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亲历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思考

今天开车遇到了交通事故,并不严重,轻微剐蹭。平日上路较为小心,所以行车多年,第一次遇到事故交涉。简单讲述下事故过程,背景是我开车前往周边城市,返程途中。双车道,我左侧车道直行,出租车从右侧车道强行超车,导致两车轻微剐蹭。双方情绪略激动,对方不担责,于是报案。交警勘察完毕,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过程中,对方主动寻求赔钱私了,遂撤案,各回各家。

事后反思,感慨颇多,特意记录以自勉。

亲历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思考

事故处理策略不当

我的利益诉求是快速获得赔偿,节约时间返程。事故处理方式有多种,如报案、快速理赔、私了,而我选择了最耗时的报案,明显与自己诉求不符。如果重新经历一次,我会采用如下处理方式。

首先,冷静下来,而非下车直接交涉。冷静是理性根据自己诉求处理问题的前提。

其次,向对方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对方考虑赔钱私了,三个原因,一是事故责任清晰,右侧超车属于违规。二是我装有行车记录仪,可以回放整个事故过程。三是出租车是营运车辆,时间就是收入,私了是最省时的方式。尝试说服对方按照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最后,我需要平静地告诉对方,如果不愿意承认全责,我会考虑报案。注意是考虑报案,而非直接报案。

震慑作用最大的是张满的弓,而非射出的箭。事故责任非常明显,双方心里都清楚。所以问题的症结明显在于让对方承认全责,打消其侥幸心理。不断加码事实就像是拉满的弓,震慑和瓦解对方的侥幸心理。而直接报案就相当于射出的箭,一旦射出,就会让双方形成对立,主动权从我手中转移到警察手中。

亲历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思考

深刻感受潜意识与意识的差异

出事故后的十几分钟,明显感觉自己腿在发抖,虽然很清楚地知道对方全责,但身体还是不受控制。也就是说,意识形成的判断是理性的,但潜意识却因为初次经历事故,让身体紧张发抖。

之前一篇文章中写到,关键时刻超常发挥需要放下意识层面的自我,信任潜意识层面去发挥。今天再补充一个场景,人类面对恐惧,需要有意克服潜意识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让意识层面去指挥自己的行为。

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遭遇本次经历之前,也曾想像过如果遇到突发事故,自己会如何处理。想像中的自己总是思路清晰、头头是道、应对自如。然而这次事故,让我意识到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心理学的解释就是过度自恋,这是人的本能。

你可能学过很多的理论和案例,想像自己遇到同样场景时会如何如何处理,但只有真实经历,才会深刻感受和理解现实和想像的差距。所以人需要不断历练,读万卷书加行万里路,理论加上实践,才能让自己如想像般强大。

论语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任何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或升级认知,如处理策略的思考;或强化认知,如感受潜意识与意识差异;或重塑认知,如过度自恋导致对自己的高估。结合经历不断反思自己,才可能在下一次相似场景中游刃有余。自勉!共勉!

亲历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