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此妖精修煉千年,最後卻不惜決裂唐僧孫悟空?只因如來佛祖一言!

取經團歷經無數磨難,終於在啟程十四年後成功到達靈山,雖又歷波折,但最終仍然達成所願,成功求取三藏真經迴轉東土。

誰知唐僧師徒前腳剛走,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就開始計算取經團所歷磨難之數。原來,佛門中最講究九九歸真,偏偏取經團卻只經歷了八十回磨難,如果就此授予他們金身正果,總免不了落人口實,唐僧的十世輪迴鍍金之旅終究不算圓滿。面對這種情況,觀音菩薩一如既往的機智:

菩薩急傳聲道:“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金剛,還生一難者。”這揭諦得令,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謹遵菩薩法旨,不得違誤。”八金剛聞得此言,刷的把風按下,將他四眾,連馬與經,墜落下地。

此妖精修煉千年,最後卻不惜決裂唐僧孫悟空?只因如來佛祖一言!

正所謂“樂極生悲”,途徑團正在欣喜功行圓滿之際,忽然被八金剛拋棄在通天河邊,唐僧心驚之餘,又開始為如何過河發起愁來。正在彷徨之際,曾經馱取經團渡河西去的老黿又一次及時出現,雙方一番寒暄,老黿興高采烈的要馱取經團迴轉東土。

又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他們遊至河中心的時候,老黿按耐不住內心的期盼,開始詢問當年拜託唐僧的事情是否辦妥:“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但自到達靈山,唐僧便專心佛事,心心念念只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老黿年壽之事。

老黿一看便不幹了,他將身一幌,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通掀翻進通天河。師徒苦苦掙扎,終於把經書撈上河岸,但晾曬之時仍損壞了幾卷經書,終歸留下了遺憾。

金蟬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是因為一個久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縈繞心間:西天路上多是窮山惡水,也多是毒魔狠怪,但菩薩在製造九九歸真最後一難的時候,為什麼偏偏選擇通天河,又為什麼落到通天河老黿的身上?

此妖精修煉千年,最後卻不惜決裂唐僧孫悟空?只因如來佛祖一言!

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兩方面開始說起。

從取經工程的頂層設計來講,整個西天路上出現的妖怪,要麼是靈山敵對勢力的代言人,這一類已經被取經團一一撥除;要麼是靈山設置的專項考驗,這一類一經考驗合格則自動撤銷;還有一類則是靈山的“化外之地”,而這一類也多被靈山一一歸化。

那麼,如果在取經團東歸路上製造麻煩,這些地方已經不再合適,但通天河的老黿卻可以。老黿既不是敵對勢力的代言人,也不是靈山設置的考驗,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草根妖仙,並且這個妖仙與取經團之間還有一個矛盾的爆發點。

老黿與取經團之間的爆發點,就是老黿曾託付唐僧向佛祖代問年壽之事。老黿在通天河修煉一千多年,非但沒有成仙了道,反而隱隱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所以這件對唐僧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卻是老黿夜不能寐、日日焦慮的人生大事。

當然,如果僅僅因為這一點,也不足以讓觀音菩薩決定把最後一難放在老黿的身上。其實細細分析之下,老黿“不知感恩、自私自利、鼠目寸光”的性格,才是根本原因。

此妖精修煉千年,最後卻不惜決裂唐僧孫悟空?只因如來佛祖一言!

老黿看到通天河落難的唐僧師徒,第一件事不是噓寒問暖(畢竟取經團對他是有過救命之大恩的),而是張口就開始抱怨:“老師父,我等了你這幾年,卻才回也?”此其“不知感恩”之寫照。

老黿馱著取經團將近東岸,看唐僧並沒有告知其壽數的意思,終於忍不住問道:“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當看到唐僧支支吾吾答不上來的時候,老黿毫不猶豫的翻了臉,把取經團並經書全部掀翻進河裡。此其“自私自利”之寫照。

老黿馱唐僧兩次過河,其實都是為了自己“問佛年壽”的心願,當看到心願不曾達成之後,當場兇性發作,恩將仇報。但有一點老黿並沒有想明白,取經團功行圓滿之後,就會獲得金身正果,尤其作為如來佛祖二弟子的唐僧,肯定會有更好的果位。如果老黿能夠壓抑住內心的憤怒,再次與取經團結下一個善緣,也許過不了多久,自己就會得到成仙了道的機緣。此其“鼠目寸光”之寫照。

金魚精在通天河經營多年,對老黿的來歷和秉性自然瞭解甚深,而作為幕後人的觀音菩薩,自然也是瞭如指掌。所以,老黿的惡略品行和不堪塑造的性格,才是其擔起取經團最後一難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也是其千年修行卻毫無寸進之悲劇形成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