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孤獨綜合症”正在悄悄的流行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往往會感到孤獨,可是,當自己與他人共處的時候也未必就不會孤獨。因為孤獨更重要的不是指一種客觀的生活狀態,而是指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置身繁華之中,心中或未能免於淒涼;而煢煢隻影,心裡也並非就一定是落寞的;長期在一起,甚至有著親密的身體接觸,可心靈無法溝通,造成的孤獨感更強。

就本質而言,孤獨是一種因為無法與他人展開正常的思想交流而產生的苦悶,是一種因為得不到他人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深入理解而產生的困惑。因為這樣的苦悶和困惑,會讓自己覺得在心靈的境地中,只有一個孤零零的身影,沒有人理會,自己也尋找不到其他的人為伴。

“孤獨綜合症”正在悄悄的流行

孤獨綜合症

這一點在城市人群中更加明顯。在擁擠不堪的都市、無處不在的生存和競爭壓力以及人際關係的日漸淡漠中,無論是青少年、老人、事業成功的白領,還是普通外來務工人員,都面臨被“孤獨綜合症”席捲的危險,個性變得孤僻消極。現代都市的擁擠、社會竟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以及信息的泛濫、戴著面具的職業角色以及單門獨戶、封閉的現代居住方式等是誘發孤獨綜合症的根本原因。

孤獨綜合症症狀的個體差異性很大,但通常都會在孤獨感產生後出現情緒低落、憂鬱、焦慮、失眠等不健康狀態。不過,有一點需要澄清,就是孤獨綜合症不同於孤獨症,前者是因孤獨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後者被被醫學和教育界認為是一種精神殘疾的心理疾病,也叫做自閉症。孤獨綜合症其實和自閉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所以,城市孤獨者們不管多孤獨都不必懷疑自自己患上了孤獨症,心理綜合症只要稍加調節就會恢復正常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孤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孤獨綜合症”正在悄悄的流行

孤獨綜合症

事實上,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是很難被另外的人所真正理解的,而且人的精神世界越豐富就越是如此。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謂知己,也就是超越了那些泛泛的表面的瞭解而能夠潛入深處真正感知到自己心靈的人。這在於常人,或許還不難尋到,可是如果一個人的心地頗為淵深,那就不容易逢到知己了。伯牙摔琴謝知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知音已無,自己高妙的琴聲又有誰能夠欣賞?既然連能夠領會其妙處的人都沒有了,那麼自己撫琴又去給誰聽,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莊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楚國都城郢有兩個匠人,一次在做活的時候,有一滴泥漿落在了一個匠人的鼻子上,他要用手去拂掉,可是另一個匠人卻說:“讓我來幫你。”說完他就舉起斧子飛快地落下,再一看,泥漿被削得一點兒都不見了,可是鼻子卻絲毫都沒有受傷。後來有人令他再表演一次這樣神奇的技術,可是他卻說:“我固然還有這樣的技術,可是我的對手已經不在了所以是無法進行表演的。”也就是說,另一方只有對他懷有充分的信任才會很好地配合,任憑多麼鋒利的斧子削下來,都會毫無懼意而紋絲不動,所以兩人能夠合作得如此完美。試想,如果對方懷疑他會不會削傷自己的鼻子而亂動起來,而持斧的人卻是按照原來的位置削下去,那麼,結果或者是沒有把泥削掉,或者削中掉的也就不僅僅是泥巴了。他們之間之所以能夠產生這種信任,是因為他們彼此的深深地相知。

“孤獨綜合症”正在悄悄的流行

孤獨綜合症

孤獨是人們經常會面對的一種情境,它的滋味是苦澀的,因而絕大多數的人人學都排斥孤獨,但是又很少有人能夠完全避免孤獨。人們更需要做的是,如何與孤獨和平地相處一一正視孤獨,尤其當自身遭遇了某種不順利的時候,要知道孤獨儘管可能帶來一時的悲觀,但決不意味著長久的絕望;主動地尋求與朋友多交往的機會,雖然這種方式也許並不能夠從根本上驅逐心中的孤獨,但至少可以令自已那種寂寞的心情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學會移情,將注意力轉移開來,比如說培養一些積極的愛好,給生活中多增添一些樂趣;學會享受孤獨,充分地利用孤獨的時機認真地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總中品味出思考的快樂,甚至視孤獨為一個親密的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