有多少家庭上不了網課,或者因為父母的知識有限,家庭聽課條件有限!

亡羊補牢,猶時未晚!教育部門及時發現問題,對症下藥,針對此新聞事件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要求不漏一人,必須針對每個學生能否正常實施網課做出合理的統計!讓網課真正的因材施教!


開封聲音


高一課程是多,我家高一,從8點開始,除了午休和晚飯,一直上到9點多,若想深入學習,還可以上到11點,還要上傳作業,一個手機只能一個人用,那個初三的孩子就根本沒法用到手機,何況還有個六年級的弟弟。不要講什麼回放,根本沒有時間看回放,難道要一個白天學習,兩個凌晨學習?每天8點新的任務又開始了。這個初三的孩子應該是崩潰了。這點父母也有問題,為孩子可以到處想辦法借一藉手機,或孩子也想辦法到附近同學家儘量合著手機上上課,沒有過不去的坎。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一條鮮活的生命已經去了。


瀟灑人玍


2003年的時候,非典肆虐。

當時我正上高二,所有學生回家隔離。

當時的學校的要求是,每天電話兩次跟班主任彙報體溫。

我所在的是算不上線的小城市的農村,那時的網絡還不是很普及,有電腦的也是鳳毛麟角,手機也是稀罕物。大多數彙報的手段是固定電話。即便 是固定電話也不是每家都有。(因為的到手機大面積取代固定電話的時候是,固話也沒有大面積覆蓋)

當時的固定電話好像是剛剛取消“初裝費”不久。所幸我家的固話剛剛安裝了幾個月。不然以我當時的幼小的心靈是不是能承受這些也是未嘗可知的。

初三年級也就是十五六歲的年級,心智還不太成熟,尤其是農村的孩子。也不是歧視農村孩子,畢竟自己也是農村孩子。這些都是感同身受的東西。

作為一個普通人,更多的只能是表示無盡的無奈和揪心的惋惜。能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少一些自卑,多一點自信。勇敢的面對生活的坎坷……


我的故事你的哥



飛姐在線


我們先來看看整個事件的過程到底是怎麼樣的?

2月29日,河南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的村民李某黨上初三的二女兒李某,將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量吞下,導致生命垂危……
李某排行老二,今年上初三,還有一個姐姐上高一,一個弟弟上六年級!據其父親說,因為今年特殊時期,家裡都要上網課,然後三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智能手機。但是隻有一個手機,三個孩子上網課時間是倒不過來的。正因如此,才引發矛盾,有可能導致上初三的老二一時想不開,走了極端!但具體原因現在還在調查!



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

第一、有必要調查清楚孩子自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現在孩子自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並不是很清楚啊,說孩子因為沒有手機上課進行自殺只是一種猜測,可能性很大,但不代表最真實的原因。

第二、家庭貧困,三個孩子用一個手機上網課確實困難很大。

一個手機三個孩子用肯定是不行的,三個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課程肯定有重複的。這樣就導致了,一個或兩個孩子,總是沒法用手機進行觀看網課直播學習。歸根結底還是家庭條件太差,貧窮是矛盾的根源。

第三、沒有辦法同時上網課但是可以看回看。

這裡面家長要起到協調作用,不能同時進行直播課,但是可以回看也是一樣的,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不是非要通過直播來學習的課程,就可以選擇回看。家長對直播課程的學習過程方法可能不是特別瞭解,沒有將三個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安排進行協調。

第四、這件事情的發生也不能怪學校和班主任老師!

班主任老師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的家庭貧困,上網課三人共用一個手機,老師每天也很忙,既上課又要批改作業,還要關注群裡的事情。對孩子的情況有所疏漏也在情理之中。

結語:

總而言之,在這個事情當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可能是家長忙於奔波生計,而忽視孩子的教育;也可能是家庭經濟之間的矛盾讓讓孩子產生自卑;無論家庭條件怎麼樣,對孩子的疏導和教育是必須的。


中學教之道


補充一個可能忽略的角度:

家中排行老二的女兒,最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大女兒是家裡的第一個寶寶,受到的關注自然最多;

排行老三的小兒子,因為最小 ,得到的照顧也必然是最多的,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舊觀念,結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只有排在中間的二女兒,既要把更好的資源讓給姐姐,同時也要做弟弟的榜樣,犯了錯誤也最容易被父母做出氣筒。

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二女兒被抱走送人,又有多少二女兒受不了情緒壓力而選擇輕生,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案例。

望天下父母能更多考慮到二女兒的感受!


我也沒見過的神奇


無手機在家上課,初三學生選擇自殺,誰之過?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心理一驚,哎,又一起悲劇,這個孩子怎麼了,還好嗎?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趕緊上網去仔細搜索,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事情的起因:2月29日鄧州女孩李某某,初三因無手機上網課賭氣服藥自殺。幸好發現及時,無生命危險。

李某父母均殘疾,且家庭貧困,有一17歲姐姐上高一、該女孩15歲上初三,還有一弟弟上六年級。家庭屬於貧困戶,有一隻能手機用來上網課,還有一手機拍照做作業,家長寬帶、有線電視均有。

據老師反應,自2月10號開網課來,李某上課是正常的。且這樣的情況,三個孩子上網課肯定是輪流的。

鄧州教育局也給出回應,自2月10日開網課來,均支持直播、錄播、也支持回放。

當然、據說,發生這樣的情況不死第一次,2018年李某曾因家庭瑣事有過一次服藥昏迷的經歷。

網課有錯嗎?

我想說的事,因為疫情的發生,也為了保證孩子“停課不停學”,緩解疫情的焦慮,各地開展網課,這個本身並沒有錯。這個是我們科技發展的成果。

這個也是我們發展的一共進步。

家庭有錯嗎?

