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看到武漢李躍華,想起這集《喜來樂》

李躍華只是“遊醫”“不是神醫,《神醫喜來樂》也只是影視文藝作品


可看到李躍華大夫的遭遇,不知怎麼,想起了《神醫喜來樂》裡的一些劇情



這兩天看了不少湖北武漢李躍華大夫的報導,桃花島從來沒有去過武漢(坐車路過和飛機飛過不算的話),也不認識該大夫,只是看了這些報道里的大約有五分之四還多吧,有不少疑問:


1.資質:

為什麼報導往往不介紹李大夫是醫科大學軍醫系畢業這個學歷背景,只是提資格證的問題?這樣很容易讓人誤會此人毫無專業醫學知識背景

畢竟四年駕駛大學駕駛專業畢業,因為某些原因沒拿到駕照去開車,和毫無駕駛經驗就開車,有重大區別

況且前一陣子武漢疫情的情況之緊急非一般可言
2.結論:

為什麼不對該療法做雙盲實驗或其他科學研究後再判斷?現在就下結論,和一貫主張的科學精神符合嗎?
3.苯酚:

苯酚有毒本身並不能說明問題,劑量和對症是關鍵。

劑量:半斤高度白酒對很多人的毒性也很大,比白開水大多了。

對症:一件羽絨服三九天能救命,在三伏天穿也能熱死人。
4.科學之外的因素影響:

從一個小小的門診大夫被間接報出在治療疫情的方面有心得那一天開始,當時有人就發言擔心會有各個相關人士派出人馬來對他進行各種打擊和封殺。芝麻小的小人物要搶風頭,有社會經驗的人,都能瞭解其中風險。

一個小芝麻體制外小大夫.........不用動手指頭,就有人揣摩意思,玩不哭你,算輸

現實中的科學受不受派別、學術風格、路線、學科本位、利益和權力等影響?如何克服?


5.科學與實踐的關係:

科學是發現真理的途徑之一,還是唯一途徑?

科學和實踐,誰地位高?

先有實踐,還是先有科學?

古人應該先進行指南針羅盤航海,還是先研究地磁導航科學?

富蘭克林應該在雷雨天放風箏,還是先去建立電學科學?

如果科學是實踐的一部分,那麼科學實踐與科學之外的實踐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說“科學”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希望以科學的頭腦和胸懷、以關愛病患和國家社會進步的態度來討論實際問題,大家都不是小孩子,肯定不會意氣用事的吧,請減少一些所謂的氣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