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故事:書生3次夢到錦衣人告訴他一句話,12年後才領悟其中預兆

宋朝時,絇qú紡,字公素,原來姓句,因為犯了皇帝的名字的忌諱,所以加了個系字旁,讀音跟章句的句字差不多。

宣和(宋徽宗)甲辰年間,他去參加省試,這天剛睡下,就夢到有個身穿錦袍的神人來到了房中,跟他說了一句話:“遽得(jù,急促、馬上),逢州便得。”

絇紡醒來後非常高興,心中尋思“遽得”這兩個字就是馬上就能得到的意思,難道是這次科舉自己馬上就要金榜題名了?

興奮的整夜未眠,可是後來他去應試卻沒有考中。

故事:書生3次夢到錦衣人告訴他一句話,12年後才領悟其中預兆

到了建炎(宋高宗)戊申年,他又到維揚去參加科舉,這天夜間又做了個和當初一模一樣的夢。夢中身穿華服的神人仍舊是說了那句話。

絇紡就想:“遽就是句(讀音和他原本的姓相同),(遽得)我現在已經得到‘遽’了!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後來又到揚州去考試,這裡就風“逢州”,他以為必然能得功名,可是出榜以後卻又名落孫山!他也只能敗興而歸。

過了許多年,他第三次夢到當初那個錦衣人出現了,夢中人又提示說:“您到了48歲的時候才能登科(中進士),現在還不是時機!”

當時絇紡才38歲,心想還有10年的期限,以為自己不可能考中,就不再參加科舉了,閉門謝客,獨自住在道州。

故事:書生3次夢到錦衣人告訴他一句話,12年後才領悟其中預兆

後來有個富翁家招他去了家中教孩子讀書,直到紹興(宋高宗另一個年號)甲寅再次開科考試,這一年絇紡已經45歲了,以為去了也沒有考中的可能,於是就不肯參加科舉。富翁主人後來勉強勸他說:“我之所以請您來教兒子,就是想著您能帶著小兒一同進科舉場,您這次必須得去!”

富翁還暗中命令他兒子自願當隨從勸絇紡去參加考試。

絇紡不好意思推卻,只能照辦,就跟富翁的兒子一同遞送上了報名的薦送(推薦信一類)。

到了第二年,絇紡到禮部去上交公據(宋代的一種官方鈔券,前文理解應該是相當於現在的考籍),審核的官員漫不經心的打開看了看,問他的年齡,誤認為絇紡是47歲,但是當年實際他已經48歲了。

故事:書生3次夢到錦衣人告訴他一句話,12年後才領悟其中預兆

​絇紡心中暗喜,以為如有神助,但是仍舊沒有想明白“逢州便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等到考場座位的平面圖和姓名發佈出來之後,絇紡這次發現左邊座位是個姓馮的人,右邊一個是姓周的人,這一年他果然就考中了進士。

從他第一次夢到“逢州便得”到他登科,總共是12年,他作了三次夢,而其中曲折的寓意直到最後才真像大白!

改編自宋《夷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