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玉可以保平安,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說法。也是很多人相信的一種說法,那麼關於玉保平安,它是真的嗎?

  關於玉保平安的說法,我們能從古籍中找到一些答案。

  《玉紀》作者陳原心講:某年遊晴川閣,從三層樓掉下來,幸虧因佩帶了太公璜,得以不死。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清代玉器收藏家劉大同在他的《古玉辨》一書中,專門有一小節講“古玉防險之見聞”,記述了他的幾則見聞:

  一是有位姓胡的瓦匠,在河中淘到了一隻玉鏟,即用作煙荷包墜石。後他為姓趙的人家蓋房,正在上樑時,忽然失足落地,但人毫無損傷,而腰中玉墜崩裂了好幾處。

  又見一老翁在上海澡塘洗澡,出浴時暈倒在地,扶起時見老翁無恙,惟右臂玉鐲碎矣。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也許,今天的研究者都認為這是迷信,不可相信。其實,剔除掉其中的迷信成分,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就像趙汝珍在《古玉辨》裡所分析的:“豈知此乃精神貫注之結果,並非無理性之言也。蓋古人視玉極重,佩之宛同載祖播遷。其一舉一動,必特別小心。必視而後動,慮而後行。若是,則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護,必有意外之幸運。因之遂造謠生非,謂舊玉可以護身。是在古時確然,而在今日則不可能矣。”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也就是說,因為視玉極重,所以精神極其專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會因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運。所以,從因為佩玉而“視而後動,慮而後行”以“少生是非,少遭意外”來說。是可以說玉能辟邪保平安的。“並非無理性之言也”。但我們不能因為佩戴了玉就百無禁忌、橫衝直撞。因為視玉極重,所以精神極其貫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會因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運。佩玉能避邪保平安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總之,因佩玉而免遭意外之禍,這可能純粹出於偶然,也可能確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不管怎麼樣,玉保平安作為一種信念,起碼反映了人類共同的願望。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玉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禮器,本就有著祈求吉祥,保佑平安的寓意。古人對自然界的不測風雲,人間的旦夕禍福無法理解與抵禦,只能求助於神靈的庇護,而玉便是與神靈溝通的一種祥瑞之物。

佩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今天,佩玉以求吉祥,是多數人的心理想法,就像俗話所講,“圖個吉利”,這並不是完全相信玉真能帶來什麼好運,而是反映了人類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其說這是一種迷信,不如說是一種風俗,一種由歷史和文化積澱而成的風俗。

  玉保平安,你相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