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太平洋戰爭末期,面對美軍日益逼近沖繩,日軍決定按照“本土決戰”精神,動用沖繩居民這一豐富的“作戰資源”。沖繩戰役打響前夕,日軍名義上徵用沖繩島上15至45歲的男勞力,最後實際上幾乎徵用了所有從13歲到60 歲之間的沖繩男性。除了充當勞力,還組成戰鬥部隊,進行簡單的自殺式訓練後即派上戰場,與其說是組織戰鬥,實際上就是拖延戰鬥時間,掩護來自本土的正規軍。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慘烈的沖繩戰役)

除殘廢者以外,45歲以下的沖繩男子都要編成“鄉土守備隊”,46歲以上、46歲未滿的男子要組成“義勇隊”。高中生則單獨編成“鐵血勤皇隊”,分編為野戰築城隊(工兵)、斬入隊(士兵身背炸藥包事先躲在單兵戰壕裡,待美軍坦克開過後,對坦克進行自殺式攻擊)和千早隊(情報宣傳)。戰後這些部隊死亡率都在50%以上,通信隊的死亡率達到了70%。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電影《血戰鋼鋸嶺》便反映了沖繩戰役的慘烈)

對沖繩中學生的徵兵狀況如下:

沖繩縣縣立一中 強制徵兵600名

縣立二中 強制徵兵248名

縣立工業學校 強制徵兵130名

縣立農林學校 強制徵兵170名

縣立水產學校 強制徵兵 40名

那霸市立商業學校 強制徵兵 115名

私立開南中學 強制徵兵 81名

日軍大本營為沖繩提出的口號是:“一草一木戰力化,軍官民共生共死一體化。”第32軍擬定的口號更是:“軍民玉碎”。在太平洋戰爭中,婦女的責任原本是“銃後奉公”。但是在沖繩,婦女,尤其是女中學生也作為“作戰資源”被送上了戰場,著名的“姬百合女子學生隊”即由此而生。名稱的“姬百合”並非花的“姬百合”,而是將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中學校(一高女)的學校廣報志的名稱“乙姬”及沖繩縣女子師範學校女子部的學校廣報志的名稱“白百合”合併而產生了“姬百合”的名稱。當時由女學生和領隊的教師所成的學徒隊接受戰地外科護士訓練,被分派在沖繩陸軍醫院擔任看護人員,直接面對了殘酷的戰爭。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姬百合部隊女學生的照片)

姬百合部隊的徵兵情況如下:

沖繩師範學校 女生187名

縣立第一女中 女生 98 名

縣立第二女高中(護蘭部隊) 女生 10 名

縣立首裡女高中(水仙部隊) 女生 83 名

私立積德女高中(積德部隊) 女生 57 名

私立昭和女高中(梯悟部隊) 女生 67 名

如此程度的動員,僅憑強制性的軍事命令是無法做到的。日本在沖繩70年的“皇民化教育”收到了巨大成效。面對軍方的徵集命令,大量沖繩平民是志願而非強制去集合點報到,接受訓練。在內心深處認定自己是“日本人”的沖繩人熱切盼望為“祖國”而戰,但是,這樣頗有些“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意味。沖繩只是國土防衛的工具,沖繩人是不被“本土人”當成“日本人”的。這帶給沖繩人的不僅僅是“苦惱”,很快他們就發現,連他們對日本的認同感本身都是受質疑的,隨之而來的竟然是殘酷的殺戮。這讓沖繩人對自己的認同感產生了動搖。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慘烈的沖繩戰役)

被日軍徵召入伍的沖繩學生兵命運最為悲慘。在眼看著即將戰敗的6月18日,日軍發出解散命令,從翌日(6月19日)開始大約一週間出現了姬百合部隊的多數死者(實際上死者中有80%都集中於這段期間),另有一部分女學生拉響手榴彈“集體自決”。戰後,沖繩縣於出現最多犧牲的伊原第三外科壕跡建立了當作慰靈塔的“姬百合之塔”,以紀念姬百合女子學生隊,祈求和平。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戰後拍攝的日本電影《姬百合之塔》)

據統計數據:

沖繩縣縣立一中徵兵600名 死266名

縣立二中徵兵248名 死165名

縣立工業學校徵兵130名 死106名

縣立農林學校徵兵170名 死 66 名

縣立水產學校徵兵40名 死 28 名

那霸市立商業學校徵兵115名 死92 名

私立開南中學徵兵81名 死70 名

沖繩師範學校女生187名 死117名

縣立第一女中女生98名 死 86 名

縣立第二女高中(護蘭部隊)女生10名 死 1 名

縣立首裡女高中(水仙部隊)女生83名 死 50 名

私立積德女高中(積德部隊)女生57名 死 29 名

私立昭和女高中(梯悟部隊)女生67名 死 54 名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日軍將沖繩女中學生作為作戰資源,殘酷殺戮凸顯二戰最獸性國家

(戰前姬百合部隊的女學生們)

根據1976年沖繩縣生活福祉部援護課的統計,沖繩平民在此戰中死亡人數超過94000,約佔戰前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59939人是在第32軍南撤後無謂的混亂中死去的。“國民義勇隊”陣亡和失蹤28228人。在“鐵血勤皇隊”和“姬百合女子學生隊”的學生兵中,僅能查明姓名的,就有876名男生和194名女生戰死沙場。參考文獻:檢證戰爭責任:從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 大東亞戰爭全史 沖繩現代史 沖繩札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