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道德經》裡最厲害的是養生之道,氣息如何運轉,如何養生

《道德經》裡最厲害的是養生之道,氣息如何運轉,如何養生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間的氣機流轉,浩浩蕩蕩,可以經過億萬年而不哀,全賴先天一氣運轉其間,天地為什麼能有這生養萬物而不哀的本事,因為不自生也,沒有自生的心,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以眾生之生為生,眾生生生不息了,天地也生生不息了。聖人效仿天地的德行,以大道作為榜樣,掃淨內心種種偏執,精養命根,精氣神而不哀。然而天地無私,人多自私心常慼慼,聖無一私而心多皎明,一片虛靈的狀態。後學之人,欲修得長生,精神不壞,須刻苦掃淨心田,乾乾淨淨,而別有一番天地,與世俗流浪生死所不同,這不反而成其私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等修行的人,好像水的特性一樣,以柔克剛,謙卑處下,沒有一點傲慢的心,眾人不能處之安之的地方,有道的聖人能處之安之,所以對己無惡,對人無爭。居善地這個地,不是世人選擇的地的地,而是心地性命之地的地,得這一地不動搖,才可以精氣神日日增長,人慾日日消減,得這一地,性命有依,失這一地,神氣不歸沒有主,日漸消耗不得安也。以上說心說政說事說言,都是生活中處處在驗證自己是否處在這善地而不動搖,若得這善地,應對一事一物,一動一靜之間,都能頭頭是道,無往而不利。無為自然,不與他人爭鬥,又有何怨何尤?雖然會遇到惡人,也會有智慧的對待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貽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此章告誡修道的人,修得一點東西出來的時候,不可自足自滿,這個時候最容易起洩怠驕傲之心了,應當做到一節,丟去一節。就好像“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舟”道理一樣的!修煉行功,當到精微廣大之時,能不能持續,當煉到一身陽氣精銳貫穿一身之中之時,能不能長保。富貴人家金玉滿堂,能不能驕奢不生,如果橫行霸道,自貽其咎,就離大禍不遠了!所以天之道,名遂,身退!如張良,劉伯溫等人的退隱符合天道;如不退隱不知適可而止的話,如越國文種,漢朝韓信等人,釀成殺身亡家的禍患了!

《道德經》裡最厲害的是養生之道,氣息如何運轉,如何養生

《道德經》裡最厲害的是養生之道,氣息如何運轉,如何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