無用質疑,家長在心裡上的關注是有限的。但也絕對不能怪家庭。類似李某家的情況,我相信不止他一個,且網課已經開展了接近20天,之前處理的很好,怎麼突然間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具體是因為什麼事情,家長並沒有給出說法。

但可以開肯定,孩子心理是存在問題。

這樣的家庭,母親有精神病,需要服藥,而父親的話,為了生計,要養活一家,3個孩子,兩個大人,確實不容易,對孩子的心裡關注肯定也是少的。對於青春期的女孩,肯定是在心裡上也是缺少呵護的。

我們也不能過多的指責這個父親,畢竟,能把孩子養大,讓他們都進學校教育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這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在當下,加強孩子的生命教育,心裡抗挫折的能力,加強孩子的心裡關注是非常重要的。比起知識的教育,孩子的心理教育也不能忽視,特別是貧困戶的孩子,很多時候,家長沒有這個能力引導。

所幸:政府給出了回應,給出了系列解決辦法,同時,也給李某安排了心裡輔導。

孩子:希望你堅強點,早日走出陰影,祝福你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大育小


三方面的過錯——

首先,是學生自己的過,佔80%的過錯。

這個初三學生心理太脆弱,平時就肯定悲觀,物質上和班裡其他學生比不上,於是一直抬不起頭來。這次疫情特殊情況下,學校響應上級指示精神,採取了沒有辦法的辦法——網上上課。然而這名學生沒有手機,原本不怎麼樣的成績更會被落下,於是這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絕望之下,萬念俱灰,便一死了之。

其次,是家長的過錯。

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家長應該及時給孩子解決智能手機,讓孩子不要耽誤功課。如果因為“隔離”,或者因為貧窮,不能及時給孩子解決手機,那麼就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讓孩子正視貧困,勇於克服困難,堅強起來,根據現有的條件,能學什麼就學什麼,有什麼就先學什麼。等疫情過去後,再奮起直追。而且,縱使中考不怎麼理想,哪怕考不上好高中,但人生的路長得很,今後有的是發展空間,不要斤斤計較這個短暫的“特殊瞬間”。

總之,活著就有希望;死了才徹底無望。

第三,學校乃至主管部門有一定的責任。

前已說過,網上上課,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上比不上強的辦法。但由於學生貧富不同、住址遠近不同,勢必造成不平等、不公平結果。富人家的孩子,擁有上好智能手機,一部不夠,可以買兩部,輪換使用,音像清晰,聽課賞心悅目;窮人家的孩子,鬧一部舊手機,音像不清晰,還經常“卡”住;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生,信號很弱,甚至乾脆沒有信號,你讓他們怎麼上課?

這種不公平,勢必給學生學習造成巨大影響。“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經過一個階段的網上上課,學生之間的差距,因為這些客觀條件勢必造成拉大——

原先優秀的學生可能因為沒有手機、或者沒網而成了中等生;原先中等生因為沒手機或沒有網絡信號,而成了差生;當然如果原來就是差生,因為沒手機或沒網不能上課,也許就徹底沒有希望了。這位初三學生正是因為這樣的上課,才導致徹底失望而自殺的。國家當初要求網上上課時,也許根本沒想到還有這麼貧困的學生,因此也就沒有提出相應的預防辦法。

針對上述情況,我建議:

第一——

今年的中考,既要看中考成績,還一定要結合學生平時的成績,把疫情期間特殊的“網上上課”具體情況結合進去,不能單憑中考成績決定學生的升學。

第二——

疫情過去開學後,學校老師一定要儘可能地給學生“重新上課”,查漏補缺。對於那些無法“網上上課”的同學,老師要給予傾斜,多給他們在課下補課,儘可能地彌補他們的損失。

當然,老師這樣做,無疑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工作負擔。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給老師們作出一定的補貼;不要讓老師們一味地無私奉獻,老師們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味的付出,沒有回報,只能是透支生命,導致老師們早日滅亡、英年早逝。給老師一定的經濟報酬,讓老師們保養好身體,這是學校對老師們應盡的起碼的關心和責任。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初三學生僅僅因為沒有手機供自己上課就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發人深省,這個事件到底誰應該承擔責任呢?究竟誰要來為了學生的離開負責呢?我的分析分為以下三點:

第一,孩子本人需要負責。初三孩子應該在16歲左右,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自主思考能力,我身邊許多初一孩子考慮問題都特別周全和成年人一樣,因此雖然思維尚不健全,孩子也要為自己的不成熟和自己的極端付主要責任,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殺是對父母對自己都不負責任的行為,從上幼兒園開始,老師每天都在教育我們,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很顯然這個孩子沒有做到為他人考慮,僅僅因為手機就自殺十分遺憾。


第二,孩子父母或者是直接監護人需要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負責,作為監護人,不但承擔著對孩子日常生活的管理,也有義務照顧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孩子尚未成年,正是青春期叛逆期,自尊心很強,監護人不管是經濟原因還是怕孩子打遊戲的原因,選擇不給孩子手機上課讓孩子自尊心嚴重受挫,間接促使了悲劇的發生,因此監護人責任重大。

第三,老師也有責任,疫情期間網上授課是不得已而為之,老師應該考慮到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有條件參與網上授課,有些同學家裡沒安裝網線導致沒有足夠流量,有些孩子甚至連手機都沒有,所以這些沒條件使用手機上課的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壓力,青春期的孩子十分容易激動導致出現過激行為,老師應該積極和學生溝通並且解決每一位孩子的問題,很顯然,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並不完美。



總結上面的分析 ,不管是老師還是監護人,或者孩子本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導致這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發生,我們要好好守護這些祖國的花朵成長,才能夠實現真正的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