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最傳統的農村喪葬習俗,不知道還有多少農村娃能記得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的農村習俗正在與現代生活漸行漸遠,尤其對於很多農二代或者農三代來說,一些農村習俗是那麼的陌生,也許當農村老一輩離去的時候,這些農村習俗也會隨之埋葬。

最傳統的農村喪葬習俗,不知道還有多少農村娃能記得

在農村,紅白兩事是村民最看重的,也是規矩和忌諱最多的。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農村的喪葬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農村喪葬給人的感覺是有點神秘,而且講究頗多。隨著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朋友外出做事,對農村的喪葬習俗概念也越來越模糊,但一直住在農村的朋友尤其是老一輩,對喪葬的習俗還是非常清楚的。那麼傳統的喪葬習俗包括哪些方面呢?

第一:停屍

農村傳統喪葬習俗非常講究壽終正寢的。在老人彌留時刻,須擦洗乾淨,穿上壽衣,否則就是“光著身子走了",壽衣一定要是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改朝換代、時過境遷,平時再也不穿民族的傳統服飾了,等到臨死的那一天,也還得要恢復原來的裝束。因為按照農村傳統的觀念,人死之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讓他認祖歸宗。親屬會感到十分地遺憾和內疚。老人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前,親屬們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守護他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這叫做"挺喪"。

第二:報喪

當老人去世後,親屬就需要報喪了,按照舊規矩,放些鞭炮就表示報喪,這叫做"報喪炮",這時候村裡就知道老人去世的消息了。當然在不同的農村,有不同的報喪方式。如今都是電話通知親朋好友。在農村人的觀念裡,報喪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禮儀,更是一種和親屬家人一起分擔悲痛的做法。

第三:法事

最傳統的農村喪葬習俗,不知道還有多少農村娃能記得

家人會請來和尚道士為死者做法事,和尚就準備佈置靈堂,一般都是靈前安放一張桌子,懸掛白桌衣,桌上擺著供品、香爐、蠟臺和長明燈,牆壁上掛滿了神仙的畫像等。在沒有收殮之前,這盞長明燈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讓它熄滅。據說,這盞燈就是死者的靈魂。屍體和靈柩都忌諱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據說,怕受所謂"日晶月華",更怕衝犯上天過往的神靈。因此只要是舉行簡單的祭奠儀式,就必須要搭靈棚。然後就由道士舉行三到四天的法事。

第四:弔唁

村裡人和親友接到訃告後來弔喪,並慰問死者家屬,死者家屬要哭屍於室,對前來弔唁的人跪拜答謝並迎送如禮。一般弔唁者都攜帶贈送死者的衣被,並在上面用別針掛上用毛筆書寫的"某某致"字樣的紙條。

第五:入殮

當法事做完後,一般就會準備入殮,入殮是指收屍人棺,農村俗稱為"歸大屋"。這就意味著死者與世隔絕,與親人最後一別,所以舉行大殮儀式非常隆重。一般是人死後的第三天舉行,以等待他生還過來。按照農村習俗,要在棺底鋪上一層穀草,然後在鋪一層黃紙,意思是死者的靈魂能夠高高地升入天堂。在合上棺材之前還要往棺內放些葬物。農村的講究是讓死者左手執金,右手握銀。入殮是最能表現也最需要抒發子女們的孝心的時候,是親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場合。所以,家人們都要捶胸頓足嚎啕大哭。

最傳統的農村喪葬習俗,不知道還有多少農村娃能記得

屍體、殉葬物放妥後,接著要釘棺蓋,民間稱為"鎮釘"。鎮釘一般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這樣能夠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入殮後,雨打棺。否則,以為後代子孫會遭貧寒。入殮前後,停棺在堂,直至出殯。

第六:下葬

農村的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一定要算好時辰,這是非常重要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而且在抬棺過程中更是有很多忌諱,在不同的農村各有不同。農村習俗認為,人死後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裡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

最傳統的農村喪葬習俗,不知道還有多少農村娃能記得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

這些農村傳統的風俗習慣都反映了了生者對於死者的寄意和對生命興旺的美好願望。雖然在如今農村開始慢慢實行火葬,但老一輩還是很難接受的。作為年輕人需要理解老人的心意。農村喪事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是一種流傳至今的農村文化,不管你信不信,但是需要去尊重當地農村的習俗。

更多農村見聞,農業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農耕情懷”,為您講述咱農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