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親歷一場交通事故引發的思考

今天開車遇到了交通事故,並不嚴重,輕微剮蹭。平日上路較為小心,所以行車多年,第一次遇到事故交涉。簡單講述下事故過程,背景是我開車前往周邊城市,返程途中。雙車道,我左側車道直行,出租車從右側車道強行超車,導致兩車輕微剮蹭。雙方情緒略激動,對方不擔責,於是報案。交警勘察完畢,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過程中,對方主動尋求賠錢私了,遂撤案,各回各家。

事後反思,感慨頗多,特意記錄以自勉。

親歷一場交通事故引發的思考

事故處理策略不當

我的利益訴求是快速獲得賠償,節約時間返程。事故處理方式有多種,如報案、快速理賠、私了,而我選擇了最耗時的報案,明顯與自己訴求不符。如果重新經歷一次,我會採用如下處理方式。

首先,冷靜下來,而非下車直接交涉。冷靜是理性根據自己訴求處理問題的前提。

其次,向對方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建議對方考慮賠錢私了,三個原因,一是事故責任清晰,右側超車屬於違規。二是我裝有行車記錄儀,可以回放整個事故過程。三是出租車是營運車輛,時間就是收入,私了是最省時的方式。嘗試說服對方按照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進行處理。

最後,我需要平靜地告訴對方,如果不願意承認全責,我會考慮報案。注意是考慮報案,而非直接報案。

震懾作用最大的是張滿的弓,而非射出的箭。事故責任非常明顯,雙方心裡都清楚。所以問題的癥結明顯在於讓對方承認全責,打消其僥倖心理。不斷加碼事實就像是拉滿的弓,震懾和瓦解對方的僥倖心理。而直接報案就相當於射出的箭,一旦射出,就會讓雙方形成對立,主動權從我手中轉移到警察手中。

親歷一場交通事故引發的思考

深刻感受潛意識與意識的差異

出事故後的十幾分鍾,明顯感覺自己腿在發抖,雖然很清楚地知道對方全責,但身體還是不受控制。也就是說,意識形成的判斷是理性的,但潛意識卻因為初次經歷事故,讓身體緊張發抖。

之前一篇文章中寫到,關鍵時刻超常發揮需要放下意識層面的自我,信任潛意識層面去發揮。今天再補充一個場景,人類面對恐懼,需要有意克服潛意識對身體的不利影響,讓意識層面去指揮自己的行為。

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遭遇本次經歷之前,也曾想像過如果遇到突發事故,自己會如何處理。想像中的自己總是思路清晰、頭頭是道、應對自如。然而這次事故,讓我意識到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心理學的解釋就是過度自戀,這是人的本能。

你可能學過很多的理論和案例,想像自己遇到同樣場景時會如何如何處理,但只有真實經歷,才會深刻感受和理解現實和想像的差距。所以人需要不斷歷練,讀萬卷書加行萬里路,理論加上實踐,才能讓自己如想像般強大。

論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任何一段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或升級認知,如處理策略的思考;或強化認知,如感受潛意識與意識差異;或重塑認知,如過度自戀導致對自己的高估。結合經歷不斷反思自己,才可能在下一次相似場景中游刃有餘。自勉!共勉!

親歷一場交通事故引發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